在一線城市呆久了總會有這些個錯覺

知乎上有一個738萬瀏覽的話題:有哪些因久居中國一線城市所產生的錯覺?

最高讚的回答:

在中國三四線小城碌碌無為,你會覺得自己未來幾十年的人生就是這樣了,一潭死水,沒有波瀾。但是在北上廣,哪怕依舊是碌碌無為,你卻覺得自己還有希望 —— 那種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說不定哪天就被機遇砸中的希望。

在一線城市呆久了總會有這些個錯覺

在一線城市呆久了總會有這些個錯覺

錯覺一:創業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中關村有一條創業街,來自四面八方的創業者習慣在咖啡廳裡一窩一整天,就為偶遇一位投資人。關鍵是這種相遇即機會的事兒它真的存在。

我曾經有個做AI項目的朋友說,他呆在咖啡館一天就等到了三個投資人。等到投資人之後,路演搞十遍,從VP見到MD再見到最高級那個老闆,人人對他友善又熱情。

於是當他一簽訂termsheet(投資意向書,不是合同)就立馬抵押房產跑去銀行借了一筆錢。

對他來說,反正這錢得先弄,工得先開,偉大的事業要搶跑開戰。

投資人也是正兒八經來調研了一番,把他的核心技術,關鍵文檔,運營思路都刨根問底了一遍,他也敞開心扉無所隱瞞跟人家挖心掏肺。反正大家將來都是一家人了。

然而,四個月後,他靠抵押的貸款花得差不多了,才突然想起投資人好像還沒給自己打錢。再跑去問,人家很抱歉地說,對不起,我們找到一家比你技術更先進的項目,不投了。

當時他真的差點要崩潰了。攤子剛剛鋪好,還沒開張呢,就面臨著準備收攤。

在一線城市呆久了總會有這些個錯覺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曾經說過:單槍匹馬創業的成功率,不會高於1%。

創業這件事,實質上,只有九死未得一生。哪怕拿到了投資,熬過了天使輪A輪,到後來發現能真正離做大做強給員工帶來人生幸福的這些事兒,還是有點遠。

錯覺二:努力奮鬥就能買房

每次經過東三環最繁華的國貿CBD,看到西裝革履的人影匆匆,偶爾有一種豪情湧上心頭,連《北京女子圖鑑》裡的那個女孩兒也能赤手空拳在北京國貿旁邊弄個小公寓,我為什麼不能?

沒有人是買不上房的,只是看買哪裡。

以海淀區為例,我們先看一下近幾月的房價走勢:

在一線城市呆久了總會有這些個錯覺

再看看北京周邊房價走勢:

在一線城市呆久了總會有這些個錯覺

一條緩緩下降的斜線,像一條金光閃閃的希望在眼前升騰。再看看數字,只是海淀區的四分一,這是不是意味著只要再堅持一陣子,買房這件事不是夢?

但仔細想想,北京周邊意味著什麼?

意味「上班8小時往返無影蹤」的蜜汁通勤時間,意味著耗費在路上的有限精力,意味著你只是買了座週末度假房,平時還是得節衣縮食在公司附近租個小隔間叫外賣過活。

你的工資永遠追不上房價是個無可置疑的事實。

揣著985/211畢業證,也不過是拿著一張綠皮火車的站票,這趟火車奔向何處,也會因為房價這個黑山洞,讓你時刻都心存彷徨。

然而在大城市,文化逼著你成長、競爭、追逐。也逼著你再累再苦,都爬起來拼命奔跑達成對自己的期待。

更多的人,放不下身段回到小城市過平凡閒適的生活,不過只是留戀這種激烈和不甘當中,和生活短兵相接的那種熱氣騰騰。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被幻覺纏身,還是披著鋼筋鐵甲戰鬥在北上廣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