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讀幾本800頁以上的大書

人生應該讀幾本800頁以上的大書

如果寫不出一本氣勢恢宏、蕩氣迴腸的大書,就去讀一讀前人的鉅作吧。

按我粗淺的理解,非虛構類的書籍,最容易配得上大書的名字。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無疑是這類書的代表作。商務印書館有兩卷本的譯本,最近有一家豪華的出版社,出了六冊所謂全譯本,每冊80元,全套要480元。惹得牟森芳心躍動,儘管我認為太貴了,但還是支持他把這套書收入書架。吉本為寫這本書,花了23年的時間。他說:

1787年6月27日晚上,在11-12點之間,我在花園的涼亭裡寫完了最後一頁的最後一行。我放下了筆,在金合歡樹覆蓋的林蔭道上來回走著。從那裡可以看見田野、湖水和遠山。空氣和暢,水面上印著銀色的月亮,大自然一片寂靜。我不想掩飾我的高興,我自由了,也許還建立了大名。但很快我的得意被壓了下去,心裡充滿了冷靜的憂愁。因為我想到我已經永遠告別了一位多年的好朋友,想到不論歷史存在多久,寫歷史的人擁有的只不過是短暫而不安的生命。

我相信,讀完《羅馬帝國衰亡史》心中會充滿這種“冷靜的憂愁”。

我在書店的歷史類書架前閒逛,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差點錯過的大好書。這本書叫《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From Dawn to Decadence),作者是Jacques Barzun,曾經榮獲200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僅僅讀了它的序言,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書中先引用了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話:

人類的一切作為可歸結為大小發明家的創造和其餘人的模仿。個人指出道路,確定模式。模式間的競爭即世界的歷史。

這段話引發我的胡思亂想。模式,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維,中國不講這個,只說“格局、框架”。冷子興只用了四句打油詩就給賈雨村描述了“四大家族”的大格局,紅樓夢的宏大敘事就站住了。中國人在城市規劃、建築方面也尤其講格局,例如:西湖的格局就是“一湖兩堤三島十景”,當然,在政治上就更相信這個了。

迴歸正題,接著Jacques Barzun說:

報紙愛用“歷史的垃圾桶”這樣的說法。……檢視這隻垃圾桶,會看到它遠遠不如人們想象得那麼滿滿當當。過去五個世紀以來,重複和恢復屢見不鮮。舉個例子說,只要看看近來對《聖經》的經文和耶穌的生平的求知興趣就可以說明問題。或者可以想象另一個可以扔進垃圾桶卻被忽略的東西:報紙的星相專欄。模式間的競爭很少以完全的勝利告終,敗者仍得以生存並鬥爭不止,對立方永遠存在。

這段話讓人會心一笑,豈止西方有輪迴,東方何嘗不是如此。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孔家店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可想不到的是,近年來國學復興,當年批判孔老二的紅衛兵中,如今不少成了于丹教授的粉絲。

讀大書需要大力氣,這本書厚達824頁,唯獨讀薄書讀厚,厚書讀薄才能造就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