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害怕東京大轟炸,爲何投完兩顆原子彈後就投降了?

鄺小希

事實上,美國政府誇大了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作用,其實這只是杜魯門政府為了震懾蘇聯的手段,根本不是為了減少美軍傷亡。這個邏輯很好理解了,美國兩顆原子彈只是滅掉了日本兩座城市,而美軍遲早是要登陸日本,那麼美軍如何知道自己登陸日本的時候日本人就不再抵抗?萬一日本人就是不投降你能怎麼辦?因此最關鍵的,還是大規模的地面部隊,只有這種力量到位了,日本就算想抵抗也是無從下手了。

假如真按照杜魯門政府所宣稱的那樣,兩顆原子彈挽救了數百萬美軍士兵的生命,那麼美國完全可以不保持1000萬的軍隊,在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後把軍隊解散了不就可以了嗎?為何還要準備登陸作戰呢?其實杜魯門政府的說法,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也並不是為了能夠提早結束對日戰爭,美國政府的真實目的其實就是兩個,第一個在於測試下原子彈的實戰威力,第二是最關鍵的,那就是震懾蘇聯人,讓蘇聯人知道美國人手裡有大殺器,以此讓蘇聯人不敢跟美國人懟。

對於1945年的日本來說,頂多就是再被摧毀了兩座城市,反正制空權已經失去了,此前的美軍大轟炸也是會摧毀很多城市,自然也就不在乎這幾座城市的損失,日本人的命門,並不在於其本土遭到轟炸,而是在於蘇聯對日宣戰,頃刻間就打垮了日本關東軍,而且蘇聯人還要趁勢進攻日本本土,這是讓日本人最害怕的。因為對於日本上層來說,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那麼什麼是日本最大的利益?那就是日本天皇本人,只要天皇存在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就可以逃避懲罰,但是蘇聯人自然不會容許天皇的存在。假使蘇聯在日本登陸,蘇聯人肯定會將日本變成XXXX國家,絕不會像美國那樣的去改造日本。因此,假使蘇聯不對日宣戰,日本人肯定還是抱有幻想的,準備著跟美國搞本土大決戰,但這也只是表象。因為在美國扔原子彈之前,日本高層基本上也是撐不住了,日本海軍全軍覆沒,空軍全軍覆沒,被鎖死在孤島,出不去了,還談什麼本土決戰?但在大陸上的那些既得利益,的確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僅存的希望,可這僅存的希望,被蘇聯人一舉掃空。

但是反觀杜魯門政府,將日本投降的原因歸功於原子彈,這明顯是誇大其實,這既否定了美國大兵和日本帝國軍隊浴血太平洋的事實,也否定了蘇聯對日宣戰的意義,可謂是以偏概全,以達到渾水摸魚的目的。美國政府是很狡猾的,通過誇大原子彈打擊的作用,以突出美國的地位,然後讓後世提起日本投降就想起美國政府的功勞,尤其是想起杜魯門本人的功勞,但是卻有意抹殺了其他人的浴血犧牲。


圖維坦

日本投降,是多種因素累加的結果。並非只因為原子彈。

壓垮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蘇聯對日本發動進攻。

日本在萊特灣戰役(1944年10月)前,小磯國昭就提出,通過談判,達成有條件停戰(“投降”)的協議。但當時的日本海軍企圖挽回敗局。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日本海軍完敗。被擊沉航母4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1艘,從此,日軍完全喪失了制海權,再也沒有發動海上進攻戰役的能力了。

下圖:萊特灣海戰

日本是個島國,喪失制海權後,只能被動挨打。海外的石油等戰略物資運回本土更加困難。

石油成了日本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1944年日本的礦業產值已經低於1937年的水平;到了45年初,石油儲備告罄。海軍提出有條件投降。沒有石油,海軍連防守都組織不了,軍艦成了擺設。而陸軍希望通過組織幾次關鍵性的地面決戰,大量殺傷美軍有生力量,以達成有條件投降的談判籌碼。

接下來,45年2月,硫磺島戰役,日軍2.3萬人對美軍11萬人,造成美軍傷亡近3萬。5月婆羅洲戰役,1.5萬日軍造成美澳聯軍8000人傷亡。4月份開始的沖繩戰役,12萬日軍造成美軍8萬傷亡。這些戰役都很好地達成大量殺傷美軍的目的。但是,因為日本出價太高,歐洲戰場德國敗局已定,盟軍有更多資源投入對日作戰,日本希望與美國有條件投降的談判落空。

下圖:硫磺島戰役,美軍將旗子插到折缽山頂。照片中的軍人在隨後的戰鬥中相繼陣亡。

日本還指望一根救命的“稻草”——蘇聯的調停。

當時日蘇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條約還沒過期。美國佔領日本對蘇聯不利。故日本希望蘇聯出面調停,為美日促和。

但是日本不知道《雅爾塔協定》的存在。45年2月,雅爾塔協定是秘密簽署的。協定已經對戰後遠東秩序進行劃分,日本佔領的千島群島、庫頁島都已經劃給蘇聯。蘇聯承諾對德國作戰勝利後3個月內發動對日作戰。中國的外蒙古也被劃出去了。還有大連、旅順的權益歸了蘇聯。

這些情況日本都不知道,還在傻傻地和蘇聯交涉,蘇聯為了迷惑日本,故意應允,假意調停,並給日本開出了滿洲中立的“胡蘿蔔”。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發表於45年7月26日,發表時沒有蘇聯簽名,那也是為了迷惑日本。

這中間發生了東京大轟炸。主要發生在45年3月和5月。轟炸在夜間進行,非編隊投彈,以凝固汽油彈為主。由於日本建築木製為主,造成大規模的火災,10萬以上的人員傷亡,設施損壞。但對軍事目標傷害有限。

下圖:大轟炸後的東京

美國擔心進攻日本本土導致大量的人員傷亡。當時美國做過很多評估,最低的陣亡人數是26萬,有的估計在40萬-80萬之間。為了減少人員傷亡,美國決定使用核彈。當時美國只有3枚核彈,其中一枚實驗時用掉了。

8月6日,廣島核爆。畑俊六(廣島的日軍司令官)當時在廣島火車站,他僥倖未死。馬上趕到東京,主張停戰,沒有得到認可。

下圖:廣島核爆

8月8日,蘇聯對日本發動進攻。事前日本一無所知,沒有任何準備。發動進攻前當晚10時,蘇聯向日本駐蘇聯大使遞交了宣戰書,隨後切斷了大使館的所有對外聯絡。2小時後,蘇軍發動攻擊。8月9日凌晨4點,日本從莫斯科的廣播中得知蘇聯對日宣戰,馬上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中,主戰派和主和派激烈爭吵,未能達成一致意見。9日上午10點多,長崎核爆的消息傳到東京。這時會議仍然沒能達成一致,主戰派和主和派依舊勢均力敵。最後一致決定由天皇裁決。10日凌晨2點,開始由天皇裁決。清晨,根據天皇的裁決,日本外務省通過瑞士外交部向盟國發出電報,表示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但要保留天皇和天皇特權。12日,盟軍通過瑞士回應,拒絕了日本的條件。

下圖:蘇軍進入長春

至8月14日,蘇軍逼近長春,日軍的東北戰局大勢已去。當天,為了促進日本投降,盟軍對日本本土發動了大規模空襲。14日下午,天皇召開會議,正式決定投降,隨後開始銷燬戰爭文件。會後通過瑞士向盟軍表達了日本願意接受投降。

第二天,8月15日中午12時,日本正式宣佈投降。9月2日,在密蘇里號上籤署投降書。

從投降的過程來看,不是單獨因素促使日本投降。而是各個因素疊加的結果。


仁觀天下



東京大轟炸和原子彈打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東京大轟炸總體來講,他還是一種有的放矢、針對目標的轟炸。日本的防空設施還具有一定的作用,人員的傷亡還在可控範圍內。

原子彈打擊則不一樣了,核爆炸的巨大能量,會無差別的毀滅一切,無論人、物,傳統意義的防空設施對其巨大的威力基本失效。原子彈衝擊波所到之處,全都成了地獄,其恐怖的破壞性能力,不由日本不心悸。



最要命的是日本原以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還在國內掩蓋事實真相,並乞求蘇聯出面調停。日本的想法是隻要蘇聯不出兵,日本可以跟美國拼死一戰,阻擊美國登陸日本本島。但是他想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快就幻滅了,蘇聯決定出兵東北,掃蕩關東軍。


而且美國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很快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落下,而且爆炸當量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日本繼續負隅頑抗,等待他們的不是失敗,而是亡國滅種。權衡再三,日本天皇深知抵抗已經沒有意義,發佈了“玉音”,面向全世界宣讀了投降詔書。


謝金澎

大家都認為是原子彈造成的恐怖後果,才迫使日本天皇不得不宣佈投降,其實這和之前的東京大轟炸以及日本軍在各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有關。

二戰時的軸心國很瘋狂,日本彈丸之地,卻成為亞洲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並迅速崛起,想要吞併整個亞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並和意大利,德國結為同盟國,將整個世界拉進戰場,文明被踐踏,世界被傾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後窮途末路,還打算要“玉碎”,繼續傷天害理。

在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後,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終於結束了戰爭,然而在原子彈被投下之前,東京被美國進行了一次大轟炸,這是對東京的這幾次轟炸,讓日本不得不考慮停戰。



第一,東京大轟炸。

到1941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為了報仇,就對日本進行了象徵性的轟炸,後來太平洋戰爭打的慘烈,所以美國一直沒有機會在進行一次空襲,直到美國製造出了B- 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後,美軍終於有能力對日本做出戰略轟炸,但前期還是因為客觀原因,導致轟炸並不順利,只轟炸了一些次要的目標。

準備充分後,從1944年11月到第二年8月,美國對日本的近100座城市(城市居然有這麼多????)實施了轟炸,投了16萬噸炸藥,日本四分之一的房子被炸燬,炸死23萬人,炸傷35萬人,東京成為了世界上受常規炸彈破壞最嚴重的地方。美軍還曾經向東京拋下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彈,焚燬了大片的土地,震懾日本人,導致工廠出勤率很低,工廠又是飛機第一主要目標,所以城市人口都跑到了鄉下避難,整了國家的軍工生產和經濟陷入癱瘓。



第二,戰場上節節敗退。

Zg戰場上日本節節敗退,被蘇聯打的人仰馬翻,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又被美軍打的哭爹喊娘,還因為負了傷拖累別人,被自己戰友殺死,日本男人也越來越少,日本已經有了投降的心思,但是還沒有表態,美國趁機投了原子彈,並聲稱還有很多,把日本嚇的夠嗆,趕緊宣佈投降。

所以原子彈是日本下決心投降的最直接誘因,而之前的東京轟炸也把日本折騰的夠嗆,加上戰場失利,最後不得不投降。


軍事一點通

我站在個人淺顯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



日本侵略過許多國家,偌大個中國,整個東亞都不在它眼裡,有吞併整個亞洲的野心,和德國、意大利結成法西斯同盟,攪得整個世界天翻地覆,文明被它們踐踏,生命被它們摧殘……特別是日本法西斯更是實行三光政策,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無惡不作,幾千萬同胞死於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之下,數不盡的婦女被凌辱,更有無數的少年兒童早夭於日本法西斯的殘暴之下……慰安婦問題、七三一罪孽、細菌戰的惡行、南京大屠殺喪心病狂的暴虐……無不挑戰人類文明的底線……日本法西斯就是不珍視生命,當面臨戰敗時又窮兇極惡地號稱就是“一億玉碎”也要抵抗到底,結果呢,二顆原子彈把它們送到了絞刑架上……

所以,問題的答案出來了……

日本軍國主義慘無人道,不只對外,就是對本國人生命也是肆意踐踏,毫無憐惜之心……它何來“懼怕”二字,就是盟國進入它本土,它還心存幻想,寧願魚死網破也要死抗到底,絕不輕言投降,它知道,再不濟大和民族還能繁衍下去,日本列島還不至於消失於汪洋之中……僥倖心理撥動著日本法西斯的神經,手握日本刀的日本軍人早已停不下它們血腥的殺戮,殘酷的戰爭已腐蝕了它們的靈魂……它們會叫嚷……投降!這是對軍人的侮辱!要一億玉碎,血戰到底……

然而,又要說現實真會打臉……

當二顆小小的原子彈落下來時,還沉浸在“要一億玉碎”的日本法西斯們,做夢也沒想到,這是種什麼武器呀?怎麼一下子倆城市就沒啦?怎麼沒看到滿天的轟炸機呀?像雨點的炸彈也沒見到呀?哇!太可怕了!再這樣下去,不是一億要玉碎,恐怕整個大和民族要玉碎了……天皇老爺啊,大轟炸咱不怕,可那叫“原子彈”的啥玩意太可怕了,趕緊考慮投降吧……



至此,我想,日本的軟肋就是怕整個日本給打沒了,二顆原子彈就像打蛇打在七寸上,打中了小日本的要害上,打得它心慌了,打得它無所適從了,打得它不投降才怪呢……


崢嶸歲月hnr

怎麼知道日本不害怕東京大轟炸呢,應該是東京大轟炸加兩顆原子彈加上蘇聯出兵東北……等,超過了日本的心理承受的極限,他的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等精神崩潰了,終於清醒了,讓日本人認識到多年灌輸的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大東亞共榮……等精神鴉片是騙人的,又回到人正常的意識所以害怕投降了!


清晨6098

日本不害怕東京大轟炸?兩顆原子彈就投降!

沒有遇上原子彈前,日本侵略就以成為敗局,在萬眾抗日的激情面前,投降只是遲早的事,兩顆原子彈不過是提前結束了這種不人道的侵略戰爭!

放在當時的環境裡,丟兩顆原子彈震懾了世界,同時也讓日本百年來為曾經的侵略付出了代價,世界被欺壓侵略各國也在百年間得到休養生息,同時也不斷反省了百年!

現在,如果有誰敢說,我們不怕大轟炸,你盡情轟炸吧!我想國際上也不可能再丟幾個原子彈給它,因為這後果不是我們能夠再次承受的!


心有蠻娃

日本人不害怕東京大爆炸?日本人真的準備“一億玉碎”?不過是宣傳口號,忽悠前方士兵賣命罷了。

日本高層不傻,美軍的原子彈數量是保密的,日本軍政府並不知道還有多少這種武器。如果持續抵抗,美軍的原子彈不知還有多少炸到日本本土上。在這些人眼裡,百姓的生命不足惜,自己的利益至上,自己的財產、工廠、親人可在日本本土上呢!投降不過換個主子,保住自己的小命和財產才是最重要的!


琅琊笑笑生

原子彈的作用神話了。關鍵是蘇聯宣戰了。關東軍就是防蘇聯的,兩線作戰日本根本沒有德國抗造,諾門坎一戰日本給打驚了不敢也無力抗蘇是日本上層共識,建那麼多要塞就是被動防禦為主,那時的日本以被水雷美艦隊包圍,再沒了海外物質支援下場誰都知道


任心飛翔10

當時的日本已是強弩之末,同盟聯軍打敗德軍,蘇聯出兵東北,號稱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只有招架之功,已無還手之力。中途島大戰後,英美聯軍取得了決對優勢,對日本主要域市進行狂轟濫炸,日本沒有戰略縱深,原子彈只不過是臨門一腳而已,日本的高層是心知肚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