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靶向治療」,是不是醫學界的一場騙局?

用戶64598321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腫瘤的靶向治療,是近幾十年來,腫瘤界最大的進步,他不僅不是騙局,而是醫學界的希望,是腫瘤治療領域巨大的進步,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什麼有人認為靶向治療是騙局呢?請聽我來分析分析:

靶向治療,顧名思義的,就是針對腫瘤的某一個靶點或者多個靶點,特異性的殺滅這些腫瘤細胞。這些靶點可能是腫瘤細胞的特異性受體,某個特異性的酶,基因等等。與化療不同,化療是作用於整體細胞,對於敵我有時候分得沒有那麼清楚,俗話說的殺敵一千,自損三百。理論上來講,靶向治療是隻針對腫瘤細胞的特異性靶向,這些靶點只有腫瘤細胞有,正常細胞沒有,所以只殺死腫瘤細胞,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小。

靶向治療代表了未來治療腫瘤的新方向,特異性的殺滅腫瘤細胞,不對正常組織產生傷害。

第二,為什麼有人認為是騙局

這主要是因為靶向治療很貴很貴,而治療效果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例如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物赫賽汀,一年可能需要十幾萬塊錢,有人會覺得很貴,承受不起。而且,對於已經出現全身多臟器遠處轉移的患者,靶向治療也只能延長壽命,並不能根治腫瘤,這樣就會有患者和家屬認為,花了幾十萬,也只是延長壽命,到最後人財兩空,是醫生在騙錢,榨乾了患者。

對於晚期的腫瘤,現在的治療方法確實有限,壽命延長兩三個月,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我們都期待,有一種藥物,能夠完全的根治腫瘤,所以,我們還有繼續努力,研發出更多有效的藥物,攻克腫瘤這個難題。

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醫生

腫瘤的靶向治療,對於肺癌來說,是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一場天降的恩賜。


我知道這個藥,還是在大約十年前,當時這個藥物的企業代表走進當時我還在實習的科室,介紹這個藥物的效果。我還依稀記得當時的主治醫師,非常不屑地鄙夷了這個藥,說這些代表是騙錢的,說這個藥物在美國被批准了沒多久,都馬上要撤市了,因為有效率太低。


當時的醫藥代表如果還在做這個藥的話,相比已經發家了。原因是,當時製造這個藥的人都沒有想象到,在美國人當中突變率極低的藥,在中國居然有50%多的患者存在基因的突變,在使用這個藥之後,有效率高達80%,而最好的化療藥的有效率也才只有48%。


所以說,亞洲人,或者說中國人救了這個藥,也未嘗不可。當時的主治醫如果仍然抱著那種不屑的態度,相比現在也已經被學術界所淘汰了。


科學的發展就是這樣,總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向前推進,最終效果是金標準。


為什麼有人會說是騙局,而且還不少?


有一天門診,曾經有連續兩個病人,讓我感慨許久。


因為當時這些靶向藥物還是需要自費的,只有買夠了8個月,剩下的就由慈善總會終生贈藥了。當時很多人會想,居然有這麼便宜的事兒,於是紛紛購買,但是最後呢?


進來的第一個病人,已經接受了慈善總會8年的贈藥了,自從得肺癌晚期之後,吃上這個藥,滿肺的轉移都消失了,現在自己不用花一分錢,就吃著每個月一萬多的靶向藥,一個勁地感謝我們,感謝國家。


而第二個病人呢,從進來開始就罵罵咧咧地,說國家騙錢,說慈善騙錢。他剛剛吃了3個月是有效的,病變縮小了,但是吃到第6個月的時候,病變又增大了,只要片子判斷病情進展,贈藥就結束了。所以他會覺得自己是被慈善總會遺棄的人,會覺得這就是個騙局。


從每個人的立場上,我們似乎都很容易理解這件事情。但是作為醫生,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推薦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慈善總會也是一個錢庫,它也只能盡最大努力去幫助更多的人,把錢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規則,就必須要知道,有些人能夠獲益,有些人無法獲益。


這不是騙局,這是科學,不能因為我們不是科學的獲益者,就去否定這個社會。


腫瘤學狼醫生

靶向治療是在腫瘤治療領域裡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發展,這也是基礎和臨床的一個代表性的結合,現在研究發現很多的腫瘤有一些信號傳導通路,和蛋白水平的一些惡性變化,針對這些變化我們可以採用一些針對性的藥物,來進行治療,由於身體正常細胞不存在這樣的變化,藥物只會針對腫瘤細胞起作用,因此把這種治療方法稱為分子靶向治療,簡單的比較一下,化療是通過血管輸遍全身,好人和壞人一起打,分子靶向治療就是有針對性,它能夠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這種識別作用,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更有針對性。

“腫瘤的靶向治療”是不是醫學界的一場騙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靶向藥物問世以後,許多人並沒有從中獲益或者獲益很小,靶向藥物高昂的價格甚至讓許多人人財兩空,這是靶向藥物的錯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談談價值觀的問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患同樣的疾病的甲、乙兩個人,吃了靶向藥物後多活了2-3個月,甲認為:我花了十幾萬,就多活了幾十天,最終人財兩空,意義何在?而乙認為,多謝靶向藥物幫我延長了生命,讓我多享受了幾十天的親情,多看看這美好世界。看,這就是價值觀的不同,用一定的金錢買有限的生命,就看你認為它是否值得。

另外,由於腫瘤本身固有的複雜性、抗癌藥研發的難度和投入,以及臨床試驗的時間和金錢投入決定了新藥不會便宜。目前使用的絕大多數靶向藥物,都來源於歐美髮達國家,再加上各種稅,到老百姓手裡幾乎就是天價,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價格是人家定的,誰強誰就有話語權,這是沒辦法的事。中國在加入世貿WTO談判時候,有保護知識產權這一制約,在國外新藥專利期到期之前(通常20年)中國不能仿製國外醫藥。好在目前有些靶向藥物產權已經到期,比如吉非替尼,中國可以光明正大的仿製,價格比較親民。大部分靶向藥物都有中華慈善總會的贈藥政策,也會給患者減輕不少的經濟負擔。另外,網絡發達,現在也很容易買到印度版仿製藥,價格非常低廉。

實際上,靶向藥物在臨床使用中,幫助了許多的人延長生命,甚至有治癒的案例。比如CD20陽性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聯合使用靶向藥物美羅華之後,有效率可以達到95%以上。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靶向藥物赫賽汀的問世,使得這類預後不好的乳腺癌的復發轉移幾率明顯下降。EGFR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化療無效後,口服TKI類(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泰瑞莎)藥物,許多獲得了很長的生存期,我所經手的一個肺腺癌病人,發現時腦轉移,骨轉移,腦部放療後口服吉非替尼,目前已經第7個年頭,生活質量很高。

醫學雖然已經進入精準醫學模式時代,但腫瘤治療談得最多的依然是綜合治療,指望一種藥,一種治療方式達到神奇的效果,是不現實的事情。靶向藥物並不適合所有的人,使用前必須進行基因檢測決定是否能夠使用,盲吃可能不僅白花了錢,起不到作用,還使得毒性成分留在體內,得不償失。

人體是非常複雜的的機構,在腫瘤面前,人類仍然是如此的渺小,雖然抗腫瘤治療任重道遠,但追求生命至上的理念從未停止,無數科學家嘔心瀝血研製出來的成果,絕對不是騙局。


胡洋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分子靶向治療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後的又一重要的癌症治療手段,在腫瘤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於靶向治療高效低毒,和傳統治療放化療對比,優勢明顯,但由於我國沒有原創技術,相關癌症靶向治療藥物費用高昂,在病人獲益的同時,讓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更讓癌症患者失望的是癌症的靶向治療一旦有效,需要長期堅持用藥,停藥就反彈,加上多數靶向治療不可避免的耐藥特性,讓不少人誤認為“靶向治療是一種騙局”。實際上並非這樣,癌症治療的探索一直在路上,靶向治療和以前相比是一種進步,當然它存在缺陷。我們不能因為缺陷,就詆譭它。

比如過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一線治療是全身化療。化療能有效地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但化療毒副作用、耐藥導致了化療治療肺癌已經處於瓶頸期,而以易瑞沙、特羅凱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騰空出世,大大提升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生存時間,也大大緩解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再比如乳腺癌作為臨床女性常見的疾病,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臨床治療中可以根據乳腺癌病理特點,應用靶向治療方法,不僅在治療疾病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療效。

俠義的靶向治療是指“針對參與腫瘤發生發展過程的細胞信號傳導和其他生物學途徑的治療手段”,其作用靶點可以是細胞表面的生長因子受體或細胞內信號傳導通道中重要的酶或蛋白質。而廣義的分子靶點則包括了參與腫瘤細胞分化、週期調控、凋亡、遷移、浸潤、淋巴轉移、全身轉移等過程的、從DNA 到蛋白/酶水平的任何亞細胞分子。肺癌靶向治療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抑制酶/具有蛋白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抗血管生成藥物等。但分子靶向治療的歷史不長,總體上講臨床經驗不多,由於種族、遺傳背景、藥物可及性等方面的原因,中國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安全性、經濟性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



腫瘤何大夫

首先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腫瘤靶向治療是現代醫學發展的產物,絕非什麼騙局。

如果把化放療的發展比作腫瘤醫學粗放式發展的話,靶向治療就是由粗放式向集約式發展的重要轉型。前者殺傷力大,但實際產出的效率低,副損傷大,而後者則是精準度高,靶向性強,副損傷小。

在靶向治療的概念提出以前,腫瘤醫學的治療模式除了手術切除以外,放化療就是最主要的殺傷手段,

化療是通過化療藥物對細胞增殖過程中DNA鏈的損傷,或抑制DNA合成所需的物質達到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而放療則是利用放射性的電離輻射直接導致細胞的DNA斷裂,從而起到直接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但是,無論是放療還是化療,這種治療模式在抑制或殺傷了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細胞造成了損傷。所以也就造成了在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損傷。正因為放化療對腫瘤細胞的選擇性差,副作用大,所以放化療一經問世就保守詬病。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大數據雲計算、二代測序技術以及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科學家們對腫瘤發生的機理認識越來越深入,不少腫瘤已經能夠從基因水平探究到腫瘤細胞發生和發展的機理:是哪些基因片段的缺失或突變導致了腫瘤細胞的形成,又是哪些細胞內部的信號通路被激活導致的腫瘤無限生長,認識到這些以後,針對這些突變的、異常的基因片段,給予的相對應的藥物阻滯,就能起到特異性的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由於這些治療只是針對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傷害很小,

有著很強的靶向性,所以醫學上形象的稱之為靶向治療。

以上可以看出,腫瘤醫學的發展,由粗放殺傷轉型到精準醫療,其實是多個學科共同發展進步的產物,也是腫瘤醫學未來發展的方向。2015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諮文裡首次提出了一個生命科學領域新項目—–精準醫療計劃,以國家科技的發展規劃來推動精準醫療的發展,並在2016年財政預算中為精準醫療項目劃撥款2.15億美元經費。美國的這一國家政策也推動了全球精準醫療研究的浪潮。

到目前為止,以肺腺癌和乳腺癌為代表的不少瘤種,已經初步破譯了部分腫瘤發生的機理,並有大量的靶向藥物付諸臨床,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並且,隨著我國對進口靶向藥物的談判降價進入

醫保,以及我國自主研發的靶向藥物相繼問世,靶向藥物正在一步步達到臨床普及。

總之,靶向治療是科學進步的產物,是人類腫瘤醫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註定會在腫瘤治療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深藍醫生

我覺得有的社會現象特別值得思考:對於“包治百病”的藥,很多人會信以為真;而對於“靶向治療”,有人疑問是否是騙局。

產生這種反差的原因,可能是“包治百病”的藥已經用了幾千年,很多人都說有效,而“靶向治療”對於有的人來說,就是新鮮事物,頭一回聽說,就像原始部落的人第一次看到照相機,懷疑會把人的魂魄攝走。

當然,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是有人失去了對醫學界的信任。

如果通過了嚴格臨床試驗驗證,那靶向治療是有確確實實的治療效果的。但是,即便信了靶向治療的人,可能還是會有一些誤區。

比如,有患者問:如果乳腺癌轉移到肺了,是要使用乳腺癌的靶向藥還是肺癌的靶向藥?其實這靶向目標不是人體器官,而是癌細胞,而轉移的癌細胞,一般都是當作原發位的癌細胞對待,除非已經對治療產生了抗藥性。

還比如,肺癌EGFR靶向藥,有人的理解重點放在肺癌上,以為只要是肺癌,就可以用這個藥,根本不知道肺癌細胞裡需要有相應的EGFR突變。原發於其他器官的癌症,如果也有同樣的EGFR突變,也可能同樣有效。

當然,還有一個觀念,很多人理解不了:由於癌症比較複雜,不是說只要癌細胞帶有靶點,靶向藥物的治療就百分百有效。其實一個藥是有效還是沒效,是臨床試驗裡跟對照治療比較後的結果。


一節生薑

既然你都知道平均延長一年的生存時間,又怎麼能算騙局呢?

就像很多奢侈品衣服,只能穿一水,是不能洗的,穿髒了就要扔,那算不算騙局呢?某些奢侈品級別的衣服不能洗,這事許多人不知道,剛知道的時候都很崩潰,畢竟數萬甚至更高價格買的衣服,居然髒了就只有扔,對普通人來說也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就像題主所言,【但治療費用卻可以掏空一個家庭的積蓄】,這句話只能針對普通家庭,對於不普通的家庭,他們的信條可以是時間無價。如果某種藥可以延長帝王一年的壽命,你認為帝王們願意花多少錢來買?

其實,不用憤怒。同樣的時間在不同的人那裡,價格完全不一樣,比如對比爾·蓋茨來說,有人計算過,普通人撿錢的速度都跟不上他賺錢的速度,地上掉著一張一張百元大鈔,你走一步撿一張,就這樣都追不上。

所以,一年的時間價值幾何,對不同的人沒有絲毫可比性。而要思考的是,對於時間不值錢的人來說,有多少必要傾家蕩產去買這一年的時間呢?

不過,從長遠來看,當這些藥物失去專利後,它們的價格就會大幅度降價。世間許多商品的發展都是這樣,有錢人嚐鮮,然後等可以批量生產時,普及給大眾。沒有初期花高價嚐鮮的少數人存在,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物品,你根本買不起。

只不過藥物具有一定特殊性,有錢就能多活一年,沒錢就要少活一年,讓許多人憤憤不平。但其實我要告訴你把菸酒戒了就能多活好幾年,又有幾個人願意呢?


三思逍遙

靶向治療的思考:不是騙不騙的問題,而是癌症治療,我們真的找對方向了嗎?

一,首先回答題主要旨:癌症靶向治療不是騙局。它是滅殺癌細胞的新方法的總稱。

靶向治療的本質,是如何利用細胞毒性藥物精準作用於癌細胞,實現只殺癌細胞,不傷害正常細胞的治療目的。

靶向治療的來源,就是傳統放療化療的巨大副作用,極大限制了用藥量,使得癌細胞好像總不能被全部殺掉。

技術的要點,就是尋找到癌細胞特有的生物學標誌物例如細胞膜上的某種蛋白質表達或者某種基因突變特點等,以此作為“誘導靶”,讓藥物精準識別而後精準殺死。

就是目前很熱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本質也是新的靶向治療技術。只是滅殺癌細胞的不是外來藥物,而是自身被改造的具有殺傷能力的T細胞。

由於靶向藥物研究複雜,投資巨大,所以價格高昂,有的很讓患者接受不了。

但是,商業定價有商業的規律,沒有商家可以賠錢做買賣。所以,即使你覺得花了冤枉錢,即使你覺得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不能說是騙局。

首先就是並不是所有癌症都可以有效。國際統計有效率只有千分之三左右。比率非常低。

其次,它並不是沒有副作用,只是相對放療化療要小。

第三,經過靶向治療,即使有效的癌症,也不是能夠根治,只是延長了1-5,6年的壽命,平均可能在三年左右。

這當然讓人失望。花了那麼多錢,只是有限延續生命期,還是不夠給力!

三,所以,問題來了:癌症治療,我們只能走在這一個方向嗎?就是一直不斷尋求滅殺癌細胞的辦法,一直這麼下去!?

為什麼這麼問?

因為滅殺癌細胞,並不意味著癌症治癒了。

有些腫瘤,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確實通過滅殺癌細胞有部分治癒的結果。但是絕大多數的實體腫瘤,只是滅殺癌細胞,不能就確定治癒癌症。很多情況就是患者各種罪受了錢花了,但是機體也崩潰了。

“滅殺癌細胞不能治癒癌症”,這樣明確的結論告訴我們:追求滅殺癌細胞的癌症治療道路,可能不是根本解決之道。

結合現在癌症發病機制不明,還沒有徹底弄清楚癌變機理,我們有理由提出這個疑問:癌症治療,也許可以換個方向,換個策略。

比如,有的癌症沒有任何治療,結果自愈了。

說明機體還有機制解決癌症問題。只是我們沒有發現。那麼,為什麼不花點研究靶向治療的力氣,去研究一下到底什麼機制促成了自愈?

如果這個機制研究清楚了,又可以有辦法利用起來,也許癌症就真的解決了。

回答如上。歡迎批評指正。


春雷滾滾2

靶向藥物作用機理不探討,看一個真實病例:

我小學同學的母親,乾咳半個月,胸部ct檢查明確為肺腺癌,術前懷疑可能合併胸膜轉移。

家屬很孝順,決定賭一把,手術切除。術後恢復很好,但半年後開始胸疼,這次檢查發現大量胸水並胸椎轉移,其間試過很多方法,包括輸營養液,口服中藥,偏方等,胸水緩慢增多,慢慢地睡覺時都不能平臥了,眼看著就不行了(當地醫院不敢進行胸水穿刺,因為惡性胸水穿刺效果不理想)。

就在當時,瞭解到靶向藥物治療的方法。去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做了胸水引流,博來黴素灌注,後開始口服靶向藥物吉非替尼,胸水再沒有復發,並且複查發現胸膜結節越來越小,下面是她克服靶向藥物半年的片子:


老太太面色紅潤,氣色很好,還高興地說胖了六斤。

到這個月已經30個月了。當時主治醫生說,靶向藥物的平均效期是八個月左右,可能有個體差異。

老太太應該是很幸運的!

這種幸運是由兒女的迫切意願,患者的配合,還有醫生的努力合力實現的。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近三年來複查,胸椎的轉移病灶緩慢增大,有時候需要口服止疼藥物。但是患者女兒說了一句話:只要人活著,我就還有媽媽!


影像科豪大夫

本來不想回答這類趟渾水的問題,但是看到那些回答實在感到無奈。 靶向藥物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癌細胞的靶點進行精準打擊的治療方法。既然是精準打擊,為什麼有許多人都認為是一個騙局呢?問題出在方法不對。 要知道,每種癌症的靶點是不一樣的,就是同一個癌症,在不同時期靶點也不一樣。正確的做法是在進行靶向藥物治療前,首先要用免疫實驗方法,檢測癌症的靶點是什麼,找到靶點再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 現在我們有很多醫院,包括一些三甲醫院,只要出來了新的靶向藥物就拿來給病人用,什麼靶點他一概不知,這樣就相當於閉上眼睛開槍射擊,打到哪裡他不管。療效能好嗎?現在靶向藥物有效率不到20%,就是這樣的做法造成的。悲哀啊! 到底是靶向藥物不好還是醫院胡亂治療,讀者自己評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