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爲什麼能成爲「世界藥房」?

側眼看水滸

這根印度的政治制度有關係。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基地,仿製藥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比正版藥便宜。

在我不是藥神裡面,有一種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格列衛。

格列衛的研發過程非常複雜,

1990年瑞士一家醫藥公司開發出格列衛。格列衛的研發過程非常複雜。總體說起來就兩個詞:錢、時間。這種藥甚至使得研發者獲得了諾貝爾獎。整個過程中,瑞士這家藥企投入的資金難以估計,最少也在八百億以上。

那麼作為商業企業,自然需要用這種藥賺錢,最少也要回本。所以格列衛的價格非常高,因為專利權在別人手裡。

而印度仿製藥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為,藥在印度是沒有專利權的。這個典故最早出自美國的一部法案:《哈次、沃克曼法案》,法案規定:新廠只需要證明自己的藥和舊藥化合物相同,藥效一樣,那麼新廠就可以自行生產該藥。

也就是說,別人辛辛苦苦研發出來,你拿來化學分析一下,然後學模學樣的照著做,只要做出來的東西沒有問題,那麼你做出來的藥就是你自己的東西。

印度就是這個法案的忠實執行者。

1970年印度開始實行《專利法》,但是這部法規定了:醫藥產品不享有專利權。

這樣就導致了印度國內的仿製藥生產時公開化、合法化的。印度的藥價非常低,國外藥企在印度根本沒法生產。很快就被印度擠死。而且這個法案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印度的醫療普及率非常高,在大城市看病幾乎是完全免費的,就是得益於印度的仿製藥發達。

而且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印度加入了WTO之後,利用了WTO有一個10年考察期的空檔,拒不關閉國內仿製藥藥企,而且大規模出口,使得印度仿製藥在世界上大行其道。

這樣弊端是很顯然的,藥企研發賺不到錢,那我憑什麼當二傻子還要去研發新藥?花的錢你給啊?花的時間你算啊?

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原本一樣治療白血病的藥需要50000,現在只需要5000甚至3000.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人生都變得光明瞭?

印度仿製藥究竟是好是壞,我們不好說,不過隨著印度逐漸與世界貿易接觸更深,而且印度國內利用仿製藥賺了不少錢開始自己研製新藥。我想仿製藥遲早是會消失的。


情僧蘇曼殊

只能說印度仿製藥品商人比較有良心,不像某些明明是假冒仿製的卻偏要賣給你真藥的價格。這可有點不地道了。

前天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同樣的抗癌藥,正宗瑞典產的國內要賣兩萬多,而印度仿製的只需要幾百塊錢,這個差距真是一個天上,一個掉下還要再掉井裡才行。而代購抗癌藥的這位還被判刑了。

故事的原型是浙江還是江蘇某市的我記不清了。就是自己患了癌症,國內買藥實在是消耗不起,所以才從印度買。結果其他病友也託他代購,這位不幸的患者雖然差點被判刑,幸運的是最後免於起訴。

一方面,是研發者投入大量精力、時間和金錢,好不容易搞出來了,按說賺點利潤也是應該的,畢竟知識產權屬於人家。而另一方面效果基本差不多的藥,價格差的確實有點太大,以至於很多患者拿錢才能買命,拿不起這個錢,那就只能等死。

雖然說資本主義是萬惡的,但是人家阿三這點還是要點讚的,救命藥賣成白菜價,也只有傻傻的阿三才會幹這事,放在聰明人那裡,不宰你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