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憤怒的面紗|心理諮詢

撥開憤怒的面紗|心理諮詢

不管怎樣,我們都不能把憤怒藏起來 因為藏起來的東西,不能保鮮,就會變質

撥開憤怒的面紗|心理諮詢

與小乖的第一次諮詢,是在去年。

她進入諮詢室,擺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幅沙盤。她用簡單的沙具佈置了自己想象中的溫馨家園,她說自己的要求很簡單,只想要一間屬於自己的屋子,安全、舒適、簡潔。接下來她哭著講述了自己的家庭,在她的眼裡,我不僅看到了滿目瘡痍,還看到了生命本身的堅韌。可以想象,年幼的她,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家庭創傷的。然而這份堅韌,卻把壓抑的憤怒包裹著,一不小心就會忽略不見。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對話:

小乖: 如果沒有我,我的家不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諮詢師:看到自己喜歡的家成為這個樣子,你很傷心,才會這麼自責。

小乖: 都是我的錯。

諮詢師:你的意思是如果沒有你,你的爸爸媽媽,還有奶奶,他們依然會很好。

小乖:或許是吧!

諮詢師:看來你並不認同諮詢師剛才的話。

她抬頭看我,眼睛裡充滿了哀怨,卻又有另一種光芒,是堅韌在發揮作用,似乎又不是。

小乖:他們闖的禍,憑什麼要讓我來承擔?

她似乎是在問我,又似乎是在問自己。

撥開憤怒的面紗|心理諮詢

在這樣的對話中,我和她似乎都看到了那層遮住光芒的霧,它明明是家庭變故帶來的憤怒。這份憤怒來源於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的事件,似乎是指向父母、奶奶,又似在指向自己。不管是指向誰,它沒有被很清晰地看到,也沒有被允許表達,便成了阻礙成長的陰霾。而要讓小乖的堅韌真正發揮作用,我和小乖需要與她的憤怒工作一段時間。所以,我們約定,接下來工作的重心是,與自己的憤怒在一起,幫助憤怒尋找適宜的表達通道。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看,消極情緒也具有其積極的意義:比如憤怒,它的到來使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危險的來源上,它是我們保護獨立空間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但是,日常生活中,面對憤怒,我們很容易推開它,迴避它,甚至嫌棄它。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憤怒了,卻不面對憤怒解決問題,總是繞著彎子通過各種行為掩蓋。小乖恰恰遇到了這個問題,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她沒法學習,沒法正常地人際交往,但實際上這是家庭錯綜複雜的關係和變故所帶來的憤怒無從釋放而導致的。諮詢中,如果小乖沒法看到內心壓抑的憤怒,不能允許憤怒經由通道表達,諮詢也會變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撥開憤怒的面紗|心理諮詢

在與小乖的工作中,“尋找憤怒”是其中的重點。漸漸地,當小乖逐漸能看到自己的憤怒,並學著與憤怒對話時,每一次,我都能看到小乖努力自我整合的樣子。最終,小乖意識到,憤怒是正常的事情,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緒,哪怕父母,也會讓自己憤怒。不管怎樣,我們都不能把憤怒藏起來。因為藏起來的東西,不能保鮮,就會變質。

撥開憤怒的面紗|心理諮詢

——————————————

心之愛 |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聯繫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