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別拿自嘲者開涮|心理解讀王菊爆紅事件|心理諮詢

永遠不要以為自嘲者會以自嘲為樂

幽默是最高級的防禦手段

意在化解尷尬和避免痛苦情緒的傷害

永遠別拿自嘲者開涮|心理解讀王菊爆紅事件|心理諮詢

圖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本訂閱號第314篇原創文章)

永遠別拿自嘲者開涮|心理解讀王菊爆紅事件|心理諮詢

近期,騰訊視頻推出的中國首部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因一個名為王菊的26歲女孩從網民笑柄到網絡紅人的逆襲而火翻天。王菊演繹了一處踢館、競爭、淘汰和重生中艱難前行的勵志劇。起初,有網民調侃:“王菊為什麼不呆在家裡殺豬”、“那個王菊就是個強壯的黑人”,惡搞金句遍佈網絡。然而,數輪公演後,這位曾被網民調侃成“土黑壯”的女漢子,憑藉自信、率直、獨立、自嘲的言行,征服了無數網民,一躍成為人氣最火的選手,並催生出“陶淵明”(王菊的粉絲自稱)、“菊外人”(網民特指不知王菊是為何人的人,意你已out了)等網絡流行詞。

王菊首次公演說唱《中國話》,網民“老雞燈兒”用“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扮相土)”將吐槽推向最高潮。然而,反覆、完整地觀看視頻後,筆者腦中蹦出的第一個問題竟是“王菊真的醜嗎?”,王菊算不上“白瘦美”,可也不至於“土壯黑”吧,甚至說還真有點歐美範明星範。除了那似裙非裙的淡藍底牡丹布匹掛在腰間隨舞擺盪,令人感到有些滑稽外,白色低胸緊身衫、牛仔小短褲、自信的表情、黝黑性感的膚色、魅惑的眼神、乾淨利落的動作,無不散發出一種性感狂野的力量。難怪有網民認為,王菊就是吉克雋逸和碧昂斯的混合體。

那麼如何理解始作俑者和大批“黑粉”尾隨惡搞的心理動機呢?這似乎是他們將自身難以接受的特質和內在醜陋、卑微的自我形象投射到王菊身上,而後對這不堪的形象和這種不堪形象帶來的不悅感進行攻擊,把指向自身的攻擊(嘲諷、自責、自暴自棄)指向他者,即網民將指向自身的攻擊指向王菊,以減輕個人內在的焦慮,這種焦慮或源於對生活的無奈(出身、階層、經濟收入、社會潛規則),或源於個人生物性的侷限(身高、長相、健康等等),即對現實自我的不滿。

嘲諷、惡搞王菊,“黑粉”等待著王菊的強力反彈。令網民感到意外的是,王菊並沒有與他們互飆髒話,或爭辯她不是“土壯黑”,而是用自嘲和率直(不是率真)同理了“黑粉”骨感的現實,使他們豐滿的理想有個出口頭透透氣。

王菊以自嘲貼近了網民內在的自我形象,為逆轉“菊勢”奠定了心理基礎。王菊模仿了視頻中的兩個姿勢,以回應惡搞,給人的表層印象是沒羞沒臊,給人的深層感受則是對自身特質的坦然接納和化解不公平對待的幽默和智慧,這正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王菊以自嘲的形式消化了網民強加給她的負面特質(承接了網民不能接受自身的那一部分),沒有將攻擊反回給網民,給對方以意想不到的心理撫慰。否則,這將形成一場口水大戰,不論結果如何,網民都必須在潛意識裡承擔反身自省的責任,承受不悅的心理感受和直面真實的可憐相。

王菊以自信、理智、冷靜、毫不遮掩野心的作為,徹底滿足了網民的理想化需求,使後者在心理上最大程度地接近個人的理想自我,使對其追捧達到頂峰。

旁聽生7進3最後拉票時,王菊說:“有人說像我這樣的不適合做女團,可是做女團的標準是什麼?你們手裡握著的,是重新定義中國第一女團的權利。所以我希望你們選擇的七分之三,有我。”在一次淘汰復活環節中,隊長選擇復活一位隊友,很多女生含眼淚互相謙讓,王菊毫不掩飾慾望:“我還是想留在這個舞臺”。王菊質問特邀嘉賓馬東:“我覺得我有實力,可是我的實力,為什麼還不如一些人光憑好看,就能被觀眾喜歡?”馬東回答得也很好:“你只有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不一樣,你才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被需要。”顯然,王菊做到了。

永遠別拿自嘲者開涮|心理解讀王菊爆紅事件|心理諮詢

在恥感和集體主義文化下,為了避免孤獨和邊緣化,為了生活得像模像樣,誰沒曾經逢場作戲過?誰沒有口是心非過?誰沒有心裡想的是“你怎麼能這樣”,口上說的是“沒關係!”;誰沒曾敢怒不敢言?誰沒曾陽奉陰違?王菊的直率是對刻意掩飾慾望的反叛,是對“敢想不敢說,敢想不敢做”的偽裝模式的顛覆,以一人之力撕下集體的人格面具,將個人意志推向極端,給人美妙、自由的快感體驗。彷彿給一位艱苦跋涉、疲憊不堪的旅人灌下一瓶功能飲料,令對方爽翻。對網民來說,王菊的言行是對他們現實自我的反叛,對他們理想自我致敬。“pick(投票)王菊,就是pick你自己”便是對這種心態的最佳表達。有網民黑轉粉,有網民自封“陶淵明”,有網民從眾刷存在感,他們不約而同地聯合起來,幫助王菊上演“向陽而生,逆風翻盤”的好戲。

若說王菊率直尚能講通,若說王菊率真就難逃自以為是之嫌了。評價王菊或許只能說“直而不真”。王菊率直的最典型表現便是毫不隱晦地表達個人野心,時刻不忘清晰的目標和個人位置,給人非常理智和冷靜的觀感。之所以說王菊不夠真,並非強調其道德存在問題,而是說面對網民的攻擊絲毫看不出符合邏輯的情緒反應即憤怒或悲傷。換位思考,如果換作你,你不生氣嗎?不悲傷嗎?,人性的相通之處便是珍惜“羽毛”、看重自尊,若非如此就只能解讀為掩飾或防禦。

對於王菊的自嘲,筆者願意理解為處在風口浪尖的弱者的自我保護策略。在一檔娛樂選秀節目中,任何一位參賽選手都是弱者,面對網民製造的“輿情”根本毫無還手之力。王菊身為替補生,有著清晰的目標,完全理解其中的利害。用自我心理說解釋,幽默是最高級的防禦手段,意在化解尷尬和避免痛苦情緒的傷害。對有自知之明的弱者來說,應對惡搞和嘲諷的最明智策略便是自嘲,以避免網民的攻擊,否則會受到更大傷害。正如一位朋友曾說:“自我批評並不使我感到難以接受,可是如果別人指責和否定我,我就會很難受和生氣!”

面對一個慣於自嘲的人,“黑粉”漸漸會對TA的不足之處感到興味闌珊了。當某人自黑時,如果攻擊者再黑上加黑,那就太無趣和不人道了。大多數情況下,自嘲者會逐漸獲得攻擊者的好感,使對方不知不覺中放大自嘲者身上的優點。王菊從網絡受害者到網絡紅人角色的轉換便是如此。事實上,娛樂圈很多女星都深諳此道,例如,舒淇微博上從不掩飾臉上的雀斑,林志玲對魚尾紋質疑坦言:“下次一定藏好”。在娛樂圈裡,沒有自嘲的勇氣和智慧便無法生存,自嘲既防禦了個人痛苦,又迎合了人性的陰暗面,最好的結果則是激發出人性善的一面,獲得意想不到的人際和輿論資源。只是有些人,戴著厚重的人格面具在自嘲的路上走得太遠,往往會變成“搞笑的抑鬱者”。

永遠別拿自嘲者開涮|心理解讀王菊爆紅事件|心理諮詢

永遠不要以為自嘲者會以自嘲為樂,不把尊嚴當回事,拿自己開涮並不符合人趨利避害的本性。正如法國作家莫洛亞所言:“自我自嘲,總意味著心有不甘。”不甘意味著為了實現一個清晰的目標,那TA就必須抓大放小,就好比王菊承受自嘲的痛楚,以獲得未來發展的空間。不甘還意味著,完全不把個人侷限當回事永遠是個理想狀態,需要畢生修煉,以接近理想自我。最值得我們謹記的一個信念是:永遠不要嘲笑那些慣於自嘲的人,你的嘲笑或許是對TA最大的傷害。如果你真要那樣做,生活將證明你會成為最受傷害的傻瓜。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 心之愛 | 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分享 轉載請聯繫授權

永遠別拿自嘲者開涮|心理解讀王菊爆紅事件|心理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