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用調情、做愛逃避痛苦嗎?

你在用調情、做愛逃避痛苦嗎?| 心理諮詢

圖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本訂閱號第293篇原創文章)

你在用調情、做愛逃避痛苦嗎?| 心理諮詢

在這個倡導“人人為自己身體的主人”的時代,我們似乎充分行使著個人性行為的自由。“成人、自願、隱秘”三原則合理化了一夜情、群交、換偶等少數群體的行為。性和愛是否能分離也曾引起廣泛討論。然而,對性行為的自主和開放似乎並不意味著人們步入了性與愛的伊甸園。當一個人不得不用調情、玩曖昧、做愛與人建立關係時,這便是性慾化的防禦機制在起作用,性慾化的心理動力不是滿足快樂和放鬆,而是逃避痛苦、恐懼;不是從容選擇對象,而是對性對象飢不擇食。(慣於一夜情、群交、換偶行為的個體是否在運用著性慾化防禦呢?答案也許自在他們心中,本文意在啟發,不做定論)。性慾化可能會經由潛意識,將恐懼、痛苦或其他難以接受的感受隨時轉為性興奮、性慾望、性行為。

你在用調情、做愛逃避痛苦嗎?| 心理諮詢

布利弗奧特說:“性慾與殘酷比性慾與溫情有更近的親緣關係”。性慾的存在可以不必伴隨愛與溫情,而愛和溫情的存在,也不一定要伴隨性慾。有人在與別人的接觸中,幾乎是強迫性地立刻就表現出或強或弱、程度不等的性色彩;他們往往從一種性關係中馬上跳到另一種性關係中。他們沒有這種關係,或者不能很快就有希望獲得這種關係,就會感到很不安全或缺乏保障。有些人自作多情地在自己與他人之間製造一種愛慾氣氛,而不管這些人是否特別吸引他們。還有些人很容易進入性興奮狀態,並且控制不住地要把任何男性或女性暗中視為自己潛在的性對象,他們有時會以強迫自慰取代性關係。因為他們相信獲得愛是根本不可能的,故而肉體的接觸就可能被用來作為感情交往的代用品,交媾是他們最重要的與他人聯繫的渠道。

當今許多性行為是作為心理緊張的發洩和輸出,而不是性歡悅或性享受,藉著性的全面表現方式,以使他們的權力凌駕於性力之上。性則變成一種工具,就像洞穴時代人的弓、箭、鐵鍬、手斧一樣。性,這種新機器,一躍成為至高無上的機器,這是自我疏離的做作,自我排斥親密關係所引起的一種焦慮。

性慾化的常見形式是強迫性性慾,人類經常用來抑制死亡焦慮。強迫性性活動作為一種緩解死亡焦慮的模式,在臨床上很常見。帕特里夏·邁克爾文·赫恩曾報告一系列這類事件:性保守、返鄉參加父母或近親葬禮的婦女,出乎意料地跟陌生人或偶遇的朋友發生性關係;罹患嚴重冠心病的男子在被送往醫院的途中撫弄妻子的乳房、急切地要求做愛;一名男子當兒子因白血病即將去世時,開始了亂交。

強迫性性慾有時是對孤獨感的一種通常反應。強迫性的性關係打破所有真正愛的規則,把對方當作滿足需要的工具而不是獨立的個體,只與對方能滿足自己的一部分建立膚淺的聯繫。他們建立關係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性,且越快越好,而不是把性作為深刻關係的體現、促進因素(例如,情感交融、對生命的體悟)。在性上有強迫性衝動的個體瞭解性伴侶,懂得如何隱藏自己的不足,以有利於得到性,且以令對方滿意的方式促進性行為的達成。

你在用調情、做愛逃避痛苦嗎?| 心理諮詢

在心理治療中,來訪者的色情移情通常是性慾化防禦的表現,他們持久地沉浸在成為治療師情人的幻想中,背後的心理動力複雜多樣。有來訪者不斷顯示出對治療師的性誘惑,這提示來訪者可能對強大而極具誘惑力的母親認同;或可能恰恰相反,潛意識裡認為權力是男性所特有的,通過對男性性誘惑,以分享權力;或者是來訪者試圖通過“由被動轉為主動”來控制由於童年遭受性虐待而產生的焦慮;或者來訪者希望通過引誘治療師脫離職業角色,來滿足攻擊所憎惡的父母的願望;與男性發生性關係,可能是一位遭受情感剝奪的女性習得的用來滿足自身對關愛和溫暖需求的方式;或暴露了來訪者想證明自己不是同性戀者的防禦性需要;或者表達了來訪者深層次的對性壓抑的反抗;或者代表了來訪者慣有的只會愛上不該愛的人,而無法對其他任何人產生性愛的關係模式;或者是這個婦女竭力維持情感和生活具有生機的方法,否則形同消亡。持續存在的色情移情可以是以上動力學原因中任何一種的表現,或表現為有數種組成的混合體。

性慾化是癔症型(表演型)人格個體和躁狂/輕躁狂者慣用的防禦方式。表演型人格個體的性慾化往往用於對抗幻想的強權者或來自異性帶來的威脅。他們(通常為女性)會主動接近潛意識中懼怕的客體,舉止輕佻,卻害怕異性。她們賣弄風情、故作柔弱,用“婦人的妖計”,來與男性比肩,很多人卻無法完整地享受親密的性愛,甚至反會感到恐懼和排斥,比如性交疼痛或麻木、性冷淡,或缺乏性高潮。南希·麥克威廉斯的一位來訪者是戲劇藝術專業的研究生,她很擅長於接近男老師和指導。當她感到利用性成功吸引對方時,便會產生興奮(感到有力量、有價值)、開心(感到有吸引力、被需要)、害怕(擔心吸引轉變成性要求)和內疚(對激起對方的性慾的內疚)的感覺。她選擇的吸引對象限於男性,特別是權威男性;這種行為受強大驅力推動,同時引起內心的衝突不斷。躁狂和輕躁狂者則會通過縱慾和穿過於暴露的衣服引起異性注意以對抗對預期的抑鬱,發作期的躁狂型精神病來訪者會出現裸露衝動、強姦伴侶或密友、橫行霸道等症狀性行為。

你在用調情、做愛逃避痛苦嗎?| 心理諮詢

在自體心理學框架內,諮詢師通常將來訪者的性慾化視為對自體客體需求滿足的追尋,性慾化有時會表現在對性對象的性別不加選擇。例如,一個孤苦無依、自尊脆弱的男孩會和年長男性保持著長久的曖昧不明的關係(不乏性行為),從而呈現出弔詭的“同性戀”色彩。通過諮詢後,當治療師成為男孩的理想化自體客體後,這段貌似同性戀的親密關係通常會終結,故而只從與同性發生性行為或者對同性有性幻想就斷定這個男孩是同性戀往往會犯很大的錯誤。

自體心理學認為,性慾化是性變態(性慾倒錯:窺陰障礙、露陰障礙、摩擦障礙、戀物障礙、異裝障礙等)的核心。性慾倒錯是自戀行為障礙的病症,來訪者人格發生了垂直分裂。科胡特設想的垂直分裂是在個體心理組織和體驗中的分離或區隔。阿諾德·戈爾德伯格認為,使用垂直分裂是為了處理痛苦的情感狀態,這些情感狀態是短路的並且因此從未被允許充分體驗。他認為分裂區域的出現,可以被看作對喪失支持性自體客體連接的反應。例如,異裝行為就是來訪者為了消除任何與喪失有關的感覺。而代之以興奮的性慾化活動。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你在用調情、做愛逃避痛苦嗎?| 心理諮詢

參考文獻

1.《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美)卡倫·霍尼/著 馮川/譯 譯林出版社 2011年5月 初版初刷

2.《我們內心的衝突》(美)卡倫·霍尼/著 王作虹/譯 譯林出版社 2011年7月 初版初刷

3.《存在主義心理治療》 (美)歐文·亞隆/著 黃崢、張怡玲、沈東鬱等/譯 商務印書館 2015年6月 初版初刷

4.《自體心理學導論》(美)彼得·A·萊塞姆/著 王靜華/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7年10月 初版初刷

5.《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美)南希·麥克威廉斯/著 鍾慧等/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6年1月 初版三刷

6. 《精神分析診斷:理解人格結構》(美)南希·麥克威廉斯/著 魯小華、鄭誠等/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6年1月 初版三刷

7.《愛與意志》(美)羅洛·梅/著 宏梅、梁華/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年04月 初版初刷

——————————————

心之愛 | 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分享 轉載請聯繫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