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前言:

作為院外對接終端患者最核心的零售藥店市場,近年來受到不少關注。政策加碼,處方外流的條件愈加成熟,趨勢更加明顯;疊加內生需求的拉動,醫藥零售未來有望保持8%-10%的增長。

從歷史數據來看,從2012年起連鎖藥店的增長超過單體藥店的成長,成為領跑行業的成長板塊,連鎖藥店在品牌建立、品類豐富度、對上游的議價能力等多方面優勢明顯,未來隨著單體藥店的退出速度加快,連鎖藥店的成長有望提速。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發展二十餘年,連鎖藥店優勢漸突出

單體藥店逐步退出,連鎖藥店開始佔據優勢地位

我國零售藥店真正的發展時間大約20多年,與歐美、日本等近百年的發展時間相比,我國零售藥店在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等多方面都與之存在一定差距。

20世紀90年代左右,我國藥品的零售主要集中在醫院藥房,以及一部分醫藥公司,社會獨立零售藥的市場份額較低。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零藥店經歷了從萌芽到茁長髮展的過程,期間發展態勢也經歷了從政策限制到平價賣場再到專業化發展的階段,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等都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變化,並實現了從單體藥店逐漸向連鎖藥店轉變的過程。

我國零售藥店的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成長速度快,零售藥店網絡已在全國鋪開。根據商務部以及CFDA公佈數據,2016年我國零售藥店數量為44.7萬,相較於2006年增加12.7萬家,十年間零售藥店數量增加40%。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未來五年存千億增量空間,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大

我國零售藥店發展時間短、速度快,2016年連鎖化率僅為49.4%,對標美國約75%的連鎖化率,我國零售藥店行業集中度相對低,整體呈現“小、散、亂”的生存狀態。

對比美國來看,我國零售藥店行業的集中度還有較大增長空間。2015 年,美國前三大零售藥店的市場佔有率為 85.3%,而我國 2016 年藥品零售行業前 10 大藥品零售企業,市場佔有率僅為 16.8%,其中收入規模最大的國大藥房 2016 年營收為 103.1 億元,佔比僅為 2.8%。

大型連鎖藥店增速遠超行業整體水平,隨著其銷售額的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逐漸增加,未來有望形成幾家全國的醫藥零售龍頭,加上部分區域龍頭為主的競爭格局。關注“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報告。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2016年全國醫藥零售市場規模為3679億元,同比增長9.5%,近年來增速逐漸趨於平穩,未來五年在處方外流與內生增速的拉動下,行業有望出現千億的市場增量:

一方面“嚴控藥佔比”、“零差率”等政策以及零售藥店的分類分級管理政策的逐漸落地,零售藥店承接處方外流的推動力不斷增強,條件愈發成熟,連鎖藥店有望成為處方外流的最終受益者,預計到2021年將帶來600億的市場增量;

另一方面,在藥療意識提升,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零售藥店品類豐富度提升的內生需求拉動下,未來五年行業自身在千億規模的基礎上有望保持8%-9%的複合增長。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從醫藥零售行業成長階段來看,我國醫藥零售經過多年的發展後,目前已經有一些區域性的龍頭開始出現,並逐漸向全國龍頭轉變,行業集中度正在進一步的提升,龍頭企業的市佔率正在逐步的提升,市場資源正在逐步的向大型醫藥零售企業靠攏。

在行業成長階段,零售藥店的經營業態也在不斷的轉變,一些中醫館、網上藥店、藥診店、專科藥房、藥妝店等新的零售藥店業態開始出現。

從零售藥店整體發展情況來看,目前連鎖藥店正處於增長階段,而單體藥店已經進入洗牌階段,一些競爭能力較弱的零售藥店開始出現被收購或者主動退出的情況,行業整體正處於從增長階段向洗牌階段的轉變。

醫藥零售行業變遷階段: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零售藥店終端價值高,連鎖經營帶來高質量的盈利能力

醫藥零售的下游為個人消費者因此對終端的把控能力尤為重要。醫藥零售的上游企業主要是醫藥工業企業以及醫藥商業企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些第三方互聯網交易平臺開始出現,既有醫藥批發平臺也可作為醫藥零售平臺,零售藥店可以在平臺進行藥品批發或者是採用入駐的方式進行藥品零售。但由於藥品的特殊性,目前互聯網零售藥店銷售OTC 類藥品以及一部分保健品較多。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零售藥店掌握的終端資源是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零售藥店直面終端客戶,能實現對消費市場最快的反饋速度,同時對於上游工業企業而言,也需要通過終端銷售,達到產品推廣與建立品牌效應的作用。

連鎖藥店具備更穩定、更強的盈利能力。大型連鎖藥店在採購規模以及終端銷售能力上相比單體藥店更具優勢,因此對於上游工業企業或者是醫藥商業公司議價能力更強。

此前曾出現過一段時間的藥店聯盟,但由於約束性較弱,藥店聯盟並沒有實現幫助單體零售藥店與中小型零售藥店提高議價能力的目的。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大型連鎖藥店具備“頂端”優勢,成長趨勢明顯

醫藥零售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終端資源,驅動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患者藥療意識提升與政策加碼情況下,藥品銷售市場格局的再分配即院內市場向院外市場的轉移。

由於藥品的特殊性,其在安全性、支付方式等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而大型連鎖藥店在盈利能力、品牌、規範化以及患者管理等多方面更具優勢,未來有望通過搶奪增量市場,擠壓單體藥店等方式成為行業未來的主要力量。

從2006-2016年行業結構來看,連鎖藥店從2012年開始實現超過單體藥店的增長,其中,大型連鎖藥店在數量、銷售規模兩方面均實現了領跑行業的增長。

A股四家上市公司藥店數量佔比從2014年的1.4%提升至2017年的2.2%,銷售額前百強連鎖企業佔比不斷提升,其中TOP10、TOP20零售藥店的銷售額佔比2013-2016年分別提升2.4%、2.4%,TOP100零售藥店銷售額佔比提升0.8%;銷售額40億以上的企業增加6家。大型連鎖藥店“頂端”優勢明顯,更具成長性。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連鎖零售藥店的成長路徑:從先發優勢到自我管理再到護城河建立

2016年我國零售規模第一的零售藥店市場佔有率僅為2.8%,嚴格意義上全國零售藥店龍頭還沒有出現,在行業具備足夠的成長空間以及規範化程度提升的背景下,連鎖藥店的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1、外延擴張形成先發優勢。零售藥店具有“半徑性”,因此在對外擴張這場“搶凳子”遊戲中,獲得先發優勢是基礎。

2、具備優秀的內控管理。終端資源是零售藥店的核心競爭能力,因此通過嚴格精細的運營管理來吸引、留住並增強客戶黏性,降低整合風險與“水土不服”。

3、醫保支付形成天然護城河。我國零售藥店醫保支付比例約30%-40%。患者尤其是慢性病用藥患者更願意選擇醫保支付。由此我們看好具有一定對外擴張實力,同時具有優秀的內部管理的大型零售藥店。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互聯網+”帶來新的銷售模式與客戶深度開發價值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零售藥店的銷售模式出現了B2C、O2O等醫藥電商新模式。根據CFDA南方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上藥店的銷售額為70億元,同比增加45.8%,佔藥品零售市場的比例為1.9%。整體來看,醫藥電商目前的佔比雖然小,但是增速保持著較快的增速。

零售藥店:小門店裡的大事業

醫藥電商的發展一直在質疑聲中成長,藥品銷售具有時效性,因此通過醫藥電商銷售的產品多為外用藥、品牌OTC,或者計生用品等。

從行業的角度的看,醫藥電商是互聯網技術作為工具在醫藥行業的應用產物,對於零售藥店的發展而言,鎖定客戶流量的意義大於產生銷售增量。

另一方面,“互聯網+”的應有有助於幫助零售藥店對客戶進行深度挖掘,從而實現高效的精準營銷。尤其是在慢病管理領域,藉助互聯網技術,能對客戶實現最佳的管理。目前,各家大型連鎖藥店紛紛佈局“B2C”、“O2O”等創新業務,利用微信商城、小程序等方式,擴展業務。(天風證券:鄭薇,楊燁輝)獲取更多行業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