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在姿势、时间、场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当今关于站桩内容的文章、视频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站桩不是某家、某人的专利

具体是谁首创以不可考,不过有一点是清晰的,那就是站桩是养生之本。历代士大夫、医家、拳家等首重功法,站桩发展至今,只有一种,那就是以意念诱导为主的功法,在行、走、座、卧间皆能修炼的功法。

为此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说:要知拳精髓首有站桩起

站桩在姿势、时间、场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 先生 于1940年

站桩在姿势、时间、场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要求我在这里简单叙述一下:

意念是什么?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论述这个问题是假借抱球开始。

为什么是抱球不是别的而且还是纸球,昨晚友人谈到这个问题时我顿时语塞,当时没有问过恩师这个问题。等回到住处,思起根源认为,定是先贤磨砺总结而来。

意念的问题,大儒王阳明也有论述:“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王阳明先生的论述跟拳学一致。

意念在人生当中无处不在,初步应因人而异根逐步深入的去引导,因此强调一下意念在站桩过程当中的所起的作用。

姿势的问题:

这是问题关乎站桩的质量。在锻炼当中跟身体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如身体有恙的跟正常人肯定不一样。

无论怎样有个原则,那就是符合生理卫生,合乎人体力学,贴合自然

如身上的角度大于九十度,脚上的重心不可在后脚跟,不能抬肩膀、掀肘的问题都是站桩初学者应该重视的。

姿势怎么来的,是因意念心之所发产生的,非刻意造作,再去填充意念,或者没有意念去站桩,可能短期有点变化,长期必然无益于身体,甚至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选择站桩的意义:

无论从事哪方面的锻炼效果,是我们最关心的,其次就是锻炼的持久性问题。

但是意拳站桩是个全面性问题,视这些问题为一体,不能分开而论

假如说一位普通人多久能有效果?能治疗那些疾病?修炼站桩的治疗疾病的例子?,等问题,都是每位初学者所关心的,在这里我就粗略的去叙述一下。

王芗斋先生在谈到效果的时候,说坚持旬日就有改变,这个旬日就是十天,基本能达到身上、手上有热的感觉,甚至当天,就有感觉到手热的不在少数,有运动身上才热。所以站桩是有氧运动,这种功法,不费力不用脑,促进新陈代谢,而且通过修炼,诱使五脏发生有益运动,增强免疫力来达到不治病而除病的原则。

虽然在这个年代科学仪器也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是有局限性,致使许多站桩效果在医学领域得不到具象的验证,例如通过站桩能治疗很多顽疾至今从先行主流医学常识不能解释的,不过有些也能通过仪器来验证到的站桩跟不站桩区别。

其中,美国健康博士曾广骅博士通过仪器论证肺呼吸量、耗氧量、心率呼吸率等指数,对比站桩状态跟平常状态的差别,站桩前后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红血球增加152万个,白血球增加3650个血红蛋白每100微升中增加3.2克,其活性也增加40%。这是具象的实验对比。

深圳市聚贤意拳协会 周广学 (意拳四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