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區黃連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溫江區黃連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黃連又名雞爪黃連、川黃連,為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株高20~30cm。黃連主要以根莖入藥,具瀉火解毒、清熱燥溼等功效。主產四川省,湖北、湖南、陝西、甘肅等省也有栽培。

黃連喜高寒冷涼環境,喜陰溼、忌強光直射和高溫乾燥。栽培時宜選海拔1 400~1 700m 的地區。植株正常生長的溫度範圍為8~34℃,超過38℃易受高溫傷害,低於5℃植株處於休眠狀態。

一、選地整地

黃連對土壤要求較嚴,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和沙壤土為好,土壤pH 值5.5~7 為宜,忌連作。早晚有斜射光照的半陰半陽的緩坡地最為適宜,但坡度不宜超過30°。

整地前進行燻土,具體方法是:選晴天將土表7~10cm 的腐殖土翻起,揀淨樹根、石塊,待腐殖土曬乾後,收集枯枝落葉和雜草進行燻土。此法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和雜草。燻土後,耕翻15cm 深,揀淨樹根等雜物,每畝施入農家肥4 000kg 左右作基肥,耙勻整平,作成寬1.5m、高30cm的畦,畦溝寬50cm,畦面略成弓形。1.繁殖方法多采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

(1)育苗於10~11 月份用經貯藏的種子播種,因種子細小,可將種子與20 倍的細土拌勻後撒播於畦面。播後不蓋土,覆蓋0.5~1cm 厚的幹細腐熟牛馬糞。冬季乾旱時,還需蓋一層草保溼。翌春及時將覆蓋物去除,以利出苗。每畝用種量為2~3kg。

(2)移栽幼苗在播後第三年進行移栽。以6 月移栽最好,但低海拔地區宜在2~3 月或9~10 月移栽為宜。移栽宜在陰天或雨後晴天進行,取生長健壯、具4 片以上真葉的幼苗,連根挖起,剪去部分鬚根,留2~3cm 長,按株行距各10cm 規格正方形栽植;栽植深度視移栽季節和苗的大小而定,春栽或苗小可栽淺些,秋栽或大苗可稍深些。一般為3~5cm,地面留3~4 片大葉即可。

通常上午挖苗,下午栽種,如起挖的苗當天未栽完,應攤放在陰溼處,第二天栽前仍應浸溼再栽。

二、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播種後出苗前應及時除去覆蓋物。當苗具1~2 片真葉時,按株距1cm 間苗。6~7 月可在畦面撤一層約1cm 厚的細腐殖土,以穩苗根。蔭棚應在出苗前搭好,一畦一棚,棚高50~70cm,廕庇度控制在80%左右。

2.補苗黃連苗移栽後,常有死苗現象發生,死苗率達10%~12%,應及時補苗。一般6 月栽的秋季補苗,秋植者於翌春新葉萌發前補苗。要採用同齡苗補栽,確保植株生長一致。

3.中耕除草育苗地雜草較多,每年至少除草3~5 次,移栽後每年除草2~3次。如土壤板結,宜淺松表土。

4.追肥培土育苗地在間苗後,每畝施稀糞水1 400kg,8~9 月再撒施幹牛糞140kg,翌春再施入以上肥種,但施肥量可適當增加。移栽後2~3 月,施1 次稀糞水,9~10 月和以後每年3~4 月及9~10 月,各施肥1 次。春肥以速效肥為主,秋肥以農家肥為主,每次每畝施2 000kg左右,施肥量可逐年增加。施肥後應及時用細腐殖土培土。

5.調節廕庇度調節適宜的光照條件,以利黃連正常發育。一般移栽當年廕庇度以70%~80%為宜,以後每年減少10%左右。至收穫的那年,可於6 月拆去全部棚蓋物,以增加光照,抑制地上部生長,增加根莖產量。

6.摘花蕾摘花蕾主要是為了提高產量。黃連在抽出花蕾後, 除計劃留種的以外, 每年應將花蕾摘除,以促進鬚根、葉子和根莖的生長,提高根莖產量(約30%左右)。

三、病蟲害防治

1.病害

(1)白粉病5 月下旬始發,7~8 月危害嚴重,主要為害葉部。防治方法:適當增加光照,並注意排水;發病初期,將病葉集中燒燬;用慶豐黴素80 單位或70%甲基託布津500 倍液在發生初期噴施1 次,在盛期需每隔7~10 天噴1次,連噴3 次,效果較好。

(2)炭疽病5 月初始發,為害葉片,嚴重時致使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冬季注意清潔田園;用1∶1∶100~150 倍波爾多液,或用65%代森錳鋅800~1 000 倍液噴霧,在發生初期至盛期連噴3 次,時間間隔為7~10 天。

(3)白絹病6 月始發,7~8 月危害嚴重,為害全株。防治方法:拔除燒燬病株,並用石灰粉處理病穴;或用多菌靈800 倍液淋灌。

2.蟲害

(1)蛞蝓3~11 月發生,咬食嫩葉,雨天危害嚴重。防治方法:在發生期用鮮菜葉拌藥誘殺;或用鮮苦葛根切碎搗爛後用溫水(比例1∶5)浸泡一晝夜,過濾後,取濾液稀釋10 倍噴殺。清晨撒石灰粉。

(2)地老虎6~8 月發生,主要為害黃連幼苗。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劑300~400 倍液或90%敵百蟲液進行噴霧防治。

四、採收加工及留種

1.採收黃連一般在移栽後第五年或第六年開始收穫,宜在10 月上旬採挖。採收時,選晴天,挖起全株,抖去泥土,剪下鬚根和葉片,即得鮮根莖,俗稱“毛團”。

2.加工鮮根莖不用水洗,應直接乾燥,乾燥方法多采用炕幹(有條件的可將其放在烘箱中保持60℃烘乾,篩去泥土即得商品黃連),注意火力不能過大,要勤翻動,幹到易折斷時,趁熱放到槽籠裡撞去泥沙、鬚根及殘餘葉柄,即得乾燥根莖。以條粗壯、連珠形、質堅重、斷面紅黃色、有菊花心者為佳。鬚根、葉片經乾燥去泥沙雜質後,也可入藥。殘留葉柄及細渣篩淨後可作獸藥。

3.留種黃連移栽後2 年就可開花

結實,但以栽後3~4 年生的植株所結種子質量為好,數量也多。一般於5 月中旬,當蓇葖果由綠色變黃綠色,種子變為黃綠色時,應及時採收。採種宜選晴天或陰天無雨露時進行,將果穗從莖部摘下,盛入細密容器內,置室內或陰涼地方,經2~3 天后熟後,搓出種子,再用2 倍於種子的腐殖細土或細沙與種子拌勻後層積保藏。

溫江區黃連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