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面積創近44年來最大值 連年「擴容」原因何在?是喜還是憂


青海湖,藏語意為“青色的海”,古稱“西天瑤池”,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湖泊”。 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距青海省會西寧市約200公里,長105公里,寬63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是中國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

每年7月8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節。 湖邊油菜花如地毯一樣鋪開,黃得燦爛,一直延伸到湖邊,銜接蔚藍湖水,讓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是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還是區域內最重要的氣候調節器。 青海湖的生態環境特徵及其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青藏高原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對柴達木盆地、三江源、祁連山等地區均有較大影響。

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總面積,是一直保持著如此大的水城面積,還是有變化呢?

青海湖形成於距今20-200萬年前,是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 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加上外洩通道堵塞、氣候變乾等諸多原因,使青海湖從外流湖變成了閉塞湖,由淡水湖逐漸變成鹹水湖。

據科學家推測,明朝時期,青海湖面積為5000平方公里左右。 1908年,俄國人柯茲洛夫推測當時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積為4800平方公里左右。 上世紀50年代的測繪資料顯示,青海湖湖水面積為4568平方公里。

1974年,面積為4477.53平方公里。 1988年6月,水位3193.59米,面積為4282平方公里。 2000年7月,面積為4256.04平方公里。 2004年8月,水位3192.77米,面積4186平方公里。 2013年8月,面積為4337.48平方公里。 2016年9月,面積為4429.3平方公里 2017年4月,青海湖面積為4425.38平方公里。

從一系列數據我們得知,青海近60年的面積呈豐盈-減少-豐盈的變化趨勢。 究竟是何原因,讓青海湖的面積萎縮,而後湖面又不斷擴大呢?

上世紀80年代始,人們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對環湖一帶大片土地進行掠奪式經營,將草場低價承包耕種,粗墾濫種,廣種薄收,隨意撂荒而不加以治理,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危機四伏。 青海湖湖區周邊環境的日益惡劣導致青海湖水體面積不斷減小、湖水水位持續下降,裸露地呈沙化趨勢,沙化土地面積達4.08萬公頃,溼地沼澤面積減少100平方公里。


水位下降最快的是2000年,1年之內水位下降了21釐米,減少湖水4.36億立方米。 那一年,青海湖在從單一的高原大湖分裂為“一大數小”的湖泊群。 造成這一情況因素主要有氣候變暖、人類活動加劇以及降雨量減少等,特別是在青海湖周邊盲目開荒,破壞了注水河流的水源。

2004年,青海湖水體面積縮小至40多年來最低點,總水量比50年代減少了60%以上。 湖區面積的不斷縮小,加之湖水受到周邊城鎮汙水的嚴重汙染,致使青海湖主要水生動物湟魚,生長環境的惡劣,數量驟減。

青海湖生態環境的變遷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2003年,青海省人大常委會頒佈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自此,青海湖有了自己的“護身符”。 2005年起,國家將青海湖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開展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採取減少牲畜,退耕還林還草,禁牧育草,植被恢復,人工增雨,河流治理,溼地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極大地改善了青海湖周邊環境。


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青海湖及周邊生態環境呈現持續良性循環的發展趨勢。截至2018年7月4日,青海湖面積為4548.56平方公里,水位為3195.32米,相當於4個香港的面積還要多。青海湖東西岸的原本分裂出來的幾個封閉的小湖泊現在都與大湖連為一體。青海湖水域面積較2017年最大值擴大51.55平方公里,較2004年面積擴大了362平方公里,水位增加了近3米,相當於增加了56個西湖的面積,

青海湖面積增大,有利於青海湖水源涵養和整體生態恢復,青海湖生態系統將更完整。 據青海省氣候中心預測,青海湖面積還將持續擴大的趨勢。

與此同時,青海湖周邊的沙地擴張之勢也得到扭轉,以每年2.3%的速率遞減。鳥類種類也不斷刷新,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也在明顯提升中。目前青海湖鳥類種數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89種增加到223種,新增34種,每年吸引中國1/3鳥種群、30萬隻候鳥前來棲息繁殖。普氏原羚已由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500只增長至現在的2000餘隻。黑頸鶴由2007年的30多隻增長至現在的140多隻。 文/圖 納蘭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