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錢壓牀底?非洲人民理財方式很特別,兩年超過百分之百的報酬率

對於我們來說,花一大筆錢時,一般都會先看一下戶頭哪筆基金可以解約,或是檢查定存賬戶能不能領錢。理財,存錢,投資,這些我們習以為常,賴以生存的金融工具,在非洲的農村幾乎是不存在的,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的錢存在哪裡?需要花大錢的時候怎麼辦呢?

把錢壓床底?非洲人民理財方式很特別,兩年超過百分之百的報酬率

相信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是發展落後甚至窮到吃土的那種,但是琪琪我今天要說的是,其實即使落後,非洲人民還是有基本理財需求的,隨著不同的文化脈絡,理財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把錢壓床底?非洲人民理財方式很特別,兩年超過百分之百的報酬率

現代人認為擁有現金和存款才是有錢,但是在傳統社會中,牲畜才是真正的財富。在非洲的農村裡時常看得到牛在路邊散步、吃點心、慢跑,也常常能看到小朋友拿一條木棍趕著牛群。牛羊在社會中是財富的象徵,也像是我們的定存,買一隻小牛大概人民幣幾百塊,一兩年過後,一隻成牛可以賣個6000多塊人民幣,超過百分之百的報酬率,中間還可以生產牛奶賺點小外快,是個很不錯的投資方案,而且平常只要綁在院子裡吃草就行了。

把錢壓床底?非洲人民理財方式很特別,兩年超過百分之百的報酬率

農作物則有點像基金或股票,價格隨著供需曲線浮動,每天、甚至每個小時都不同,決定什麼時候買進賣出,是一大學問。它就像股票一樣,何時漲、何時跌,不僅是供需的問題,更是被國際情勢牽動,就好比巴西的咖啡欠收,烏干達的咖啡價格就會上漲,但與股票不同,農作物多了點麻煩的技術性問題,像是需要建造穀倉儲存這些作物,而不是在網絡上動動鼠標、打幾通電話就好。

把錢壓床底?非洲人民理財方式很特別,兩年超過百分之百的報酬率

農作物分成兩種,一種是糧食作物、另一種則是經濟作物,大部分的農民兩種作物都會種植,糧食作物一般來說銷往國內市場,價格波動低,農家種植糧食作物都會保留一些自己吃,少部分賣掉,但也有越來越多人因為臨時缺錢花用而賣掉所有糧食作物,導致在年中時糧食不足而鬧饑荒。經濟作物則像是咖啡、黃豆等等,市場內銷外銷都有,由於沒有保價收購,政府也沒有穩定糧食價格的政策,價格波動大,價格好的時候能讓人一夜致富,價格差時則可能使農民血本無歸。

把錢壓床底?非洲人民理財方式很特別,兩年超過百分之百的報酬率

現代金融工具透過法制的監督防止人們違約、倒賬,那非洲鄉村這些金融組織呢?人情的網絡如綿密的血管串聯起一個又一個的莊頭,串聯起一個又一個人,在這個仍擁有許多國家制度觸及不到的地方,現代法治與福利難以落實,而是靠人,由世世代代的人傳連起的宗族人脈,由人串聯起社會防護與約束的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