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陳一丹:我的夢想是幫助別人成就夢想

7月7日報道,騰訊聯合創始人陳一丹(CharlesChen Yidan)日前接受了CNBC Meets:Defining Values節目的採訪,談論了他從騰訊卸任後的生活。

騰訊陳一丹:我的夢想是幫助別人成就夢想

1998年,陳一丹與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曾李青一起創立騰訊。2013年,陳一丹正式宣佈卸任騰訊首席行政官(CAO),擔任騰訊終身榮譽顧問。此後,他投身慈善、文化及教育事業。

陳一丹和CNBC記者塔尼亞·布萊爾(Tania Bryer)專訪內容:

布萊爾:Charles,很高興在香港見到你。

陳一丹:歡迎來到香港。

布萊爾:非常感謝。當然,你現在關注慈善和教育事業,這是你一生的激情。你的興趣從何而來?

陳一丹:(我的興趣來自於)教育。我要感謝我的祖母。我的祖母是一個文盲,但她把我的父親養大,從一個鄉下孩子,成長為一名大學畢業生。所以我的父親從鄉下來到了城市,遇到了我的母親,然後我就出生了。所以是教育改變了我的家庭命運。當然,我是被教育改變的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所以今天,作為一名慈善家,我希望支持教育,這能夠影響其他人。

布萊爾:在孩童時期,你的祖母對你有多重要?

陳一丹:我的祖母是我最尊敬的人。她對其他人非常好,例如鄰居、朋友以及一些她知道需要幫助的人。所以說,她會為其他沒有條件的著想。這對我影響很大。她堅信教育的價值。這就是她給我灌輸的價值觀。

布萊爾:Charles,在上學期間,你會在考試時倍感壓力。那是什麼感覺?

陳一丹:這在大學入學考試時是一個挑戰。在中國它叫“高考”。實際上,我最大的失敗就是這次重要的考試。因為壓力太大,我最喜歡的漢語課考失敗了。我沒有及格,很失敗。幸運的是,我其他科目考的不錯,才能進入深圳大學,這是我長大的城市。所以我進入了化學系。這是我第一次失敗。但是當我進入學校的時候,我向自己保證,我要努力學習,畢業。怎麼才能做到?我需要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生服務上。所以,這個最大的挑戰也改變了我的生活。

在化學系,我做了很多學生服務,比如支持新生,通過這項服務,我認識了我的同學,一個女孩,一個漂亮的女孩,她現在是我的妻子。所以我要感謝化學系,感謝考試失敗,它讓我成為最幸運的人。我還遇到了我的中學同學,未來的騰訊聯合創始人。

布萊爾:Charles,你說你在化學系學習時遇到了自己的妻子。那個時刻對你來說有多重要,她對你有何影響?

陳一丹:嗯,你給了我一個讚美妻子的好機會。在我遇到她時,我覺得她的性格很吸引我,因為她對其他人非常好,她會為其他人考慮。我能感受到她的善心。實際上,我能(在她身上)找到祖母的精神。有時我會對她說,謝謝你,因為你讓生活的負擔減半,讓幸福加倍。

布萊爾:給我講講騰訊早期的情況。因為我在書上讀過,你沒有告訴父母你們創辦公司的事,因為你當時在政府工作。一直有三年時間,你都沒有告訴他們你的新事業。

陳一丹:我們在1998年創立了騰訊。實際上,在創辦騰訊時我們五個人都有穩定的工作。騰訊只是我們的副業。但公司的未來並不穩定,所以我沒敢告訴父母,因為我知道他們肯定會擔心。但是差不多過了一到兩年吧,他們從其他朋友那裡聽說了,他們問我,“是嗎?!”我說:“是的。”

他們當時很擔心,我就向他們解釋自己想做什麼。“好吧,現在公司不錯,風投已經進入,別擔心。”他們很猶豫,但仍然支持我。我後來對他們說,對不起,爸爸媽媽。

布萊爾:是什麼讓你們有信心創辦這家公司,並一直運營下去,即使第一年左右發展的並不是很成功?

陳一丹:我認為要有良好的態度和相互信任,這很重要,因為當我們開始的時候,我們無法想象未來。你無法想象如果有一天失敗了會怎樣,也無法想象騰訊會發展成今天這樣。所以在那個時候,我們只是努力工作,盡最大努力。我們在中國面臨著新浪潮,即互聯網的誕生。所以,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問題。保持開放的心態,並從中學習,這非常重要。因此在這段旅程中,我們五位創始人互相支持,並持續創造共同的價值觀,這非常重要。我認為,共同的價值觀就是關於關係和使命。因為我們是同學和朋友,所以我們一直很坦誠。

布萊爾:你們五個有想到你們會變得這麼成功嗎?

陳一丹:在我們創辦騰訊的時候,我們只是想著如何活下去,如何解決面對的困難。直到IPO上市之前,我們一直保持著這種態度,在IPO之後,我們也是這種態度。上市並不是終點,它只是新的開始。

當我們在手機時代開發出微信時,我們遇到了許多機會,當然也有挑戰。直到今天,我們需要面對AI、新技術、自動化和大數據。許多機會。

布萊爾:當然,騰訊非常相信慈善事業,你成為了騰訊基金會的主席。為何你認為,作為一家企業回報社會很重要?

陳一丹:當我們創辦騰訊時,從1998年,到2004年我們在香港IPO,我們一直認為,‘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時候了,’包括我們許多的年輕用戶。因此在2007年,我們成立了騰訊基金會。每一年,我們都會拿出一些利潤轉到這家基金。我們成為了首家非盈利的互聯網慈善基金會。

布萊爾: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似乎是你和騰訊的一個轉折點。你們公司當時做出了哪些反應?

陳一丹:當汶川發生地震時,騰訊像其他公司一樣,向人們捐贈了2000萬元。但從騰訊來看,我們認為我們是互聯網公司,可以做得更多,利用我們的優勢去做。那時我們有一些產品,商業產品,比如支付,比如QQ平臺之類的。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臺,讓個人通過互聯網支付向汶川捐款。他們也捐了兩千多萬元,但都是來自個人,很多個人,無論是1元還是1分,都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所以,這很好。將非政府組織、基金會和個人聯繫起來已經成為騰訊基金會的戰略。

布萊爾:你認為慈善事業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了嗎?

陳一丹:中國傳統文化鼓勵人們造福世界,造福他人。中國的許多文化理念都教育人們,付出越多,得到就越多。但是怎麼做呢?因為在過去,從事慈善可能只是放一個捐贈箱在那裡。但是互聯網使捐贈變得更容易,這種傳統文化在新技術中爆發。因為在美國或歐洲,人們很容易支付,例如用支票、信用卡。但在中國,沒有支票或信用卡,只有少數人城市人使用這些東西。但互聯網可以讓任何人都能支付,因此中國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新生時刻。

布萊爾:Charles,你在2013年選擇從騰訊卸任,專注於慈善和教育。你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

陳一丹:教育是一種理念,需要許多利益相關方投入其中。教育不僅屬於一個國家,它屬於全人類。那麼怎麼做呢?在卸任後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一天晚上,我在日記裡寫下了我的願望。我有一個願望,就是建立超越宗教、種族和國家的全球獎項,幫助人們認識宇宙、傳播仁慈。所以我才做了這個決定。

布萊爾:2016年,你用自己的錢成立了一丹獎基金會(Yidan Prize Foundation)。它的使命是通過教育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基金會每年頒發兩個現金獎項:一丹教育研究獎(Yidan Prize for Education Research)和一丹教育發展獎(YidanPrize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每位獲獎者將獲得一枚金牌,以及總計近400萬美元的獎金。這是全球金額最高的教育獎金。為什麼你要成立這個獎?

陳一丹:從我內心來講,慈善和教育非常重要,我認為教育是社會進步的最終答案。一丹獎就把焦點放在全球最好的教育和研究,以及最好的教育實踐上。所以,我覺得我們可以想象一幅畫面,在未來的20年或50年裡,全球許多項目都能從一丹獎獲獎者的重要創意中獲益。所以,一丹獎不僅是一個獎項,也是一個全球性的教育平臺。每年12月,我們都要舉辦一丹獎峰會。通過這次峰會,我們邀請政策制定者、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討論教育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來交流和溝通。

布萊爾:你希望教育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價值觀?

陳一丹: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領導者,如何與未來的科技合作。這是最重要的。所以,教育不僅是為了教學,而且是關於培養。

布萊爾:是什麼驅使你不斷付出?

陳一丹:我很感激有機會去做慈善,去支持別人,通過教育支持別人。每個人都有夢想,我的夢想就是通過教育來支持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布萊爾:Charles,謝謝你接受採訪,我非常榮幸。

陳一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