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协: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让打那是怕吓着你们

公元2017年,一场打假让「中原武林」风云再起,

吃瓜群众对中国武术的探讨也甚嚣尘上。

武协: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让打那是怕吓着你们

遗憾的是,作为整体的传统武术,早已被现代文明的安逸,溶蚀的七零八碎。

好在中国武术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到她的每一个孩子只需要从她身上继承一项优点进行发挥,便可以「自主创业,走向人生巅峰」。

如今,她的三个孩子,

一个是钻研文献、表演套路的形体艺术咖,

一个是修身养性、淡然处世的养生家,

还有一个是积极入世、敢打敢拼的实干派。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走实干路线的孩子——散打。

在中国武术的大家庭中,「散打」因为血统的关系,常常不受待见。

这要从他的出身讲起。在广大民众的意淫中,他的这位母亲不仅貌美如花,而且十分能干。既能轻功水上飞,又能一指断钢筋。

大洋彼岸的歪果仁不禁惊奇:世间竟有如此之「奇女子」?

为了更好的促进传统武术和世界竞技体育的交流,发掘传统功夫的技击性以应对国外的挑战,1979年,国家体委的研究人员们开始翻山越岭、走街串巷寻访各路高手,终于集百家功夫技击之长,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了现代搏击术的打法和规则。

武协: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让打那是怕吓着你们

于是,这个「中西混血」的新事物——散打就诞生了。

在拥有纯正血统的兄弟们和吃瓜群众眼里,

散打是个洋不洋、中不中的「怪胎」,经常被嘲笑是「拳击加腿再加个摔」。

秉承着能动手就别吵吵的原则,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的摔跤教练梅惠志在北京武术队主教练吴彬和中国式摔跤教练李宝如的帮助下攒起了宇宙第一支散打队,运动员的选拔标准简单粗暴:

你拳击不好去练散打吧,你摔跤不好去练散打吧,你啥都不好更应该去练散打了……

当时的阵容简直是十足的坏小子和差等生军团。

在官方的助推之下,差生军团搞起了各种交流观摩赛试验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各路民间高手纷纷跃跃欲试,要挫一下这个「怪胎」的锐气。

要说这些高手真可谓是琳琅满目,有身穿道士服玩cosplay的,也有表演绝活板里拍钉的,但是无论你是何方神圣,最后的结果都一样,就是被散打战队的重拳打的落花流水,原形毕露。

武协: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让打那是怕吓着你们

在国际的体育竞技场上,散打选手也是饱捶西洋拳击,狂胜东方泰拳。在中美、中俄对抗赛上用胜利喂饱了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求胜欲,当年的柳海龙、宝力高威风一时。

散打的威力来自于他敢打敢拼的性格。

散打充分发挥了名字中「散」字的寓意,打破固定的套路,不再过分迷恋招式,更加注重动作的技击性。比如对方一个鞭腿踢你,它绝不会先做一个好看的云手、再摆一个好看的pose,而是一手格挡、一手反击。

武协: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让打那是怕吓着你们

而与现代格斗技相比,散打则强调以巧取胜,打法更为细腻。比跆拳道多了有力的拳法,又比拳击多了诸如崩拳、砸拳甚至是王八抡拳等五花八门的拳法,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用不到。

更可贵的是,散打比他的兄弟先学会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能更理性地面对输赢,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

尽管身世不佳,但散打在融汇中西、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规则、调整自身,并不时将友谊的小手伸向国际,卖力地为自己吆喝,竟为中国武术在国际舞台上打出了一片小天地。

不过,散打的国际化之路并不是那么顺利。

武协: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让打那是怕吓着你们

首先,面对如此一位血气方刚、敢打敢拼的孩子,作为受儒家文化熏陶长大的礼仪之邦,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便把他放在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和体制下发展,所以,散打当红的英雄好汉们只能在全运会、世锦赛这类的赛事上刷存在感, UFC、K1 这样的顶级格斗赛事则鲜有在役散打运动员的身影。

其次,在竞技体育的顶级品牌奥运会中也没有散打的席位,除了自身技术细腻复杂,规则也在不断变化完善之外,别忘了进奥运的通道里还有「武术套路」这个血统纯正的亲兄弟在排着队呢。

武协: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让打那是怕吓着你们

纵观散打的出现和发展,众人津津乐道中国武术跻身国际的竞技体育圈,保存了中国武术的技击能力,有人却捶胸顿足地哀叹西方竞技体育规则强奸了中国武术的纯真质朴,才生下了这个为规则而生的「怪胎」。

虽然饱受冷眼和嘲笑,但是散打依旧在 跌跌撞撞中不断地成长,并用敢打敢拼的精神打碎了大众的意淫梦:我们不需要完美的花架子,我们需要你有点真功夫!

武协:谁说中国武术不能打?不让打那是怕吓着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