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因成績殺人:教會孩子「輸」是父母最大的贏

世界上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

第一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人是牛頓;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尼爾·阿姆斯特朗;

那麼那麼多的第一名,都被千古流傳,就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被人贊為勇敢的化身。

自古以來,奪取第一名就像是魔咒一樣在每個人的心中蠢蠢欲動,有太多的人想要爭得第一的美譽,渴望收穫榮譽與獎勵。

不知從何時開始,贏得第一與否,成了評價一個人的標準。

衡量優秀與否,變得簡單而粗暴,拿第一意味著優秀,而其他則意味著失敗。

1

近日,山東淄博市發生了一宗駭人聽聞的中學生殺人案。

14歲的初三學生秦子康,以極其兇殘的手法,將同伴同學馬自然殺死,共計十三刀,刀刀致命,死者屍體慘不忍睹。

而兇手殺人的原因極其簡單粗暴——“殺了他,我就是第一名了。”

14歲男孩因成績殺人:教會孩子“輸”是父母最大的贏

長期以來,馬自然穩居班級第一的寶座,而秦子康稍遜一籌,長期屈居班級第二。

秦子康內心因此懷恨在心,會考前的5月28日,他曾惡狠狠地警告馬自然:“會考你必須考4個B。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殺了你。”

一語成讖,6月4日會考成績公佈後,馬自然的排名不出意外的再次高於秦子康。

於是心生歹意的秦子康提前準備好作案工具埋伏在馬家樓下,待到馬自然歸家時,連續砍殺13刀,致其重傷身亡。

據悉,秦子康出生於雙教職工家庭,父母對他要求嚴格,長期拿他與馬同學對比,在其父母的理論中,第一就是成功,第二就是失敗。

長期被壓制的秦子康,在扭曲的嫉妒心的驅使下,他殺死了第一名以洩憤,並奪取第一名的寶座。

校園兇殺案悲劇的根源,是父母比較式的教育,是別人家孩子的壓制,導致了長期壓抑的孩子隱藏在心底的陰暗面的爆發。

成功教育被父母過早的灌輸到孩子心中,贏者至上論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渴望。而父母過於絕對的標準,毫無諒解的指責,最終將孩子引入歧途。

2

古語云,勝敗乃兵家常事,放到現在,輸贏其實也為人生常態。

無處不在的競爭,場場都會有輸贏。心中抱著只能贏的心態,除了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並無益處。

白巖松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不要教孩子如何贏,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的輸。

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承擔著來自社會的壓力,孩子本身已經不容易,家長又為何還要加重呢?

其實,中國父母最大的贏,就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輸。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拳王皺市明帶著兒子軒軒參加了節目。

年僅四歲的皺皓軒,卻有極強的勝負觀,處處體現好勝心。

在節目組設置的環節中,每當有比賽環節的時候,輸了就會發脾氣。

在“摳玉米”比賽中,皺市明失利,僅僅是一場小遊戲,軒軒不依不饒要爸爸“現在就贏”。

在於小朋友比賽吃西瓜的環節中,儘管很努力了,卻還是趕不贏別的小朋友,於是邊哭邊吃“我不想輸,誰來幫幫我呀”。

可是作為世界冠軍的爸爸皺市明卻說:你不能只想贏,也要學著輸,輸並不丟人。

14歲男孩因成績殺人:教會孩子“輸”是父母最大的贏

於是,孩子知道了輸贏才是人生常態。這個常常把“爸爸,你一定要贏哈”掛在嘴邊的男孩,居然在爸爸失敗的時候試著安慰他:輸了沒關係,重新來。

輸贏是人生中的常態,贏值得鼓勵,輸也並不卑微,孩子怎麼認識輸贏,全看父母怎麼引導孩子,教會孩子努力去贏,坦蕩認輸,是最成熟的成功觀。

3

要求孩子考試得第一,恐怕是每個家長的美好願望.

然而卻有這樣一個人,反其道而行之。

他對著孩子說:你要是敢考第一,我就打算你的腿。

或許有人覺得是笑話,然而這卻是央視名嘴白巖松對兒子說的話。

白巖松作為主持人,以敢言敢說、觀點專業銳利又富有趣味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喜歡。

14歲男孩因成績殺人:教會孩子“輸”是父母最大的贏

而在育兒上,他更是有一套讓人跌破眼鏡的教育理念:不許孩子考第一。

他曾在孩子中考前,跟孩子說,“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就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白巖松曾給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郵件”,郵件中特別強調“不爭第一”。“人生不是競技,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

著演員胡軍和太太則認為:考第一是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力,很容易讓孩子有挫敗感。

“水哥”王昱珩則認為:孩子考第一,遭人妒忌,沒有朋友;考最後一名,沒人跟你玩,容易自卑。

怕孩子有壓力、不希望孩子有挫敗感、產生自卑感,是這些家長們不要孩子考第一的初衷。

爭第一的人,心中不再有快樂,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會不擇手段來達到目的。

在人生的旅程中,教會孩子努力的過程比贏更重要,享受奮鬥並且為之爭取,就是一種成功。

14歲男孩因成績殺人:教會孩子“輸”是父母最大的贏

漫長的征程,有輸就有贏,沒有人一直贏,也不會是一直輸,如果執著於每一場都要贏,註定會帶來痛苦與挫敗感。

不論孩子在每場比賽中,是贏得第一名,成為眾人口中的勝利者,還是失敗,為人父母該教會孩子面對的,是坦蕩的面對輸贏。不以贏過度喜悅,不以敗過度悲傷。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競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實力,而且超越自我比贏過他人更重要。

讓孩子享受奮鬥的過程,收穫努力的汗水,每個孩子都是贏家,都值得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