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小說第十四章:山雨欲來

(家庭會議)  

趙老夫人病倒了,景王氏去趙府探視,還備去了厚禮。景王氏帶去的一百兩慰問金,趙老夫人貼身丫頭把收下了。景王氏把這個異常的舉動沒有告訴別人,連景林貴也不知道。  

景林貴次子景發明來到周家莊,他上火由於風聞,聽說了周田生陷害景家之事,景王氏斥責景發明:“亂七八糟的從何而來,從何談起,這樣的流言我相信。也有人說我的不對呢,我都不知道我怎麼得罪人了,人又怎麼得罪我了,真是奇怪了,好話不出門,壞話行千里。”  

景發明問母親:“媽,周家和咱倒底有沒有衝突。”  

景王氏:“沒有。各種各樣的流言多了去了,難道和咱家相關的就是真的嗎?”  

景發明:“咱家和趙家有什麼嫌隙?按照常情,都是一個村子的,趙家聲望在外,咱家睦鄰與內,可是咱家和趙家一直很生疏似的。咱家沒有得罪過趙家吧?”  

景王氏:“胡扯,你想多了,咱家只想巴結趙家,恐怕巴結不上呢。”  

趁景林貴不在場,景張氏也在場,在廳堂的還有景發臣夫妻,景王氏說:“周田生恨咱家,這是明擺著的。咱沒有做過對不起周田生的事兒,也不知道什麼地方得罪了他,反正咱也沒有工夫理會這事兒。周田生得罪的人多了,周田生極其好色,和他有姦情的女人很多,有的是投懷送抱,有的是懾於淫威,反正周家本家都有不少女人逃不過周田生魔掌,周家人和周田生貌合神離的也多著呢。”  

景王氏:“老天爺存心讓周田生那樣的人得逞,咱也沒辦法啊。可是,你們在外在內都要謹言慎行,自己沒有城府、口無遮攔,不怪別人處心積慮。”

(山雨欲來)

亂匪隨時都有來犯的可能。  

鄉勇在鄉間道路設崗巡邏,本來是一種防犯措施,然而不同於戰時狀態,這些“遊兵散勇”吊爾郎當,無所事事就找事,反而成了路人的禍害。鄉勇會刁難過往的買賣人,只要不認識不沾親帶故,就會試著勒索幾個錢兒,正當的藉口也有;這些道路上的痞子也會調戲走道的女人,還與鄰村的鄉勇爭風打架。  

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鄉勇這個組織沒有正當收入了,或者正當收入很底,人數增加了經費不增加,而且衙門拔付的一點經費往往拖欠,財主們也沒有從前慷慨了,日久生厭,生意也不景氣,當然越來越不捨得捐獻了。  

有的財主還說,有捐這捐那的閒錢,不如多僱傭幾個保丁保家護院。  

周家莊處於要道隘口,周田生就明令設崗,向過路的糧食、貨物收取過路之費,不這樣幹,四十多名鄉勇,每月支出五十兩銀子,縣衙每月只給十五兩,青黃不接,這不是讓人去喝西北方兒嗎?  

周根福辭去了景府管家的職務,一下子成了閒人,每天混在鄉勇隊伍裡,混、混、混,心裡不是個滋味。去年冬天,衙門抽調鄉勇去前線,給官兵做後勤,周家莊就去了十個,周根福自告奮勇也去了,過了半月就有幾個逃跑回來,衙門立刻來人把幾個逃兵抓去了,軍法從事,看來,有的事情真的不能當兒戲。  

周根福老婆周李氏,這個女人自從鼻子沒有鼻尖了,一直躲在家裡不想見人,周根福去支援打仗了,一去不還,這讓她每天替周根福擔驚受怕,不過,這個滋味比起成天哀悼自己的鼻子要好受一些。周根福敢去前線,是一個勇敢的男人,為了這樣的男人失去鼻子也是值得的。  

周李氏這天晚上做了一個噩夢,覺得屬於不祥之兆,認為周根福在黃河那邊有了三長兩短,這是託夢提示吧,第二天一早,她就哭哭啼啼說給婆婆聽了。  

周根福母親故作鎮定,心裡也很焦灼,她又怎能不替自己的兒子擔憂呢,於是就安慰兒媳婦說:“一定是夜鬼又冒出來害人了,把你嚇成了這樣。”  

周根福母親去到祠堂裡說事兒,周家祠堂裡,閒坐的當家人有好幾個。周根福母親直說,夜鬼又幻化成人形偷人了,把周李氏嚇得可不輕,“咋辦哩?這可咋辦,都沒有主意,也沒有一個人去把根福叫回家來。”  

夜鬼又禍害人了,這事兒反映到周田生那裡,周田生反感大罵,罵完也無奈,就帶人去那土崗之上的廟院裡察看。裡裡外外卻是一個和尚也不見了,大殿之上,泥塑神像又被推倒了,而且外表還被颳去了一層泥金,刮的遍體鱗生、面目全非。

神像兩旁的泥塑童子,仍然屹立不動,保持著原來那般的鮮活神態,眼神唇邊彷彿透著輕蔑和冷笑。  

眾人猜測,最近匪亂迫近,風聲鶴唳,十里八鄉的人都謹慎出行,廟裡的香火徹底斷了,這就是花和尚們胡作非為一頓,又不告而別的原因吧。  

“廟裡的神像又倒塌了”,張李氏陪趙老夫人聊天,只怕自己說漏了嘴,讓趙老夫人知道了這個不好的消息。可是張李氏心裡也發毛,晚上陪伴趙老夫人的時候,趙老夫人睡的很香,她卻久久不能入睡,不由聯想,廟裡的童子變成了夜鬼,飄飄忽忽就要來了…,睜眼也不是,閉眼也不是……  

忽然就搖搖晃晃的,搖搖欲墜,張李氏一下子醒來了。趙老夫人笑道:“天快大亮了,你怎麼睡的這麼死,推了半天才醒來。沒事兒,就是和你說說話,你老比我醒的早,今天怎麼啦?”  

張李氏樂呵呵披衣坐起,趙老夫人道:“我想和你說什麼呢?這半年來,我那些富貴的親戚,有的被革職,有的被貶官…,我說這個幹什麼呢……”  

張李氏說:“沒準也是好事兒,現在丟官了,往後避免了更大的災禍。塞翁失馬,…後一句咋說的?”  

趙老夫人說:“你還懂的挺多的。那些親戚只是讓咱感到榮耀,其實,人家風光的時候也瞧不起咱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