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復吸率」列入戒毒工作考核

司法部:新型毒品呈蔓延趨勢 出入娛樂場所要警惕

今年将“复吸率”列入戒毒工作考核

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長曹學軍在辦公室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

目前,全國司法行政戒毒場所收治的戒毒人員將近24萬,這些人被收治在全國361個戒毒所內。其中,雲南和廣東的強制隔離戒毒人員數量最多,佔全國的27%左右。

在戒毒所內,戒毒人員如何戒毒;戒除毒癮有何難題;面對新型毒品蔓延的趨勢,戒毒工作如何應對……對此,記者近日專訪了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長曹學軍。

談戒毒工作模式

加大戒毒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和推廣

新京報:此前司法部提出要通過2到3年建立統一規範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現狀如何?

曹學軍:5月29日,我們在合肥召開了一個司法行政戒毒系統的座談會,內容之一就是統一全國戒毒工作的基本模式。

為什麼要統一?2013年12月,勞動教養制度被廢除,從2014年開始,絕大多數勞教場所轉為強制隔離戒毒所。原來是幹勞教,然後轉為幹戒毒,怎麼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戒毒制度,當時各地都進行了探索。

4年多來,各地提煉總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戒毒模式,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江蘇的“432”模式中內觀治療、藝術戒治等方法具有較強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另外,還有四川的“常青藤”模式、重慶的“PC”模式,等等。

但經過幾年探索,在工作機制、戒毒方式方法、戒毒工作的標準和效果評價方面有必要統一起來,這樣更有利於戒毒工作的長遠發展。另外,之前各地情況不同,很多指標不好量化,而統一後,就可以設置一些考核評價體系。

新京報:能否簡要介紹下全國統一的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包括什麼?

曹學軍:我們沒有起一個統一的名字,基本模式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四句話——以分期分區為基礎、以專業中心為支撐、以科學戒治為核心、以銜接幫扶為延伸。

把戒毒人員從入所到出所整個過程劃分為不同期段,根據不同期段設置生理脫毒區、教育適應區、康復鞏固區和迴歸指導區,再根據不同期段的特點明確主要工作。

吸毒人員不僅是違法者,還是受害者和病人,對這樣的人,不是通過簡單的強制隔離就能解決問題。我們工作的目的是讓他把毒癮戒掉。為此,我們建立五大中心——戒毒醫療中心、教育矯正中心、心理矯治中心、康復訓練中心和診斷評估中心,綜合施策,給予戒毒人員身體上的治療和康復、心理上的干預,最後通過綜合評估診斷來確定他是否可按期解除強制隔離。

新京報:近年來,類似VR戒毒這樣的新技術引發不少關注,大家疑惑,這對於戒除毒癮真有用嗎?

曹學軍:基本模式中提到的以科學戒治為中心,就是講要加大戒毒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和推廣,司法部在全國層面給予支持和指導。

比如你提到的VR戒毒,是虛擬現實毒癮評估矯治系統,利用VR技術還原真實的吸毒場景,刺激誘發成癮者的心理渴求,通過眼球追蹤技術與生理數據的記錄分析來評估戒毒人員對毒品的渴求程度,再通過厭惡療法、脫敏療法、迴歸療法等逐步減輕成癮者對毒品的依賴和渴求,幫助他們逐漸戒除心癮。

目前,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已完成對1000多例有效樣本的測試。通過千人級樣本數據比對分析證明,這個系統對冰毒渴求度預測準確率為95.9%,治療有效率為73.6%,痊癒率為37.6%。

其實,戒毒是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運用醫療、教育、康復等多種手段綜合戒治,任何單一的戒治方法都無法達到戒除毒癮的目的。

談新型毒品

年輕人出入娛樂場所要警惕新型毒品

新京報:從近年來我國禁毒形勢報告來看,新型毒品呈蔓延趨勢,這對司法行政系統的戒毒工作帶來什麼挑戰?

曹學軍:常見的新型毒品主要是冰毒、搖頭丸、K粉等,同時在一些娛樂場所,一些新型毒品還通過包裝偽裝,看起來就是餅乾、巧克力、茶等。年輕人出入這些場所時一定要認真識別、嚴加警惕。

新型毒品在我國呈蔓延趨勢,一些省份新發現的吸毒人員中,濫用新型毒品的佔比超過80%。在戒毒場所中,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員佔到53%,個別場所甚至高達90%。吸食新型毒品的典型表現是,精神上容易偏執、走極端,悲觀、抑鬱、喜怒無常,容易出現幻覺、幻聽、被害妄想,而且攻擊性比較強。

隨著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數增加,如何對這類人員進行戒治,我們也加強了研究。

一是加強對這些人的甄別和對症治療,要掌握他們生理上的突出反應、症狀;要加強對他們的針對性治療,穩定情緒,減少他們的衝動和攻擊性,在醫學上給予緩解。二是加強安全管理,因為這類人攻擊性強,容易產生突發事件,也容易發生自殘、自殺,所以要著重加強安全管理。另外,我們要加強心理干預和指導,主動與他們的家庭聯繫,因為家庭對於個人的戒毒效果有很重要作用。

談戒毒人員復吸

操守保持率今年列為戒毒考核指標

新京報: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全國戒毒所累計收治的戒毒人員已有100多萬人次,通過2年強制戒毒迴歸社會後,這些人的復吸率和戒斷率如何?

曹學軍:復吸率和戒斷率的統計非常複雜,目前在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對這方面還沒有一個全國權威、統一的統計數據。

為什麼沒有呢?因為人口流動性很大,這些戒毒人員出所後不容易找到;調查回訪受主觀影響很大,所以很難得出權威結果。

但各省份都相繼開展了回訪調查工作。比如北京,通過走訪調查顯示,京籍吸毒人員經強制隔離戒毒迴歸社會後,一年後沒有復吸的人佔80%,兩年內沒有復吸的佔61%,三年之內沒復吸的佔54%。

應該說,這個指標是比較客觀的,復吸有一個規律,就是隨著時間延長,操守保持率下降,也就是復吸率上升。復吸有很複雜的原因,比如出去後是否又進入“有毒”的環境;家庭方面是否給予足夠支持;當地政府、社區、街道辦對這樣的人是否關懷、幫助,是否有監管;戒毒人員出去後能否找到工作、有正常收入,過上正常生活。這些對於復吸率影響很大。

新京報:所以復吸與否是一個社會問題?

曹學軍:是,在全國來說,有的地區復吸率高一些,有些地區低一些。也不是大家傳說的一點都戒不了。

不過,戒毒確實是一項長期工作,一日吸毒、終生戒毒。這需要全社會整個系統的治理和參與,不只是個人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另外,從今年開始,我們把一年內和三年內的操守保持率列為司法部戒毒工作核心的統計和考核指標。以此為全國統一的數據做基礎。這個工程量很大,我們這些年來已累計收治了100多萬人次,要找到這些人很有難度。

談吸毒人員病殘率

保證每個戒毒所至少有1個醫療機構

新京報:在走訪戒毒所中我們瞭解到,目前吸毒人員中的病殘率很高。全國層面的情況如何?

曹學軍:這也是我們工作的難題。目前吸毒人員中的病殘比例達30%,這些吸毒人員患有各種病,比如艾滋病、性病、肝病、肺結核、高血壓、腎病等。在對他們戒毒的同時如何治病,也是一個重要任務。

目前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的醫療機構有369個,保證每個所至少有1個醫療機構;有專業的醫療技術人員4000多名,包括醫生、護士、藥劑師等。

2017年,全國戒毒人員就診量是290萬人次,以戒毒人員24萬的總量來算,平均每人就診10多次。

我們採取的措施主要是把醫療工作覆蓋到戒毒人員入所到出所的各環節;建立場所內外的綠色通道,有緊急重大疾病可快速送到定點醫院就診;加強與社會醫療的合作,聘請社會醫院的專家到所裡坐診、巡診等,以此緩解我們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新京報:針對戒毒人員的病殘現狀,下一步有何打算?

曹學軍:目前還面臨一些困難,場所內的醫療資源不足,包括基礎設施、專用設備、醫護人員的數量都有欠缺。

要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下一步要繼續聘請社會醫務人員,爭取醫療衛生行政部門的支持,加強醫療機構特別是專業醫院的建設,提高收治和救治能力;另外,也要繼續加強與社會醫院合作,建好綠色通道。

目前,有的省份正在省域內建立中心醫院,專門收治患有嚴重疾病的吸毒人員。這項工作有的地方正在建,有的正在計劃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