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外商王者 如今何去何從?

安防外商王者 如今何去何從?

在國內安防發展的軌跡中,出現過不少外商企業的名字,但隨著時間的變化,他們逐漸被人們淡化,風光不如當年。不管是媒體還是企業,紛紛打出“外商寒冬”的口號,現回過頭再仔細看看昔日被“唱衰”的外商,他們是否真的“大勢已去”?

安訊士

安訊士作全球最大的網絡攝像機廠商,其產品被定位於中高端市場,在全球安防市場中,安訊士被稱之為“一線品牌”,不管是產品質量還是外觀,在用戶手中幾乎都是TOP 1。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安訊士被佳能以172億的價格收購,成為佳能旗下的安防領域領軍者,在2017年安博會中,安訊士與麥視通共同攜手出演,為佳能提升了數個檔次。

三星

三星電子旗下的安防產業,為了進入中國市場,把國內代理權全權交由偉昊負責,偉昊不負眾望,成功的把三星安防推向了市場,並屢次榮獲各種獎項。而三星電子看國內市場穩定後,逐步收回權利,改由自己控制市場發展。而在2014年,三星電子整體銷售額下降,迫使三星電子出售旗下業務部門,三星安防被韓華集團收購,但保留了顯示屏相關的業務部門。為了更好的轉移品牌價值與影響力,韓華擁有“三星”品牌在安防產業的三年使用權。在2017年安博會中,“三星”已經被韓華全面代替。

松下

作為世界知名的安防產品製造商,早在六十年前,松下就開始研發安防監控攝像機,並一度成為市場寵兒。但隨著國內安防產業的發展,松下視頻監控系統出現的問題日益明顯,包括視頻圖像模糊不清、後期調取錄像較為繁瑣等問題,逐漸被國內安防企業吞食了大部分市場。為了能重回安防市場,松下於2015年3月收購美國綜合安防管理平臺Video Insight,試圖豐富松下智能安防產品線,為客戶提供更加智能安全有效的安防整體解決方案。

霍尼韋爾

作為全球傳感器行業巨頭,霍尼韋爾在全球安防的地位不可撼動,曾多年力壓國內外安防群雄,長期佔據a&s全球安防50強的龍頭位置。但作為多元化發展的企業,同時受到國內政策和市場的影響,霍尼韋爾逐漸收縮安防產業,專注於部分細分行業的應用。

佳能

佳能自2011年正式進軍中國安防市場以來,其市場反響平淡無奇,數年的發展,換來的只是屈指可數的產品,據客戶反應,佳能產品性能並不穩定,產品時好時壞。然而,佳能大手一揮,2014年6月收購麥視通,解決軟件平臺問題,但發現攝像機並不是單反,於是2015年2月收購了安訊士,彌補了監控攝像機方面的缺陷。在之後的安防業務端,佳能安防已經交由麥視通和安訊士這兩口子。

外商大勢已去?

對於國內的外商而言,國內環境似乎已經不適合其發展。從政策而言,國內安防市場大部分由政府主導,而政府項目由於涉及安全保密問題,基本不再採購外商品牌,甚至在招標書中明確標註禁止外商品牌。而從市場來看,外商品牌在服務、價格等方面沒有任何優勢。

總體而言,外商品牌在國內的日子並沒有以前好,而媒體稱之為“寒冬”並不為過。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內安防市場中,近60%為政府主導,而在剩餘的40%裡,外商不僅要與海康、大華、宇視、科達這國內安防四巨頭對抗,還得與其他中小型安防企業競爭,同時,國內品牌不斷進軍海外市場,在中國的外資企業早已不是面對“寒冬”的問題。

雖然如此,但外商品牌已經在針對國內環境做出相應的調整,其主要變化有幾點:

1、縮減業務規模:由於國內政策的影響,部分外企縮小在中國的企業規模,減少各項財務支出,為後期運作做相關準備;

2、建立國內企業:國外品牌不能參與政府項目建設,但建立一支本土化企業並不難,甚至貼標產品也是“情有可原”;

3、深耕細化行業:外商雖然不能參與政府項目,但其可參與智能建築、智慧園區等普通民營項目。

但就目前而言,這些改變已經取得一些成效,而目前“安防+AI”的風頭正茂,外商也大可借風飛舞,爭取進一步的發展!

聲明:凡註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責任編輯:茂陵 報錯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

上海市安全防範技術協會主要職責:

• 開展國內外學術、技術、貿易交流合作;

• 做好會員及相關單位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

• 開展行業調查研究;

• 制定行業發展規劃;

• 做好行業資訊服務;

• 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和行業市場建設;

• 推動名牌產品戰略;

• 加強行業信息化、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雲建設;

http://www.ssata.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