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这些条件,辅警也可转正?

辅警这个职位没有执法权,没有编制,也很难有晋升的渠道。而且绝大部分地方的辅警都只能拿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很多人的月薪只有1000多。薪资这么少为什么要干这行呢?辅警再怎么说都是拿着政府工资的,更接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虽然没有编制,但也算是公职人员了,日后去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更加方便。更何况现在辅警能转正了,报考的人又会有所增加了。

满足这些条件,辅警也可转正?

辅警什么条件能转正呢?

满足这些条件,辅警也可转正?

目前只有西藏作为试点即将落实辅警转正的工作,工作进行的顺利有可能全国的辅警都会有转正的机会。不过每年辅警的竞争也是不小的,听说之前辅警考试的竞争比都能达到1:100,为了公职大家也是很拼啊。

北京市曾经出台了《北京市公安局辅警奖励实施办法》,这里面具体说了哪些辅警转正的事情呢?

根据《北京市公安局辅警奖励实施办法》,获得辅警个人二等功的个人,符合录用条件的,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可招聘为文职。另外,获得辅警个人一等功的个人,成绩特别突出的,符合公务员录用条件的,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后,可特招入警。

如果你现在是一名辅警,想转正的话,符合报考公安招警考试的条件,小编觉得可以试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你只能立大功才能转正了。

行测答题技巧:数量关系题备考禁忌事项

一忌:不分阶段复习

不分阶段复习是复习无计划的表现,分阶段复习,分清阶段复习重点至关重要。在此提醒各位考生:第一阶段为系统复习阶段,结合考试大纲,从头至尾复习,达到记住所有公式、概念的目的。第二、三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通过练习,强化对于题型和方法的对应。

二忌:未找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很多同学在考试路上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什么样的复习方式最适合,是报班还是看书自学,还是和同学一起学习等等。那么数学基础差,没有搞懂基本概念、公式的学生,适合通过历年真题,了解行测数量部分考查的内容,通过图书等形式补充最基础的知识点。如果想通过培训班来提高答题水平,也需要从基础班报起。因为不同的班次有着不同的辅导目的。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自主学习取得不错成绩的也不少,关键是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忌:只看题不做题

很多同学只看不做,觉得题简单,不动手算题,其实,看懂了题不等于就会亲自解题,要以动手练习为主,锻炼好自己的运算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正式考试时会做的题而因为运算不过关而拿不到分,或者浪费了不该浪费的时间。

第二、三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以高度综合题为主,是通过大量练习强化公式、概念的阶段,绝对不应该做题时还要不断到书上去查找公式。

四忌:作题无归纳总结,不举一反三

无论是做同一类型的题目,还是做整套试卷,都要总结规律。通过做同一类型试题可以总结考试重点;通过做整套试卷,可以总结答题方法和时间分配方面的经验。

五忌:只闷头做题,不经常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交流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交流的好,可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和坏习惯,至少可以多探讨出一些解题方法。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找有考试经验的朋友进行交流,谦虚好学,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争取让自己站到分析问题,审视问题的高度。

所谓的代入排除法主要是指在解通过正常计算较为麻烦的题目时用到的,有时候也需要将方程列出后,再结合选项和题干快速得到正确选项。代入排除法的常解题型包括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余数问题、和差倍比问题、年龄问题、复杂行程问题等。但是在解题中使用代入排除法时,我们有时候也并不需要将选项一一代入,也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比如说,当题目中所求为最大、最多时,我们一般从最大的选项开始代入,反之亦然。当然了,在做题时建议大家边读题干中的要求边看选项,排除不符合的留下有待考察的。所以,在代入排除时谨记:先排除再代入。

例2.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

A.169 B.358 C.469 D.736

【答案】B。解析:此题用代入排除法。由“各位数字之和是16”可排除选项C;由“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可排除选项A、D,故选B。

点评:题型归类为多位数问题。做题时先依据题干的要求结合选项先排除后代入。结合大致的计算最后得出正确选项。

例3:某汽车厂商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的2倍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则甲、乙、丙三型产量之比为:

A.5:4:3 B.4:3:2 C.4:2:1 D.3:2:1

【答案】D。解析:可设甲的产量为x,乙的产量为y,丙的产量为z。则可得如下关系式:3y+6z=4x,x+2y=7z,两式相加可得3x+z=5y,将选项代入,只有D符合。故选D。

点评:不可以直接根据题干条件排除时,通过列简单的方程继而再考虑整除特性,由3y+6z=4x可知,x应为3的倍数,故选D。全比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数的整除特性。

例4:某次数学考试共有50道题目,规定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不答不得分。小明参加考试回答了全部题目,得了82分,问答对的题目数和答错的题目数之差是多少?( )

A. 13 B. 15 C. 16 D. 17

【答案】C。解析:由奇数偶数特性知:两个整数的和与这两个整数的差,所得结果的奇偶性相同。设答对X道、答错Y道,则X+Y=50,为偶数。则所求的答对的题目数和答错的题目数之差(X-Y)也为偶数。观察观项,只有C符合。故选C。

点评:在代入排除法时,有时直接排除不了需要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排除。本题运用了奇偶数的特性。继而结合选项得出结论。

对于代入排除法的题型及考法还有很多,比如在行程问题中会用到,在溶液混合时也会用到,在字母题型中同样也适用。所以,在开考之前,有时间的话将题型进行归类,方法应用。这样在面对真正的战场时以不变应万变,得心应手。但是,一定谨记:边读题干边看选项,把不符合题干的直接排除。即:代入排除的原则:先排除后代入。

在考场上,当考生做一个病句辨析的题目时,怎样才能快速辨认出每个选项是否存在语病,存在着什么语病?下面中公教育专家洪莹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句情况,其中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特别有利于为大家提示可能出现的语病。

一、如果句子中出现了“经过”、“通过”等介词时可能会造成无主语。

【例】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应删去“经过”使全句陈述对象为“老主任”或删去“才使”让“他”作全句的主语。

二、句子出现“在……中”、“在……下”“从……中”等介词结构,要看介词结构内部插入的词语是否正确,是否误用了介词结构。

三、句子中如果出现关联词语,应考虑是否会出现以下毛病: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正确,关联词语是否误用,前后是否配套呼应。

四、句子出现“能不能”、“是不是”、“有没有”、“成败”、“高低”、“好坏”、“多少”等表示两面意思的词语时,要看是否会造成表意前后矛盾、两面失衡的错误。

定义判断试题有如下特点:

1、定义本身不容置疑。依据这个定义所确定的正确选项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规范表述有不一致的地方,考生不要因此产生障碍,这就要求应试者在解题时,要理解被定义项的内涵,不要放大或缩小,否则就会对定义产生误解,犯类似“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2、题材比较集中,法律概念占据主体题材。前两年的题目几乎全部是法律概念,但2004年以后法律概念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也将是以后考试命题选材的趋势;

3、定义、概念本身比较专业,但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所接触,一般不会很陌生;

4、题目一般比较容易,是一种不需平时知识积累,一点即通,不点易错的题型。

5、提问形式有肯定性的判断和否定性的判断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选出一个最符合定义的选项;后者是指选出一个最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定义判断并不是判断定义本身的正误,而是根据给出的定义(定义核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最终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备选项.

这种题不是很难,考的不是平时知识积累,考的是一种领悟能力,是一种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能力,要答好这种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并进行小量的训练。

这种题一般是10道,用时一定要控制在8分钟以内,即每道题48秒左右,是标准时间题。

定义判断是大部分地区判断推理部分的必考题型,难度很小,如果考生在平时稍加练习,掌握做题规律,考场上认真审题,完全属于拿分题型。但很多考生却花了大量时间用在这种题型的复习上,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很多人认为知识面越宽,定义判断答对的成功率越高,事实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没有关系,如果以专业的眼光来做定义判断的话,反而不利于快速作出正确判断。

因此,定义判断并不需要大量做题,做多了也没有用,做几十道题熟悉题型和强化要点就行了。最好选近两年考的试题,以前考的题没有太大的训练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