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特產之客家憶子粄

梅州大埔有非常多著名的客家特產和客家小吃,很多人喜歡去大埔,除了那裡美麗的自然風光外,就是奔著那邊的特產和美食街去的,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在前面的文章裡,我們介紹的大埔美食小吃比如說客家老鼠粄,客家筍粄在大埔一帶也都非常出名。今天,為大家介紹另外一款梅州大埔美食——

客家憶子粄

梅州特產之客家憶子粄

憶子粄

近年來,經營憶子粄名點食品的老闆,除繼續在原產地經營外,已向新縣城湖寮轉移。現在,全縣經營憶子粄生意者已有五六十家。如縣城虎山、東風、萬川等市場,憶子粄店每天門庭若市,銷量頗好。此外,還有廣州、深圳、港澳等地工作的人員,回家探親返回原單位時,都會買一些大埔的傳統小吃憶子粄作為禮品帶回家,親朋共享家鄉風味。

歷史由來:

憶子粄 ,是大埔縣百侯鎮傳統小食之一,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明代,客家有一婦女叫松嬸,帶著兒子阿根相依為命過日子。長到18歲時,阿根體格魁梧,聰明伶俐,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不久阿根離別母親,和師傅一同在鄭成功部下當了一名水師士兵,漂洋過海到臺灣島去剷除倭寇,除暴安良。松嬸思念兒子,每逢春節,就做了兒子在家時最愛吃的粄 ,擺在月下,焚香禱告,對月懷思。冬去春來,不覺度過了整整30年,兒子不見回來。那年春節,正當松嬸在月下禱告時,兒子阿根突然回來了,母子相會,悲喜交加,阿根從白髮蒼蒼的老孃手裡接過“憶子粄 ”,歡慶團圓,此粄 因此而得名。

做法:

一、是用糯米作皮。把糯米磨成粉末(講究一點的先將糯米浸溼,拌和水及糯米磨成粉漿,裝入布代內,用石塊壓擠,至粉漿水分壓幹為止,這種方法制成的粄皮特別柔軟),攪拌時,糯米粉中加進少許鹽水,並用沸熱水揉搓至軟韌粘結,再分別揉成小團,撒上適量生粉,用小木棒或酒瓶滾壓成規格的粄皮。

二、是製作裡面的餡子。一般以靚肉片、豆腐乾、魷魚絲、香菇、蝦米、蒜白、黑木耳等為原料,加上適量的豬油和醬油,在鍋裡炆至熟透。然後把餡子包進粄皮裡,紮成四方立體形,用蕉葉包裹後放進蒸籠裡蒸30至40分鐘時間即熟,便可食用。其味香,口感滑,鮮美可口。

梅州特產之客家憶子粄

憶子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