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爲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水滸108將,來自五湖四海,脾氣秉性各不同。宋江身為首領,要管理這麼一大彪人,也夠為難他的,其中恰好有三位好漢,還最讓他頭疼。

許多人都會想到魯智深。但魯智深應是宋江的競爭對手。即,另一位老大的爭奪者,用“堤防”更恰當,“合作”更合適。而說頭疼,則是因為這三人,都是沒有當老大資質和資格的人,卻不買宋江賬,讓宋江沒法有效管理,故而頭疼不已。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這一位是活閻羅阮小七。他是梁山的元老,當年跟著晁蓋劫了生辰綱後來到了梁山。既無文化知識,又不看報學習,就喜歡大口喝醉,大口吃肉。

唱個難登大雅之堂的船歌,張口就來,比如有這幾句: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求富貴不做官!梁山泊裡過一世!好吃好喝賽神仙!這大該便是阮小七的人生理想了。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所以阮小七就認晁蓋是大哥。對宋江可謂是充滿鄙視。因為從他的船歌中以看出,他最鄙視的便是“求富貴”,而宋江卻“執著追求富貴”,你讓阮小七如何不鄙視他?

比如,朝廷招安的御酒,就是被阮小七偷喝了,且還分賞給自己的手下一起喝。然後 “裝上十瓶村醪水白酒,還把原封頭縛了,再放在龍鳳擔內”,結果其他梁山好漢一喝,都不答應了,魯智深提著鐵禪杖,高聲叫罵:“入娘撮鳥!忒煞是欺負人!把水酒做御酒來哄俺們吃!”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這次宋江精心準備的招安,就這樣被阮小七給攪黃了,宋江無可奈何。那麼阮小七為何膽敢如此搗亂?還不就是因為,他鄙視宋江所致嗎?但公允來言,阮小七對宋江的鄙視,處於一種懵懂狀態。

即,阮小七由於鄙視宋江的招安,才做出的這事,他似乎把事和人給分開了——我不反對宋大哥,但我鄙視他乾的事。雖看著矛盾,卻在阮小七身上奇妙並存。猶如打敗方臘後,他“跑馬秀龍袍”一樣,我就是覺得好玩,高興,至於有啥後果,跟我有關係嗎?一樣的思維!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宋江才對阮小七,是頭疼不已。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第二位是行者武松,倘若說阮小七是懵懂中鄙視宋江,那麼武松則是清清楚楚地表示,我已經看不起昔日結拜的宋大哥了。

武松在書中,是處於變化或前進中的人物。在落魄中出場,並結識了宋江,被宋江感動後結拜為兄弟。但隨後從景陽岡打虎開始,便是一系列驚濤駭浪般的人生變故,直至做了行者。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這種血火中行進的經歷,已讓武松對江湖也好,對紅塵也罷,都有了深刻的認識。所以在二龍山上,武松跟魯智深兩人珠聯璧合。以至於是楊志提出的“全夥加入梁山”。

這句話按理說,應是武松說出來才對,畢竟他跟宋江是正式結義的兄弟。但偏偏卻是楊志說出,足見此刻的武松,已非打虎前後的武松。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果然,在宋江提出招安後,便是武松率先責難,引動了李逵發飆,魯智深深刻闡述“招安等於尋死”的道理。當時宋江還異常委屈地對武松解釋。但武松卻不言,唯有魯智深的話迴盪。

聯繫在二龍山,是楊志率先提出加入梁山,那麼此刻已經表明,武松開始輕視宋江這位大哥了,懶得跟你多廢話。宋江面對武松,只能頭疼不已,只處罰了李逵。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從此後武松極少主動拋頭露面,並遠離宋江,一直跟魯智深在一起。直至征討方臘中武松斷臂,功成後卻提出不跟著宋江回去,在六合寺廟照顧得病的林沖時。

宋江就說了四個字:“任從你心。”可見宋江對武松該有多失望和頭疼,以至於到了,你想怎樣就怎樣……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第三位是入雲龍公孫勝。整個水滸108將中,只有公孫勝一人無視宋江。即,根本就不把你宋江當回事。宋江一上梁山,公孫勝便下山了,且一去不回頭。這種行為等於是地打了宋江臉。

宋江雖明白,但卻離不開人家。打高廉時,吳用說:“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尋取公孫勝來,便可破得。”宋江道:“前番戴宗去了幾時,全然打聽不著,卻那裡去尋?”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從這番對話中可以清楚看出,人家公孫勝就不想再跟宋江一起玩了,無視你什麼及時雨的江湖名號,孝義黑三郎的美德。咱倆別再見面了!所以宋江才哀嘆“去哪裡去尋?”

可見宋江對公孫勝頭疼到何種地步,但這跟頭疼阮小七和武松是不同了。因為這兩人有“替代品”,公孫勝卻沒人能“替代”。所以公孫勝雖如此無視宋江,而宋江卻還要死乞白賴地求人家回來看看。

水滸中,為何阮小七鄙視宋江,武松輕視宋江,公孫勝無視宋江?

好在吳用身為公孫勝曾經的“戰友”,對公孫勝的了結,指出了方向,這才使得戴宗和李逵,尋回了公孫勝。在戰方臘前,又是公孫勝第一個主動離開宋江。那真是廢話沒有,核心意思就是:我該走了!根本沒有多餘客套話,連“金帛相贐,公孫勝卻推卻不受”。就這樣公孫勝瀟灑走了……

且最讓人覺得好玩的是,這三位讓宋江最頭疼的好漢,最後都活了下來。可見有時,被人頭疼,也是一種好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