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歌爱乐堂」弹古琴的姿势及注意事项

「里歌爱乐堂」弹古琴的姿势及注意事项

弹古琴必须采取正确的姿势。总的来说,既要放松,又要便于运力,既要美观,又要自然。正确的姿势,有利于演奏技巧的发挥和提高。在演奏中,人和琴形成统一的整体,有了正确的姿势,还要有正确的琴体设置相配合,才能使左右手往来通便,运指灵活。

古人席地盘踞而坐,弹琴都是置于膝上。唐宋以后,由于家具的发展,普遍使用桌椅几凳,弹琴都是置于案上,这不但便于操作,而且加强共振,扩大音量,改善音色。“琴案宜低,坐杌宜高”。根据人体工程及家具规范,弹琴采取坐势,而肘腕指基本是在一个水平面上活动。一般人肘底到臀底约23厘米,椅凳一般高45厘米左右,则琴桌应高68厘米为宜。当然,根据身材和习惯的不同,琴桌高低5厘米以内也是可以的,但以低能容膝,高不垫凳为原则。若无琴桌,用书桌或茶几作琴案亦可,但应使坐位低于琴案20~25厘米较为恰当。

古琴横于案,必须周正平稳,琴首在右,琴尾在左,使凫掌与琴轸落于右端案面之下,琴轸离案约四五厘米,便于转轸调弦。琴肩靠近琴案内缘,琴中线(即四弦)与琴案边缘平行。置琴必须平稳,演奏中如有滑动或摇晃,必将影响演奏情绪和效果。为求平稳,过去琴家用布绸或软皮,制成两个口袋,长五寸,宽二寸,内实六成细砂,叫做琴荐,一垫于琴底颈间,一垫于雁足之下,这是很好的。现在多用泡沫塑料代替,厚度约0.5~0.8厘米,太薄不易垫平,太厚容易产生晃动;若不够稳实,可用水润湿。最好的办法是用海绵橡胶贴于琴颈底和雁足上,则固着力更好,又省去设荐的一番手续。

古琴演奏者的位置,过去琴书上说,身宜离案半尺,心对五徽之间或“正对五徽”;现在则多倾向于身离琴案20厘米,心对四五徽间,这样的位置,演奏起来比较顺手。弹琴的姿势,各种琴书上都有具体规定。如:要志正体直,首正勿垂,颈直勿俯,肩平勿耸,背竖勿鞠,两膝分开,足跟相向如八字;要两臂离开两胁,两肘舒展如鸟舒翼。两腕宜悬,勿倚于琴,如此则按之上下,弹之出入,均得灵活而无滞涩之病矣!演奏时,要自然端庄,头肩身躯不要动摇;无论取音强弱、节奏快慢,都必须保持神志安定,呼吸平匀,不能装腔作势、夸张舞手。

在按弹中,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不良习惯,久则难改,必须时时注意纠正。如:

大指按弦,以食指捏于大指作圈,帮贴用力。

各指按弦,末节凹下,不能凸出,谓之折指。

名指按弦,以中指压于名指上帮贴用力。

大指按弦,纯用甲而不避煞烈声。

食指弹弦,大指捏紧而不活动。

左右两腕依靠琴面而不悬空。

两手小指屈曲而不能伸直。

对这些不良习惯,如有琴友帮助,时时指点,给予批评,则会更快得到改正。总之,自学并不是绝对的,有机会就应该互相观摩学习,交流经验,能者为师,互教互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