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就是真實的新疆

6月下旬,美麗的日內瓦湖畔,宏偉的萬國宮內,正在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上,中國聲音擲地有聲。從“新疆人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主題邊會,到一般性辯論環節的大會發言,中國人權研究會的專家學者從扶貧、教育、文化、反恐、醫療等多方面向世界展現了真實的、多元的、現代化的新疆。

《新疆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的歷史見證》等白皮書及資料醒目耀眼,印有亮麗照片和中英文說明的明信片展示著險峻的夏塔古道和風馳電掣的蘭新高鐵、質樸的刀郎農民畫和維吾爾族十二木卡姆藝術……這些中國元素引來眾人駐足,他們或拿起資料仔細翻看,或欣賞明信片上的新疆風光。在一片期待聲中,“新疆人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主題邊會正式開始。

“阿瓦尼莎一家住在和田縣郎如鄉闊尕其貝西村,家裡共育有4個子女,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6年1月,駐村工作隊幫助她在村裡開了個刺繡店。今年,阿瓦尼莎一家就可以脫貧了。”新疆社科院院長高建龍以一個新疆普通村民的脫貧故事開場,把與會者帶進了新疆正穩步推進的脫貧攻堅進程中來:“2012年至2017年,新疆共有139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286個貧困村退出。”通過介紹新疆扶貧工作中“扶什麼”“怎麼扶”“誰來扶”的問題,展現了新疆扶貧攻堅工作的顯著成績。

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德全英是一名達斡爾族學者。“達斡爾族在新疆約有7000人,主要集中居住在塔城市阿西爾達斡爾族民族鄉,”他介紹說,“每個民族都能充分享受改革開放事業的各項成就。”中國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德全英還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十八次會議27號的一般性辯論環節上代表中國人權研究會,圍繞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發言,他表示:“中國堅持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防範和打擊宗教極端,併發揮宗教界作用,構建了積極健康的宗教關係。”

新疆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長艾力·吾甫爾在發言中講述了中國政府搶救和整理十二木卡姆的故事:1954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開始對十二木卡姆進行搶救性整理工作,從新疆各地請來了幾名木卡姆藝術傳承人。其中,吐爾地·阿洪是唯一能完整演唱木卡姆的傳承人。他在音樂家萬桐書的幫助下完成了十二木卡姆的演唱、錄音工作。十二木卡姆的故事是中國依法保障新疆各民族文化權利的一個縮影。艾力·吾甫爾告訴記者:“新疆各民族文化從一開始就打上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印記。在新疆,春節、端午節、肉孜節、中秋節、古爾邦節等都是各族人民的法定公眾假期。”

西北政法大學反恐怖主義法學院副院長舒洪水熱愛新疆,走遍了新疆現有14個地、州、市。他在邊會上表示,“中國依法打擊和防範暴力恐怖活動,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加強反恐領域國際合作,維護了區域穩定,促進了相關國家的人權事業發展和進步。”

健康權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6年底,新疆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數60.3張、執業醫師21.2人;2017年,新疆所有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直接讓利給就醫患者1.5億餘元;2016年9月,新疆啟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工程,據初步測算,2017年新疆投入全民健康體檢資金約15.85億元……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趙樹坤,在會上用一組組數據,呈現了新疆通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保障群眾健康權的情況。

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祖力亞提·司馬義在北京大學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她用親身經歷告訴參會者,像她這樣受過良好教育的各族婦女在新疆還有很多。她表示,“新疆婦女兒童受教育權益得到充分保障,這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縮影”。

來自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及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60餘人參加邊會。他們紛紛表示對新疆人權事業發展的讚賞。非政府組織錫克族人權小組主任扎思戴維會後說:“今天專家們介紹了多樣性、多文化的新疆,這就是我們想知道的最真實的中國。”

高建龍告訴記者,“近年來,新疆的發展成就越來越受到世界關注。一方面我們走出去,把真實的新疆展示給國際社會;另一方面,我們舉辦各種交流活動,邀請國際人士走進新疆,讓他們切身感受新疆在人權領域的成績。”

(本報日內瓦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30日 06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