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八駿》:革命的江湖之燈筒哥(02)

四、兵敗鎮南關

做賊的人很多,但做得象燈哥那樣沙塵白霍(囂張)的不多,他搶劫後得來的錢財,從來不勻一點給官差,顯得很不會做人,入行不尊重行規,自然是官差的眼中釘,時欲除之後快。

有一次官差暗中打探到他在大塘家中,於是派兵埋伏圍捕。據他自己說當時手無寸鐵,急中生智,以爛布包著玻璃燈通,恐嚇追兵,突圍而出。從此得了個花名“李燈筒”,這是一個他給自己花名的來歷的解釋,比之前的說法光彩,但不符合事實。

被成群的官差埋伏圍捕,拿塊爛布包支燈通,就矇混過關?那些官差水成這樣的話,滿清早就推倒了,還需要接踵而來的N次起義,而且都失敗了。

1906年春,同盟會會員蔡紹南迴湖南活動,與明德學堂學生魏宗銓在湘北聯絡洪江會起事,起義軍定名為“中華國民軍革命先鋒隊”,革命軍在十日內迅速發展到三萬人左右,一度控制四五個縣,震動了長江流域中下游各省。當起義消息傳到東京時,同盟會員紛紛要求回國參戰。孫文和黃興立即派甯調元、楊卓霖、胡瑛、孫旈筠等會員,趕回國內,到蘇、皖、湘、鄂、贛、粵等各省發動起義,以圖響應。

沒想人都還沒回去,二十多天後,起義軍就被撲滅。張國燾在《我的回憶》第一章裡,記載了這次起義的一些細節,那是在他家鄉發生的事情,童年時代的他目睹了這次起義的過程……據說官兵用十杆洋槍,就打散了十萬洪江會。

這次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其聲勢與規模卻激動了孫文,pa他驚奇地發覺,幾條爛命回鄉組織起事,便可以搞這麼大的動靜,如果人再多點,組織再嚴密點,火頭再燒多幾處,那革命的前景豈不是一遍坦途?

他從洪江會的起義中意外地總結了兩個新認識。

一、是民間厭清情緒達到沸點,只要有人登高一呼說造反,便應者雲集。簡直是“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二、黑社會反抗官府與亡命大膽的特徵,經過發動組織與改造後,完全是一支可以利用的革命力量。

在這個認識下,中國黑社會從此開始走上了革命的歷史舞臺,比無產階級走上歷史舞臺早了差不多二十年。

孫文不由得浮想聯翩,如果在廣東起事攻打廣州的時候,在廣州附近聯絡一支綠林武裝作奇兵,利用他們通曉風俗又熟悉地形地物,那拿下廣州豈不易如反掌。在調查了廣州一帶的山賊水寇土匪後,燈通哥的為人品性比較符合挑選條件,很適合改造成革命同志,於是他便落入了革命黨的視線。在這個前提下,孫中山派馬呂從南洋回來,找到燈通哥邀請他立即前往安南加盟造反。剛好燈通哥也是被官差剿得雞毛鴨血,無處落腳,如今有機會從做賊轉行撈革命,萬一革命成功咁就過癮咯。(馬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這個期間,孫文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無厘頭的起義,帶了個壞頭,搞到若干年後共產黨的領導人都跟他學,把起義當兒戲,白白浪費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力量。

他帶胡漢民、汪精衛前往安南(越南);命朱執信回廣州領導南部起義;命黃興到香港等地開展活動,廖仲愷潛回天津及吉林等地。他計劃先奪廣東,次取廣西、雲南,佔領南部7省,然後北出長江,直搗清廷……真是比李立三還浪漫,不知道後來的三哥是不是跟他學的?

孫文等人在河內的甘必達街61號設立武裝起義總機關,決定在欽州、廉州、潮州、惠州四府同時舉義,但全部失敗。

看見手下的人馬盡是無能之輩,食得訓得唔打得,有熱血冇大腦。孫文、黃興遂決定親自出馬,計劃從南襲取要塞鎮南關,進攻廣西。

孫中山先是委派廣西土匪王和順為鎮南關都督,攜帶李嶔卿的遊勇攻取鎮南關作據點。王和順是清末廣西四大遊勇首領之一,幾年前插旗反清失敗,被通緝著草到香港和越南西貢,剛好碰上孫中山開香堂收細佬,於是被踢了進同盟會。

但李嶔卿所部遊勇不服從王和順調動。孫中山於是改命遊勇頭目黃明堂為都督,以李嶔卿為副都督,兩人作先鋒先去攻打鎮南關,他們隨後就到。

《廣東八駿》:革命的江湖之燈筒哥(02)

練勇

《廣東八駿》:革命的江湖之燈筒哥(02)

馮子材

所謂遊勇,望文生意也可以說是遊兵散勇。最早的一批遊勇是石達開出走南京,沒跟著去貴州回到廣西的士兵,他們在家鄉無法生存,便結成團伙在中越邊境的兩不管地區一帶流浪,因為命賤勇悍又會打仗,有人僱傭有工開則安分守紀,冇錢生活就做世界,劫別人的富濟自己的貧。還有就是廉、欽吳凌雲起義戰死後,逃到越南的殘部,後來被劉永福剿滅,殘兵被招入黑旗軍。若干年後中法戰爭中,這些士兵被馮子材收編,成為清兵的臨時工,官府稱為練勇,民間叫他們勇哥,穿五雲褂,前胸後背有個斗大的“勇”字。如果是“兵”字的話,那是綠營,屬於朝廷的經制之軍,有正式的駐地與軍餉。而練勇只發伙食,靠打仗時搶掠和賞銀為生。

《廣東八駿》:革命的江湖之燈筒哥(02)

看過一段視頻,劉永福的黑旗軍,大約就是這個樣子,但我沒見任何一張能確認是遊勇的照片。

中法停戰後,勇哥們被辭退。但長期的戰鬥生涯,他們已具備了職業軍人的某些特點,特點就是除了殺人放火,別的不會幹。被官府遣散後,他們沒有自我遣散,而是以民主的形式推舉頭領,繼續結成大大小小的團伙,重新在山地裡流浪。黃明堂、王和順,陸榮廷當年都是勇哥的頭目。

《廣東八駿》:革命的江湖之燈筒哥(02)

按照文字我找了張武生的劇照,P掉頭冠看了看,感覺像是地中海。

勇哥們有自己很特別的裝束,他們剃陰陽頭,但散發不梳辮,用黑布長巾扎頭,這樣PK時可以髮型不亂。頭巾的兩端還繡著白線狗牙邊,分垂左右胸前,看上去很飄逸瀟灑,有點像戲臺上的免冠武生。)

12月2日,黃明堂迎著刺骨的山風,率領單兵素質很高的遊勇80人,其中燈通哥做小頭目,負責帶領十個人,一行人攜帶快槍42枝,從鎮南關後山徑攀越偷襲,奪取了鎮南關的鎮南、鎮中、鎮北三座跑臺。

第二天上午,孫文、黃興、胡漢民、胡毅生和日本友人池亨吉、法國退職炮兵上尉狄氏一行十人,從河內搭火車北上。他們包了一個車廂,牛皮哄哄的,好不興奮。孫文更是一反常態,眉飛色舞,口吐飛沫。

孫文說:“我只有一個宿願,就是進入中國最南角的鎮南關,然後懸軍萬里,旌旗堂堂,貫通中國的中腹,而出中國最北角的山海關。一出山海關,愛新覺羅王朝就徹底完蛋了。”言罷狂聲大笑。

《廣東八駿》:革命的江湖之燈筒哥(02)

鎮南關

到了鎮南關後,黃明堂率領遊勇戰士,列隊歡迎。翌日上午,清軍援兵趕來反撲。孫中山用望遠鏡觀察敵軍陣地,命令狄氏發炮轟擊,一炮擊中敵人陣地,清營著火,清兵死傷60多人。後來看狄氏打得過癮,孫中山禁不住手癢,讓狄氏裝填好之後,親手發火開炮,轟了幾炮後,孫樂不可支地說:“作反十幾年,此日始得親手炮轟清軍耳!”

當時指揮清軍的是陸榮廷,這隻鳥本身便是遊勇出身的同盟會員,自然不會落力攻打。所以頭兩天雙方玩打仗玩得比較盡興,這個無心攻,那個有心守,僵持不下。但久攻無果,陸榮廷的腦袋就有點長不穩的樣子,他也見面子已經給足了革命同志,再玩下去於雙方都不利,於是派一樵婦持函登山約降。表示願率六百餘人投入孫中山麾下,並告以清軍大兵來援,事急萬分,祈自重。

《廣東八駿》:革命的江湖之燈筒哥(02)

1916年,陸榮廷。

孫中山立刻召開戰地會議,商議對策。胡漢民說:“陸榮廷在東京加入過同盟會,此信可信。”他細佬胡毅生就反駁說:“陸榮廷呢個契弟系反骨仔,醉心名利,喪盡天良,不知殺害了多少同盟會兄弟,邊可能同我哋一齊撈革命,冇上當!”孫文想了一下,問黃明堂後續支援的清兵估計是多少人,當知道清兵估計能動員數千人後,孫沉吟良久,不再吭聲。

燈通哥沒文化歸沒文化,但其人眼眉挑通,心思玲瓏,又做了那麼久的匪幫大佬,將心比心,當然知道孫文的意思了。於是立即說:“我們山上大炮十四門,但得一門可用,槍雖有七十多枝,但子彈缺乏,實難持久,可以暗與陸榮廷聯絡,拖延時間,命他率部反正。而孫先生等就火速回河內籌款購械,以便到時集軍一起,攻取龍州。”

胡漢民贊同燈通哥的意見,但孫文卻表示:“我們走了,這個炮臺可能會馬上失守。”他話還沒講完,便遭到胡漢民打斷:“我認為我們呆在這裡是沒必要的,打又唔曉打,唱又唔曉唱,連煮飯擔水都唔識,於戰鬥力沒有添加反而是累贅。而且守鎮南關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回河內,想辦法策應幫助這裡那不更好?留守的這裡的將士決不會因此覺得我們沒義氣的。”

孫文於是改變主意:下山籌款購械。他要求黃明堂率領起義軍堅守陣地五天,同時覆函陸榮廷,要他準備內應。

孫文當晚帶著胡漢民、李燈通等親信一行十人,不顧戰鬥的疲勞,從山後小道迂迴下山跑了。孫一走,當夜陸榮廷便向北臺猛撲,黃明堂堅持數日,槍彈告罄,於八日夜棄炮臺而去,退至安南燕子大山。

九日晚,孫文接到電報:“炮臺失守。”起義軍寡不敵眾,彈絕糧盡,被迫撤離鎮南關,退往越南境內燕子大山裡。

孫文聽罷,慰勉眾親信道:“這次起義,已顯示出我們革命黨人的大無畏精神,震撼了清廷,中國專制政體不久一定會被我們推翻。繼續不斷地革命,是我們今後的責任。”鎮南關一役無功,孫文決定再接再勵。鑑於革命力量不足,於是在星馬各埠,大開香堂,延攬黨徒,加盟者不問來路,只問前途。


作者:陳重陽:(ID)連陽標統,前媒體人,現居廣州。知名歷史學者;民國軍史專家。華師大口述史協會首席顧問,《國家記憶》影像文獻展策展人。“今日頭條”歷史2017年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