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風範 風正帆懸 臨日都市區出海口正雄起

一個是紅色沂蒙山區,一個是藍色海港城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連、感情相通,同處於臨日都市區的臨沂、日照兩市加快區域協同發展。兩市簽署框架協議,在六大領域加快推進24項具體合作事項;日照港推介全面對接臨沂業務,將在鐵路運輸、辦事處業務、木材業務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為宣傳臨沂、日照兩市“山海牽手”合作共贏之大計,晚報今起推出“山海牽手”——臨沂日照加快區域協同發展系列報道。

提起日照,臨沂人大都會想到曾到過的萬平口風景區、第三海水浴場、日照世帆賽基地等旅遊景區,但也許你沒去過真正的日照港,或者並不瞭解日照港的發展史,更不知道日照港與臨沂的淵源。

大港风范 风正帆悬 临日都市区出海口正雄起

7月4日下午,在日照港嵐山港區,大型設備正在裝卸進口原木。

背景新聞:

加快區域協同發展 臨日簽署框架協議

6月19日,日照市與臨沂市簽署兩市加快區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港口共建共享、區縣(園區)合作、文化旅遊、水利、幹部人才六大領域,加快推進24項具體合作事項。

同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定義的“臨日都市區”核心城市,兩市將按照“相互尊重、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全面加強經濟社會各領域對接合作。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雙方承諾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規劃銜接,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推動實現陸海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無縫銜接。

引導“臨日都市區” 城市群人口有機集聚

根據省政府印發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到2030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將力爭全面建成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國家級城市群。規劃提出,構建“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的總體格局,“兩圈四區”即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其中,臨日都市區以臨沂市區、日照市區為核心,近期將莒南納入都市區範圍,遠期將沂南、費縣、臨沭等縣納入。

規劃提出,將引導城市群人口有機集聚。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生產力佈局特點,以都市圈(區)為主要載體,統籌推進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半島城市群總人口達到1.03億以上,城鎮人口6700萬。濟南、青島邁入特大城市行列;臨沂、煙臺、淄博、濟寧、濰坊進一步壯大規模,棗莊、威海、德州等8個城市發展成為大城市。

規劃還提出,啟動煙臺、濰坊、淄博、臨沂、濟寧、威海、日照等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使城市軌道交通總運營里程數達到1500公里以上。 記者王泓鈞

人緣相親:臨沂老鄉見證日照港成長

“日照港是中國沿海港口最大的原木進口和加工物流基地,長江以北最大的木材接卸港,一次性堆存能力達90萬立方米以上,同時擁有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專業化木材檢驗檢疫除害處理區。這裡每年從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北美等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木450萬方,銷往全國各地,而臨沂市約佔80%的銷量。”7月4日,在木材堆場,日照港集團嵐山港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譚恩榮向沂蒙晚報記者介紹港口木材運輸情況。

譚恩榮是地地道道的臨沂人,他老家沂水,1987年一畢業就在港口參加工作,如今已經工作了30餘年。從煤炭碼頭技術工作做起,當過裝船隊長、卸車隊長、第一裝卸公司副經理……30多年來,譚恩榮見證了日照港的發展和成長。

據介紹,日照港1986年開港開放,日照、臨沂人民始終如一地支持日照港的建設發展,推動港口形成了石臼、嵐山兩大港區。日照港灣寬水闊,不淤不凍,陸域開闊平坦,是難得的天然深水良港。其中,石臼港區以礦石、煤炭、糧食、集裝箱運輸為主,嵐山港區以原油、木材運輸和服務臨港工業為主。目前已建成59個生產泊位,年通過能力超過3億噸,港口綜合競爭力持續攀升。2017年,日照港實現吞吐量3.6億噸,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9位,世界第12位,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木片、大豆進口口岸、第三大原油進口口岸。鐵礦石年進口量1.3億噸,約佔全國總進口量的1/8;原油年進口量4300萬噸,約佔全國總進口量的1/9;木片年進口量1300萬噸,約佔全國總進口量的一半;大豆進口量1000萬噸,約佔全國總進口量的1/8。

未來一段時期,日照港將以建設國際一流大港強港為奮鬥目標,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做優做強“箱、油、商、工、金”和現代物流,建設誠信、智慧、高效、綠色“四型港口”。計劃投資360億元以上,加快實施十項港口建設項目,到2021年,新增港口通過能力1億噸,新增港口吞吐量1億噸,使港口吞吐量達到4.5億噸以上,把日照港建設成為“一帶一路”綜合性樞紐港和示範港,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集裝箱中轉基地。

地緣相近:臨沂最便捷通達的出海口岸

“日照港既是日照的港,也是臨沂的港,更是魯南走向世界的港。從臨沂人民支援日照港選址建設,到如今日照、臨沂兩市全面深入合作,日照港迎來了全面服務臨日都市區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提起日照港全面對接臨沂業務,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業務部副部長崔為傑說。

臨沂是商貿之都,集商貿物流資源優勢於一身;日照是海濱新城,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全面起勢。而日照港這一東方大港,是國家重點規劃建設的沿海主樞紐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全球重要的大宗能源及原材料中轉基地,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樞紐。日照港是臨沂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臨沂是日照港最直接、最重要的港口腹地。日照港海上航線連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陸上公路、鐵路、管道四通八達,是臨沂件雜貨、糧食、木材等進出口的核心通道,是臨沂地區臨港工業原材料進口和成品出口的最佳出海口。

據介紹,日照港在大宗散貨運輸方面優勢突出,可為臨沂廣大客戶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金融服務,助力臨沂物流之都建設。日照港擁有30萬噸級和20萬噸級大型專業化礦石泊位,鐵礦石進口量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列,是重要的鎳礦、鋁礬土等有色金屬礦中轉港。這裡是國家北煤南運,煤炭進出口的重要轉運通道,是國家煤炭戰略儲備基地,擁有每年4500萬噸的煤炭轉運能力。這裡是國家規劃建設的大型石油、天然氣中轉儲運基地,三座30萬噸級原油碼頭投產,是長江以北規模最大的液體化工產品集散地。這裡是全國重要的集裝箱運輸內貿基本港和外貿支線港,擁有現代化的集裝箱運輸體系,是連通日韓、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金橋”。這裡是糧食、木材裝卸全國第一港,成熟的國際一流自動化設備,前港後廠的運作模式,形成了集物流貿易、木材、油脂深加工等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這裡是我國重要的散雜貨進出口基地,國內最大的焦炭中轉港,擁有世界先進的木薯幹密閉式卸船設備,專業高效的焦炭篩分裝船工藝和完備的鋼材裝卸工藝。

依託舟道網、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財務公司、無車承運人等新業態、新模式,日照港構起了“互聯網+”、“物流+”、“金融+”、“貿易+”等安全便捷的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在臨沂政府、鐵路部門和大客戶的支持下,日照港加快推進臨沂無水港建設,成立臨沂辦事處,致力於為臨沂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門到門”服務,推動兩地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共贏”的高質量發展生態圈。

“100噸換來100萬噸”

合作要講求誠信,誠信才能共贏。6月26日,日照港在臨沂舉行的全面對接臨沂業務推介會上,播放著《沂蒙山小調》的背景音樂,譚恩榮講述了一個“100噸換來100萬噸”的關於誠信的真實的故事。

2003年,中國建材集團在嵐山港卸了一船礦砂,共計5.4萬噸。發貨完畢,還溢餘100噸貨物,公司業務人員多次催發,對方都未能前來處置。時隔三年,該集團進出口公司的老總到嵐山港參觀考察,招待午宴上,港口人員提出溢餘貨物的處理事宜,這位老總詫異地說:“近幾年我們沒有在嵐山卸過貨,我的業務部門也沒告訴我在嵐山還有存貨。”飯後,港口人員陪同他到了碼頭貨場,在209貨場的東北角,有一個苫蓋完整的小貨垛,旁邊插著一塊醒目的標牌,上面寫著:“貨主:中國建材集團;貨名:鐵礦砂;船名:非洲貴族;數量:100噸;時間:2003年3月。”

看到這些標示牌,那位老總久久地望著貨垛陷入了沉思。回去後不久,該老總即派業務人員前來公司洽談,隨後便將該公司在南方几個港口的鐵礦砂業務轉移到嵐山港,當年的業務量就達100多萬噸。因為誠信,這100噸的尾貨竟然換來100萬噸的吞吐量。

譚恩榮說:“這個案例成為中國企業文化經典案例,100噸尾貨,貨值不大,對於貨場極為緊張的嵐山港來講,本可以合垛處理,騰出場地。但我們秉持‘誠信服務’,超越了客戶期望,感動了客戶,才贏得了客戶。15年過去了,類似的故事在日照港還有很多,這是日照港建設‘誠信港口’服務理念的直接體現,與沂蒙山人厚道真誠的品格也是一脈相承。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堅守誠信理念,為臨沂朋友提供超值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