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难得,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知道吗

人身难得,这个人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金刚经》讲无我,涅槃四德却是“常乐我净”,这是不是矛盾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

人身难得,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知道吗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为什么《金刚经》讲无我。

我们都知道,《金刚经》中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讲“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心经》告诉我们“无眼耳鼻舌声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很多人都会问,明明是有,怎么说无呢。

但是知道是佛讲的法,又不能说不对,心中疑惑不解。其实,在我们的境界中确实是有,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这是事实。这一切都是真的,没有错。

那么在谁的境界中没有呢,在谁的境界中是假的呢?

在佛的境界中没有。其实说佛的境界也不对,准确点说,是在实相中没有。 那么什么是实相呢?这是佛法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我们熟悉的《金刚经》讲的就是实相,《心经》讲的也是实相。

实相到底是什么呢? 实相是吾人的本来面目。是我们的自性。是我们的佛性,是如来。是真我。是涅槃境界。是常乐我净。

实相是什么样子的呢,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对梁武帝说:“廓然无圣”,弥勒佛说:“净无诸佛”,佛说:“是故空中,无眼耳鼻舌声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南岳慧思大师说:“天不能盖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 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 超群同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

大家看一看,这些对实相的描述中,每段话是不是都在反反复复的讲“无”。无的是什么呢,是一切差别对待,一切相对。实相中,无圣无凡,无佛无魔,无长无短,无青无黄,无内无外,无根无尘……

实相就是无相,无一切相。 这些对实相的描述是不是就是实相呢?不是。这些描述只是指向实相的手指。不是真正的实相。

究竟说来,实相是无法描述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举心即错,动念即乖。” “声前一句, 千圣不传” ,这些语句都是在告诉我们实相是言语说不到,思想想不到的。

总之,一切皆非,只有这样,才能有少许契入。

人身难得,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知道吗


有人要问了,既然说不到,那三藏十二部经教在讲什么呢?

佛讲的法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方向,所谓标月指,我们能看到的佛法、经律论,只是手指,而不是手指指向的月亮。月亮才是实相。

所以说实相无相。既无相,所以《金刚经》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心经》讲“无眼耳鼻舌声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也太玄了吧,佛法也太难了。这实相怎么去会啊。

其实这又误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实相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是我们自己。

一切都是实相所显,所变化,所作用。所谓“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你所眼见的耳听的这一切,玄吗?这就是佛法,就是实相。

有人可能要说,你不是说实相无相吗,对,实相无相。但是这个无相却能显一切相。

我们只见到他显的相,却见不到这个能显相的无相。就像大海波涛汹涌,我们身为波涛却不知道自己本来是宁静的大海。波涛不知道自己是宁静的大海所显。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实相所显,自己本身就是实相一样。

怎么见到这个实相呢,有句经文说,“歇下狂心,即是菩提。” 就一个“歇”字,学佛要做的功夫其实就这一个字。妄念歇下来,实相现前,认得自家本面,大事已毕。接下来悟后起修。

讲了半天,其实讲了一个无我的原因。因为佛亲证了实相 ,他出世告诉我们不要再被假相、幻相所迷,佛在《法华经》中告诉我们,我们本来不是乞丐,只要我们亲证了本来,就会知道自己本来毫无欠缺,具足一切。

因为实相是无我的,无一切相的,这个实相才是真相。 所以经中经常说这个世界是假的,是虚幻的。

这是一个什么角度呢?是一个实相的角度。在这个角度上看,那么,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所以佛告诉我们,应做如是观。

在凡夫位,没有佛的角度,所以看《金刚经》很难啊。怎么可能理解实相呢。他没有听人家讲过,更没有亲证过。但是我们很多人就是相信佛。相信佛讲的一切法都是对的。所以我们听经闻法,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上面讲了无我,那么涅槃境界所展现的“常乐我净”,怎么又有我了呢?这是不是矛盾呢?

——不矛盾。

上面讲的“无我”,是指实相中没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感觉到的这个身心。

那么实相是不是就是空无所有呢,断灭空呢? 不是。这个实相既是吾人的真我、佛性、自性,怎么会断灭空呢,他是妙有真空。是能生万法的空。

我们来看看,六祖大师是怎么描述它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里的自性即是实相,即是涅槃,即是“常乐我净”。

“常乐我净”是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所具足的四德。又称涅槃四德。

大乘佛教认为,人一旦证入实相, 即证入涅槃,就会具有真正的常乐我净。

因为涅槃的体性有四种功德。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 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 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变易,名之为我德; 解脱一切垢染,名之为净德。

常乐我净之我,是主是依,这里即是有我,只是这个我,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身心。是无形无相遍一起处的,说他无,能现一切相,说他有,你看不见,摸不着。

禅宗讲,无心便是道,这儿的意思是说,你把心歇下来,便能与道相应,当下即是佛,即是涅槃境界。

因此,无我和有我并不矛盾,佛教讲的无我处,即是有我处。前一个“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身心之“我”,后一个“我”是佛性之“我”。是“常乐我净”之我。无我即是有我,有我即是无我,这才是佛法的真谛。

但是,只有当我们离开这些语言文字,离开一切妄想,在言思不及处,才能契入实相。

人身难得,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知道吗


就像元音老人经常讲的,一念断处,叫你回光一照,这是什么,当下见性——

此时,身心世界化空,无我亦是有我,有我亦是无我。那个我即是迥脱根尘的,无形无相的,无能无所的,遍一切处的,不生不灭的,能生万法的……

这正是吾人的本来面目。

先认识再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最要紧的一件事,这在禅宗谓之明心见性,在净宗谓之花开见佛悟无生,在密宗谓之证人悉地。

但上文所述皆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我们应当在无所见处,会月忘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