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張頤武:今年高考語文卷和作文題簡評

「全民阅读」张颐武:今年高考语文卷和作文题简评

張頤武:今年高考語文卷和作文題簡評

全民閱讀

「全民阅读」张颐武:今年高考语文卷和作文题简评

★★★★★

6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今天上午與北師大王寧先生,我們北大的陸儉明先生等前輩一起在教育部考試中心聽了對今年語文試題的介紹,比較多地瞭解了語文卷的全面情況。兩位先生都有很精彩的分析。下面是我的一點簡單的評述。

語文高考試題歷來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一方面是語文修養是母語的基礎修養,對學生的未來的人生髮展和學業進步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投射了人們的價值觀和對文化的思考。因此,高考語文一直是社會的焦點,其中的作文題更是引起公眾和社會的注意。

今年的語文卷共有八份試題,全國卷3套,同時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共有5套地方卷。試題可以說都強調三個方面:一是追求應用能力的強化。強調應用的作用,而不是死摳字詞句,強調語文在學生未來生活中的理解力和寫作能力。這可以說是相當的特點。閱讀方面的分量比重很大,閱讀的材料相當廣泛,很多涉及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領域。對於學生的閱讀理解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二是追求綜合教養的展開。對學生的更多的人文素養對今天時代的理解等都有相當的要求。特別是全國語文二卷特別在文學閱讀中選了劉慈欣的《微紀元》,通過想象一種“後人類”的情境引發的故事,也引起大家的關注。三是追求整體素質的提升,對於人的正面的價值觀的追求,對於人的社會的積極意義的展開都能夠有所體現。同時和今天的時代、青少年的興趣以及歷史的連續性相適應。

從這樣的角度看今年的作文,也是可以說是這樣的精神的體現。今年高考8套考卷、9套作文考題,強化了考生對時代精神的把握,同時也對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提出了要求。

在考題設置方面,今年的高考題目可分成兩大類,一是“大的時代主題”,二是“大的哲理思辨”。

京卷的“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和“綠水青山圖”、全國1卷的“寫給未來2035年的那個他”、全國3卷的“三則標語”、浙江卷的“浙江精神”等都可歸納為“大的時代主題”,考察考生對時代精神的把握。

全國2卷的“倖存者偏差”、上海卷的“被需要”、江蘇卷的“語言”、天津卷的“器”則更注重考察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可歸納為“大的哲理思辨”。

大的時代主題”這一類的考題,立意切合當下的時代的大主題,涵蓋了如高考生都是新世紀的新一代、民眾關切的環境問題、改革開放40年等大主題。這類考題主題比較鮮明,很有時代感和意義。當然也相對容易被考生估計到,從而有更豐富的準備空間,但同時,這類考題也容易造成區分度不夠,對判卷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一類題目中最有意味的是全國一卷的的“寫給未來2035的他”的題目,這是強化了新世紀的一代人的意識,把他們出生後所經歷的重要事件串聯起來。不但要求學生把握時代的主題,還要求學生把目光放長遠,同時考慮到2035年的時代特點。還是很有意義的。北京的“新時代新青年”題目主題很明確,但似乎還有提升的空間,比較難以體現出區分度。

“大的哲理思辨”類考題,出題角度也都比較巧妙,不論考生立意深淺,都有足夠的發揮空間。而其中的全國2卷的“倖存者偏差”對於思維方式的拷問獨有新意。而上海卷的“被需要”和“天津卷的“器”江蘇卷的“語言”都有發揮的空間。以全國2卷的題目比較新穎獨特,相對有一定難度和深度,需要考生進一步的獨立思考。

這些都是初步的簡單分析,但總體上作文集中在這兩個方面的趨向是未來語文高考的重要的趨向。值得注意。而這樣的考題如何出得有新意,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也構成新的機會和挑戰。

(張頤武: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全民阅读」张颐武:今年高考语文卷和作文题简评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全民阅读」张颐武:今年高考语文卷和作文题简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