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有個扶貧專干說:「我只願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

宣恩有个扶贫专干说:“我只愿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6月27日早晨,位於長潭河侗族鄉的王家山村被薄霧繚繞,扶貧專幹黃啟熬早早地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簡單吃過早飯,整理完資料後黃啟熬便出發入戶去了。去往貧困戶家的途中,他一邊整理路邊雜草方便群眾出行,一邊察看貧困戶發展的核桃產業生長情況。雖是早上,但盛夏的天氣沒有一絲絲涼意,黃啟熬的衣服已經溼了通透,額頭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扶貧專幹,在沒從事扶貧工作前,就是一個打工仔。沒想到轉眼間我也成為了扶貧工作者,現如今已奮戰在扶貧工作崗位上近一年了。”黃啟熬說道。

在成為村裡的扶貧專幹之前,黃啟熬常年在浙江務工,月收入7000元以上。一次偶然的回鄉,得知村裡面扶貧專幹空缺,在鄉政府工作人員的勸說下,懷著對家鄉的熱愛,黃啟熬選擇留在村裡,擔任村裡的扶貧專幹,致力與脫貧攻堅事業。

王家山村地處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該村土地貧瘠,環境惡劣,總人口289戶,其中貧困戶98戶,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

扶貧專幹,專幹扶貧。作為村裡的扶貧專幹,首先面對的就是整理貧困戶資料,熟悉村裡貧困戶情況。對此,他堅持走訪貧困戶,積極與貧困戶溝通,瞭解他們的真實情況和需求,積極宣傳普及相關扶貧政策。嚴格按照要上級工作安排,深入瞭解貧困戶實際情況,把黨的扶貧政策真正落實到扶貧工作中和貧困戶的生活裡。

“我們希望能解決吃水問題。”這句話是黃啟熬在走訪中聽到最多的。“既然是全村共同的願望,我們村幹部就該替群眾實現它。”黃啟熬下定決心。

很快,藉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東風,黃啟熬與“尖刀班”結合群眾實際需求,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原則,制定了一份扶貧規劃,並把飲水工程列為扶貧工作重點。讓村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人心更加凝聚了。黃啟熬知道,要讓王家山村脫貧致富,光有規劃“紙上談兵”是不夠的,更要靠實打實地幹。

為了不辜負村民們的希望,黃啟熬率先垂範,在工作上不遺餘力,急群眾之所急,與“尖刀班”成員們多次聯繫部門逐一落地項目,很多職能部門都留下了他們急切而踏實的足跡。努力沒有白費,王家山村最終得以新建15口水池。如今,村裡的水池建設正如火如荼,預計6月底可完工,將切實解決老百姓飲水問題。同時,藉助政策維修村級公路1.8公里。“尖刀班”為村裡辦實事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村民自發新修循環路1.6公里,王家山村的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產業扶貧就是“造血”工程。黃啟熬認為,由於貧困人口缺乏資金、技術,所以要走產業的路子,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為脫貧致富持續“造血”。2018年,王家山村新發展茶園576畝、黃豆232畝、桃樹64畝,長短產業結合促發展,成功摘掉產業空白村的帽子。

宣恩有个扶贫专干说:“我只愿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他是個熱心人,真心實意在為我們著想。”說起黃啟熬,賀子堯言語中滿是感激。

賀子堯是王家山村5組村民。2017年冬天,賀子堯家的房子由於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他便自行進行維修加固。黃啟熬瞭解情況之後,耐心為他宣傳危房改造政策,成功為賀子堯家申請到8000元危房改造補助資金。

像這樣的事蹟,為數不少。黃啟熬對村民用心、用情,熱心為群眾排憂解難。他樂於助人,為人親和的個人魅力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小黃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又不怕吃苦,這是很難得的。”該村“尖刀班”班長歐陽尚剛說道。

“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我只願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黃啟熬滿懷信心地說,“我們有信心實現全部脫貧目標,與全縣人民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

宣恩有个扶贫专干说:“我只愿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有 福 利!

宣恩有个扶贫专干说:“我只愿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識別上方圖標進入宣恩電話本

可查找宣恩黨政機關及各行各業電話!

圖文:楊盈

微博:@宣恩發佈

審核:歐陽章平@涼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