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興園學校老師李明:愛生,是教育之本

因為愛學生,所以才被學生愛戴和尊敬,這是李明從教多年得出的結論。“愛是相互的,教師對學生的感情要純真、要深厚,才能真正地走進每一個學生心裡。”

合肥市興園學校老師李明:愛生,是教育之本

李明有自己的學生觀,調節學生心理,使其心理健康,是教育的第一步;進步就是100分;學生是一座座寶庫,有能力開發,則盡全力開發,無能力開發,則盡力保護,讓後來之賢者開發;愛生,是教育之本。

有一次班級組織春遊,李明的班裡只有一個小女孩沒去,女孩的父親早年去世,家庭經濟困難,她說想在家陪伴母親,李明原想自己出資讓女孩一起去春遊,但是又怕傷害了她的自尊心,於是他在景區買了一份小紀念品帶回來送給這個女孩,而這個女孩時隔多年還一直保存著這個紀念品,這件事令李明記憶猶新。

李明發現,教育的秘密其實就是輕輕地推開那一扇門:一定要保護好孩子敏感的自尊心,老師和孩子是平等的。

有人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而在李明眼中,教育是讓孩子天賦中的個性化特點得到保持與發展,最終使這些個性化特徵成為其安身立命之本,愉快人生之源。

在李明教過的學生中,有一個學生經常不寫作業,對語文作業不屑一顧,但這個學生自小喜歡讀書,愛在作業本上寫五言、七言絕句來“挑戰”老師。針對這樣的學生,李明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學生寫一首,他就回一首,兩年下來,師徒二人竟積累了兩大本古詩詞冊子。通過這樣特殊的互動,這個學生不僅更加信服李老師,自己的語文基礎也愈加深厚。

李明自言其人生有“三喜”之事,喜歡學生(為事業),喜歡讀書(為自己),喜歡做菜(為家人),他常以魏書生、錢夢龍、支玉恆、於永正等為教學技術之楷模,以中國文化中的“士子之心”為精神追求之境界。

他對待自己的孩子也有特殊的教育方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意願。李明的女兒今年已經上高中了,談及女兒,李明滿臉笑容:“她很少需要我操心,她對這個世界好奇的時候,我就會陪她去探索,她也會給我驚喜,前段時間她和我分析了3首宋詞的意蘊和內涵,這是我非常高興的事情。”

“許身孺子平生願,三尺講臺寫春秋”,正是這樣的信念,讓李明一直堅持做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在父親節到來之際,李明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父親、尊重父親、寬容父親,把父親放在心上,如此足矣。(朱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