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今天,1月30日,我們要對一位86歲的日本老人說一句生日快樂。

13年前,他的一本書《活法》,在國內圈粉無數;

他一手打造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並承諾永不辭退員工;

他領著1日元的工資,挽救了日航這家日本“大國企”;

他用經營得來的財富,設立了“日本的諾貝爾獎”....

他,就是稻盛和夫。

我迄今為止的人生,就是一個被工作追逼、又不斷追逼工作的人生。但是,當回顧自己的人生時,我卻深切地感覺到“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稻盛和夫 《思維方式》

一個被工作追逼、又不斷追逼工作的人生,在打造了兩家世界五百強的稻盛和夫眼裡,居然是幸福的。

但是,這樣的“幸福”,有多少人能消受呢?

在日本,也經常有人問稻盛先生:

您每天工作到這麼晚,連節假日也不休息。沒時間照顧家庭,你夫人和孩子不是很可憐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稻盛先生說:

“我不認為自己犧牲了家庭。因為我不是以小愛來維護家庭或維護自己個人,而是以大愛讓眾多員工幸福。我把這看作自己的使命。”

這便是被稱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的幸福,生活工作是甘是苦,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思維方式。

也許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是由思維方式拉開的。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舉一個國內的例子。

有一家強悍的互聯網公司,叫京東。

京東的老大劉強東在接受採訪時說,有時候他凌晨兩點鐘到家,然後早上六點就起來了。他母親就問他,你這是為了什麼?

他母親的意思是說,你現在也有錢了,天天躺著也可以保證生活質量,你還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你累不累啊,我在旁邊看著你都覺得累。

這樣的話他母親問過他很多次了。劉強東沒法讓母親理解自己究竟在“圖什麼”,但是他在書裡說:

可能很多創業者骨子裡都有一種很難描述的東西,尤其是剛開始創業的那兩年,創業的激情、衝動根本無法自控。

你看,優秀的人都是相似的,平庸的人各有各的平庸。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在剛過去的2017年,有不少新聞,令職場人士感到揪心。

網傳華為將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42歲的工程師跳樓身亡...

一時間,80後甚至90後的“中年危機”感被提前引爆,在瀰漫全網的焦慮感中,能全身而退者,寥寥。

不過,在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前,我們不妨聽聽任正非對“清退”傳言的側面回應:

“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輕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任正非自己四十多歲才創立華為,如今年逾七十依然勤於工作。今天,在他溝壑縱橫的皺紋中,我們依然能清晰看見他三十年來從未停止沸騰的熱血。

這麼一個勇於吃苦耐勞且具有高度觸底反彈力的人,當然看不慣年輕人三十歲就哀嘆青春已逝,渴望安富尊榮。

成就偉大事業的人,都是從心底熱愛自己工作的人。一是有幸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轉變了自己的心態,付出努力,將原先不喜歡的工作變成了喜歡的工作。只有這兩種人才會成功。

——稻盛和夫 《思維方式》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稻盛和夫曾在盛和塾紐約塾長例會上說:惺惺相惜者才能並肩奮鬥。

幾十年來,稻盛先生以京瓷哲學治京瓷,京瓷公司從不開除員工。但是,稻盛先生會勸退那些不認同京瓷哲學者:

“你的觀念與我的觀念不同。即使是優秀的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如果觀念不合,就無法共事。你可以去那些與你的想法一致的公司。”

是的,稻盛和夫不與思維方式不同者共事。

思想和思維方式應該是自由的,但京瓷卻要求大家“共有”相同的“思維方式”,面對質疑聲,稻盛先生說:

“想要把自己的公司帶往何處,或者想要度過怎樣的人生,就是說,你想達成的目的是什麼,這決定了你需要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如果你想爬更高的山,或者說,想要辦更高水平的公司,想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那麼你的思維方式也必須是高水準的。你設定的目標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

“因為我要爬這樣的山,所以需要這樣的裝備,就是說,需要這樣的思維方式。如果你只想馬馬虎虎、輕鬆隨意地度過你的人生,那也行。可我們的公司需要這樣的思想哲學,因為我們期望攀登這樣的高山。”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稻盛和夫就是秉承著這樣的思維方式,翻過一座又一座高山。

他將自己這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打拼歷程,總結為9個主題,27個關鍵詞,寫在了新書《思維方式》裡。

“胸懷大志”“積極向上”“不惜努力”“誠實正直”“鑽研創新”“愈挫愈勇”“心靈純粹”“保持謙虛”“利人利世”……這些聽起來再普通不過的詞語,就是成就稻盛和夫的“正向的思維方式”,亦可以說,是令他實現幸福人生必備的“做人的姿態”。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而好書,是尋找志同道合者的利器。

13年前,稻盛和夫代表作《活法》中文版的出版,使中國大陸掀起了學習稻盛經營學的熱潮。至今,《活法》在中國大陸的正版銷量,已經接近300萬冊。隨後,盛和塾在中國成立,中國企業家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交流與學習的精神家園。

13年後,已至耄耋之年的稻盛先生再度提筆,寫就《思維方式》,用更清晰的層次與簡練真摯的論述,為讀者呈現出打造成功事業與幸福人生的關鍵。

他希望正在開啟自己人生道路的年輕人:

不管遇上幸運還是遭受災難,都能堅持用正向的“思維方式”思考和行動。因為,正向的思維方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走向美好人生之路的指南針。

——稻盛和夫 《思維方式》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出生於1932年的稻盛和夫先生,將在今天度過他的86歲生日。

中國古代有“三不朽”標準,如果以此標準審視稻盛先生走過的人生之路,我們可以看到:

他立功:有生之年,他白手起家創造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78歲時,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

他立言:成功方程式、經營十二條、六項精進等金玉良言廣為傳頌。

他立德:創辦盛和塾,向企業家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創立“稻盛財團”,設立“日本的諾貝爾獎”——京都獎。

你看,他的思維方式,不僅成就了他自己,更造福了世人。

思想與思維是自由的,但如果你願意向這位老人的方向更靠近一點,你的未來也必將燦爛。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最後,用《京瓷哲學》中的一首詩來結尾,祝每個人都能走好自己的“心”路

這個世界由心指引,由心牽動,由心支配

迷亂之心,讓世間充滿煩惱

萬物以心為先,以心為主,由心而生

以汙穢之心指導言行

苦難就跟隨他

如同車跟隨拉車的牛

以善良之心指導言行

歡樂就跟隨他

就像影子跟隨身體

行惡之人,遭受惡報而痛苦

行善之人,領受善報而快樂

心汙濁

則人生之路崎嶇不平

必會因此跌倒

心靈清澈

則人生之路平順安寧

以身心清澈為樂之人

可破惡魔之網,行進於佛道

心靜之人得安樂

愈發努力,日夜修心

END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