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職的公務員,十年後會是什麼樣?

每個人選擇一份職業,都會考慮職業前景是怎樣的。公務員也是諸多職業中的一種,那麼新入職的公務員,十年之後會是什麼樣呢?或者說,能夠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呢?通過多年來,我對公務員群體的觀察,我發現這樣一個事實:

工作能力差不多的公務員,十年之後處在的位置,幾乎完全取決於入職時選擇的平臺。

新入職的公務員,十年後會是什麼樣?

平臺越高,編制越充裕,晉升越容易。這個很好理解,比如說,你在某省廳工作,入職時是一名科員。相對於省廳來講,副科、正科級別,都相當於普通同志,副處、正處級別,也就是中層,到副廳級才算是領導層。而且有一些省廳單位,副科、正科、副處三個層級的職數是一樣的,或者相差不大,並不是金字塔形態。在省廳工作,努力十年,混個正科完全不在話下,幹得好提拔成副處概率也不算小。

新入職的公務員,十年後會是什麼樣?

平臺越低,編制越緊缺,晉升越難。如果你入職時是在某鄉鎮,那麼好,鄉鎮的一把手,也就是正科級,你在鄉鎮努力十年,多半可能還是個科員,能幹到副科級,已經算十分不錯了。對於鄉鎮的晉升之路,我之前總結過一個規律,就是一個人完全不錯過任何一次提拔,在最最理想的狀態下,做到鄉鎮主職,也需要18年左右。

新入職的公務員,十年後會是什麼樣?

平臺越接近核心,領導越重視,晉升越容易。這個是相對於同一層級的公務機構來說的。比如說,你入職時,是在縣委辦、縣政府辦等中樞機構,那麼你很大可能會參與當地重大決策的制定過程,你的工作很可能會被領導重視,在提拔的時候,自然會考慮的多一點,在這樣的地方幹十年,進入本單位領導班子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是你入職時如果是在檔案局、老幹局之類的局委,那麼實話實說,你的工作很難進入一個地區主要領導的視野,十年之後,極大可能你還是一個科員。不過話說回來,在“兩辦”這樣的部門工作,工作強度、工作壓力也不是一般單位可以相提並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