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偏的高考作文題,我們已經寫好了

今年最偏的高考作文題,我們已經寫好了

今年部分地區的高考作文題目是關於軍事題材的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全國975萬考生在上午進行了語文科目的考試。今年全國II卷的作文題目相當有趣,居然和軍事有關: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今年最偏的高考作文題,我們已經寫好了

統計學家沃德

這個典故比較生僻一些,可能只有少數對軍事歷史感興趣的考生才聽說過,給許多不瞭解這段歷史的考生造成了困擾。考題中講述的是二戰中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而且這起事件被全球統計學家們列為一個經典案例……

1942年,歐洲大陸上空的空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美英兩國空中力量已經對德展開戰略空中轟炸,其中英國皇家空軍負責夜間轟炸,美國陸軍航空隊則進行白天轟炸。美英大規模戰略轟炸的確對德國戰時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但由於此時的德國空軍仍未被砸斷脊樑骨,所以在防空作戰中擊落大量美英重型轟炸機。

根據史料記載,在1941年11月的一次夜間空襲中,392架英國轟炸機在德國高炮和戰鬥機的反擊下被擊落37架,戰損率近10%。1943年8月1日,177架B-24在轟炸羅馬尼亞普羅耶什蒂油田時被擊落56架,17日376架B-17分頭轟炸施魏因富特和雷根斯堡,共被擊落84架,在10月份的第二次攻擊中又損失62架,佔出動飛機的21%。

今年最偏的高考作文題,我們已經寫好了

垂尾被炸掉的轟炸機根本沒有機會返回基地

由於損失如此巨大,以至於美國陸航轟炸機機組平均在德國上空執行5架次任務後就會被擊落,而陸航規定在西歐作戰的轟炸機機組必須要完成25架次任務後才能輪換,也就是說對於這些機組來說,等待他們的幾乎是一個必死的結局。陸航轟炸機部隊的士氣和作戰效率受到嚴重影響,為了保命,甚至出現了還沒到目標區就扔完炸彈返航的事件。

因此降低轟炸機的損失率成為美國陸航當時的頭等大事。轟炸機究竟是如何被擊落的?如果通過統計返航轟炸機的最容易受傷部位,並作出針對性加強,豈不是能降低戰損率?在這個思路下,陸航於1942年成立了一個統計研究小組(WRG),用統計學的觀點來研究各種作戰問題,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降低轟炸機的損失率。

雖然WRG的工作在其他戰時問題的研究上卓有成效,但在降低轟炸機的損失率上卻沒有絲毫進展,美國的四發重型轟炸機在德國空軍的打擊下仍然不斷從第三帝國的天空墜落,所有裝甲改進似乎沒有絲毫作用。此時WRG裡一位名叫亞伯拉罕·沃德的數學家靈機一動,他發現陸航此前的統計方法不僅毫不科學,而且根本就是南轅北轍。

今年最偏的高考作文題,我們已經寫好了

墜毀的B-17轟炸機

亞伯拉罕·沃德是一位匈牙利裔美國數學家,1927年進入維也納大學研究生院,1931年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儘管沃德才華出眾,但由於奧地利對猶太人的歧視,他無法在大學任職。1938年納粹入侵奧地利後,對猶太人的迫害加劇,在這種情況下沃德移民美國從事計量經濟學研究。來到美國後,他在決策理論、幾何學和計量經濟學方面都做出自己了貢獻,併成為統計序列分析領域的奠基人。

沃德指出,此前陸航的統計樣本都是在轟炸任務中倖存下來的飛機,也就是說這些轟炸機受到的傷害根本不足以導致墜機,再怎麼對這些轟炸機的受傷部位並進行加強,都是些無關痛癢的改進,不會顯著提高飛機的生存能力。應該以逆向思維來看待這次統計,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返航轟炸機上沒有受傷的部位。

此前統計結果顯示,重型轟炸機的機翼是中彈最多的部位,座艙和機尾是中彈最少的部位,因此軍方想當然認為應該對機翼進行加強。但使用沃德的理論進行分析,就能發現一旦座艙或機尾部位中彈,將有極大可能導致轟炸機墜毀,而機翼中彈後轟炸機還能掙扎著返回基地。正是因為被擊落的轟炸機已經不能說話,才導致人們之前忽略了這次統計的本質。在當時剛剛起步的作戰研究中,沃德的理論被認為非常具有開創性。

今年最偏的高考作文題,我們已經寫好了

主機翼受損的轟炸機還有機會返回基地或得迫降

按照沃德的理論在轟炸機的相應部位加裝裝甲後,戰損率果然有所降低。隨著盟軍地面部隊攻入德國,陸續發現了很多被盟軍轟炸機的殘骸,人們驚訝地發現,這些殘骸的中彈部位果然如沃德所推斷,集中在座艙和機尾部位!

最後,美英空軍通過戰略轟炸徹底摧毀的德國的經濟和戰爭工業,但也作戰中損失了79265名美國空勤和79281名英國空勤人員,有超過18000 架美國和22000架英國飛機被擊落或者無法修復。如果沃德的理論早些提出,無疑能降低一些損失率。

沃德在二戰中對軍方的幫助現在已經成為統計學上的一個經典案例,並演繹出了一些不同版本,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