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里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海角天涯路

在農村總是能看到一種人,這些人承擔著對紅白喜事上的任務分配,而這些人的指揮基本上沒有人敢不聽的。甚至他們還可以發火訓斥那些不守規矩的人,大家都會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的工作。而主家也會對這些人給予最大的信任,在紅白喜事的這個時間內,他就可以當家主的“家”。 而這些人一般會被稱之為“大支”、“理事”,他們會負責酒席上的各種任務的分配,所有的事情都會有他做主,他會根據家主的情況來思考接下來的各種事情運作。



而這些人雖然在村裡並沒有什麼職位,但他們卻依然備受大家的尊重。因為這些人對紅白喜事的各種習俗非常的精通,尤其是喪事,那真的是各種禮儀都要照顧到,面對不同的親戚要有不同的習俗。 這些人在幫忙管事的時候是不收一分錢的,因為大家都是村裡人,所以大家之間都會一起幫忙。


而這些人一般都是由上了年紀的人主持,這些人的經驗積累也不是一般的村民能夠比的。他們在面對各種困難時可以最快的做出反應。比如說因為預算來的人超支了,酒席的菜不夠,這樣“大支”就會迅速做出反應,通過調配菜品及時填補空缺,不能讓主家難堪。

當然這些人的特點就是在村裡德高望重,為人比較公平在村裡受大家的尊敬。同時這些人對村裡的矛盾糾紛都會有自己合理的見解,讓大家比較信服。同時這些人辦事利索,為人比較誠信可靠,不會給主家砸場子,讓主家難堪的事情出現。正因為這些原因,讓這些人備受大家的尊重,他們的話甚至比村長還好使。


農業補貼

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一般都是由村裡面的長輩擔當的,我們這裡叫做大總,一般是2-3個人共同主持大局,負責人員的工作分配,一般他們都有以下特點:

1、在村裡威望高,輩分比較大,辦事幹練穩重

2、知曉本地的傳統禮節,口才棒

3、為人和藹,不貪小便宜,為東家辦實事

由於在農村,無論是紅白喜事都要有一個主持大局的人來維持局面,分配人員工作,在客人的迎來送往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農村的老禮節上,現在很多的農村年輕人由於常年出外打工,這些老禮節都不太清楚了,因此,關鍵時刻,必須還是需要這些管事的來引導。

另外,有些時候一場事由三家出錢進行辦理的,這時候管事人就掌管了金錢的支出,把三家的錢收歸一起,支出詳細列上單子以防止錢數有所出入,這樣也杜絕了三家花錢因為多花或者少花誰家的錢,而鬧矛盾。

總體來說,紅白喜事的管事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主導者,他們的存在能讓這個事情辦得更加的圓滿,而且又因為是村裡面比較有威望,在說話的時候比較有分量,所以村民們也都比較尊重他們。


鄉博博

為什麼農村紅白喜事上管事的人,在村裡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說起這農村紅白喜事上管事的人,有的地方把他稱為‘理事’,有的地方把他稱為‘主事’。所謂千人吃飯,一人作主,任何一樁像樣的事情,操辦起來都得有人來主張,來拿主意,來作決斷。我們這裡習慣把這種主持、操辦紅白喜事的人稱為‘主事’。

要說這‘主事’,在村裡既不是官,也沒有任何職位,為什麼就能受到大家的尊重與愛戴?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這種人作風正派,為人正直。這種人平常喜歡說直話,生性耿直,好管閒事,看到誰幹了不該乾的事,總要過問一下,談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甚至打抱不平,非得把事情弄個清楚明白。

二是對農村那一套風俗習慣非常的熟悉,農村的紅白喜事,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那一套風俗習慣,是非常的有講究,喜事喜辦,憂事憂辦,怎麼辦?辦什麼?中間有那些關健環節,喜事需要怎麼準備,準備什麼?準備哪些東西?憂事需要怎麼辦?需要哪些東西?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那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無論是喜事還是憂事,農村人講究的是,來不得半點差錯,也容不得半點差錯,所以,任何家庭、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家的事情,無論是紅事,還是白事,都要辦理得分毫不差,順順當當。這樣就需要有非常懂得紅白喜事辦事程序的人,所以,這種主事式的人物就會在長期的實踐中應運而生。

三是說話有份量、有威信,而且對周邊的人,無論是行事方式、辦事能力都是瞭如指掌。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會有很多客人,諸如親戚、朋友、同事、同學,鄉鄰等,而且在時間上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事,這樣就需要很多人幫忙操辦日常事務和具體事務,有那些具體事情?需要什麼樣的人去辦?誰能辦得了?誰又能辦得好?在這個主事心裡是有一本帳的,所以,在人員分工上,他會因人、因事來分配和調動人員,有些細心的主事,還將人員分工進行張榜公佈,以防耽誤事情。

四是,處事果斷,敢於直言。在農村,有些家庭,由於兄弟較多,在紅白喜事的辦理上,往往是各行其是,意見很難統一,尤其是在資金攤派上,免不了,你多我少,爭爭吵吵,在這時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說說直話,果斷拿出主意。在農村這種管事的主事,恰恰在這為難的時候,能夠站出來,主持公道,說公道話,提出比較合理的意見,弄得一家人服服帖帖。

之所以這種管事的人,能夠受到大家的認可,能夠受到大家的尊重,就是因為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優勢外,他們在說話辦事中,只求把事情辦好,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久而久之,他們辦事、主事,總是那麼讓人放心,那麼讓人省心。他們雖然沒有什麼官職,卻在群眾心目中是那樣的德高望重,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冬日暖陽124086398

看到這個題目,就很想說一說。在我們,在我們這裡把紅白喜事的管事人叫相奉頭。我對相奉頭是充滿深深的敬意。他不是什麼組織任命的官!也不是什麼選舉產生的職務!也不是自己給自己加封的頭銜!更不是靠賄賂得來的桂冠!但是,相奉頭這個職位就是他的。手中沒有權利,個個相逢

都聽他的!有事,我還真的很感慨,我們的一些村幹部,在臺上時人五人六,風光無限,下了臺後卻連一個相逢頭都當不上!也許壓根就當不了!真是應了那句“離開位子,你什麼也不是”的名言!

為什麼相逢頭就有這樣的能力呢?

一是人格魅力的聚眾作用。

相逢頭一般都是熱心人,善於幫忙,不投彙報。這是日積月累,長期以往的行為。這種行為給人以溫暖,用他自覺不自覺地人格行為,贏得了大傢伙的信任和佩服!大傢伙發自內心的服他!願意聽他指揮!由於大傢伙信服他,他也很珍惜這些。所以,出主意,想辦法都比較公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家也比較容易接受。有很高的群眾基礎和群眾威望。大傢伙信任他是發自內心的,由衷的。

二是嫻熟的掌控離不了他。

相逢頭對紅白喜事的禮儀環節掌握的非常嫻熟。紅白事對一個家庭來說,十幾年二十年才有一次,而相逢頭一生不知要經歷多少個紅白事。期間的禮儀環節,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很陌生的。而相逢頭則不然。而正是這些禮儀環節才讓一個紅白事有了魅力,有了看頭,有了過頭,有了吸引力!根據主家的經濟實力,有規劃、掌控紅白事規模的能力。這的確很難得。一般不會超出事主的預算,而且花的事有所值。掌握著事關的資源,幾個電話們就可以搞定一切,如,樂隊,戲,廚師,禮棚等等!

三是他掌握紅白事的平衡。

相逢頭舉足輕重,體現在這幾方面。一是掌握著全村的平衡。這就擬製了一些有錢人大出風頭,給村鄰以後過事形成攀比之風;二是掌握著一個家庭紅白事的規格高低。如,一方老人去世時的宴席檔次高低要考慮到這位老人過三週年時宴席的檔次高低,也要考慮到裡另一位老人去世時的宴席檔次。一般都是要給後面的紅白事留有餘地。這可能就是日子開花節節高的意思!三是根據事主家庭的情況,能夠給出合適的紅白事的規模大小。不會讓事主事後負債不堪,也不會讓事主在過事途中造成浪費。

四是安排執事清楚實在。

紅白事環節複雜,親戚、客人、朋友眾多!且家家都不一樣,真對如此龐雜的場面,相逢頭都能做到無瑕接待。靠的就是對禮儀環節的嫻熟掌控,針對各個環節,安排恰當的相逢負責,既明確到相逢,又明確到相逢的職責、要求和應該出現的環節以及出現的位置等。很詳細,很實在,很明瞭!基本做到了人盡其用。苦樂基本均衡。就是某個相逢比較苦一點,他都會說到明處,讓吃苦之人心情比較舒坦,願意吃苦!做到這一點,真是不易呀!


相逢頭的魅力,真是說也說不完。我就在想,如果我們的幹部能夠做到相逢頭的這樣,具有相逢頭的人格魅力和相逢頭在相逢行業的嫻熟一樣,何愁下臺後沒有人理會?何愁下臺後一時難以適應的孤獨?何愁會出現門可羅雀的尷尬?

網友們,你對相逢頭還有什麼要說的呢?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在農村,有一種人最受人尊重,那就是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他們一般沒有什麼官職,但絕對屬於有威望的人,用我們老家的話說,那就是懂風俗,會辦事,說話有人聽。

這樣的人,在村子裡多嗎?一般不會多,一個隊裡也就那麼一兩個。

農村人辦事,最怕什麼?最怕人家笑話自己不到位!可是,一旦到了辦事的時候,人一多容易亂,有些主見看見人多就頭暈,什麼都想不起來。所以,一般會安排一兩個管事的人。

這個管事的人,沒有什麼工錢,一般都屬於幫忙,會幫主家合理安排人手,比如這幾個人幹什麼,那幾個人幹什麼,誰負責做飯,誰負責跑腿等。因為有了具體的安排,紅白喜事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農村辦事,少了管事的人,如果有些風俗和禮節不懂,會鬧笑話的。雖然大家見得很多,但到了自己辦事的時候,未必能全部做到位。特別是紅白喜事,中間的禮節特別多。

前幾天,妹妹要嫁人了,男方到女方家娶親,居然少帶了一樣東西,這種情況下,女方家人肯定是不願意的,要麼只能回去拿,要麼只能找人重新寫,要麼只能出錢,但同時也鬧了笑話,耽誤了時間。迎親進門的時間都是固定的,錯過了吉時那就不好了。

鄰居之間鬧矛盾了,要找管事的人。土地和房屋糾紛,也要找管事的人。紅白喜事,更是離不開管事的人。所以說,在農村管事的人,是特別受人尊重的。


快樂農人驛站

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昕瑞生態當地叫做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當總管的。總管一般都是村裡威望高的,現在的總管一般都是自己的家人中挑選一位威望高的。在陪一個威望高的理事全權協助。這裡的理事就相當於以前的總管(現在很多人出去務工,只好請自家人當總管),他們都親手操辦過很多紅白喜事,在婚喪嫁娶的習俗方面經驗豐富。昕瑞生態先上圖,看看結婚的執事名單。

1.分工合作,總管統一安排

大家是不是很眼熟,在昕瑞生態當地是用大紅紙用毛筆寫出來的執事名單,而且要張貼到牆上。這是一份執事名單,每個分工都很細緻,小到茶水,都有幾個人專門負責。還有專門接待親友的人員安排。一般先事先通知和召集人員開會,總管統一安排分工,有不同意見,現場可以提出來。總管一般還有一兩個備用人選,以便不時之需。

2.總管的人選,一般都是德高望重,處理事情能力很強的,很瞭解風俗禮節的人擔當。

在農村辦酒席和城市完全不一樣。城市結婚喜宴都是到酒店裡人到了,禮到了,吃好一頓就散了。而農村辦酒席,有很多禮節的,總管沒把待客,鞭炮,茶水等等人員安排到位的話,會引起親朋的誤會。而且遇到突發情況都得總管從中調解。

3.總管在村裡也很有威望,有口碑的

農村紅白喜事,在昕瑞生態當地,同村的人也要參加酒席。總管是誰,村裡參加酒席的人都會知道。就很考驗總管的做人,是否一視同仁了。親友也是客人,同村的也是客人,幾點安排入席,安排座次(同村輩分最大年齡最大的席次不一樣),每個地方風俗習慣不一樣,不能有悖於當地習俗。

總管的人選不至於是否有官職,能安排的井井有條,分工合作安排的合理到位,說話有分量,有威望就可以。

昕瑞生態

村中德高望重的中年人;

因為“總管”在紅白事是負責的事情比較多,如果經驗不夠是很難把這件事情辦好的。同樣如果精力不夠這件事情也辦不好,所以老年人和年輕人都不適合辦這件事。村中的中年人在同輩中也有經驗和閱歷及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強的人才的行。

有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

要調動村裡幫忙的人和安排各項工作的完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組織能力,這種能力是需要與生俱來和後天努力的。平時注意觀察,在村中表現積極活躍才有機會獲得組織能力的提升,同樣重要的就是語言表達能力。

為人處世公道值得村民信任;

紅白事在農村很重要,操辦人完全交給總管負責也是對這個人的信任,那麼主管首先要按照主人家的要求進行酒席規格辦理其中要注意的就是物美價廉,不能存在坑人害人和整人的情況。所以總管還得具備著重要的特徵。


當然總管在負責這些事情一般都會得到主人家的紅包,畢竟這是超心勞神的事情。當然這也是在農村受到大家尊重的事情。


貴娛圈


說到這個話題,似曾相識,好像我在《農村最有威望的人》裡已經有所涉及。但作為一種民俗文化的普及再囉嗦幾句也無所謂。一般在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其實說成辦事人更恰當,東家讓你去幫忙主要是去讓你辦事,自己也是衝著幫忙去的。具體管不管、官不官的自認為都無所謂了)也不全是在村裡沒有什麼職務的,有職務的也可以去幫忙辦事,相反他們去了以後反而更有號召力和說服力。



說起人們對他們的尊重我考慮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人們尊重能人。現實生活中我們對那些有能力或能力強的人總是另眼相看的,認為什麼事情到他們那裡都不是事情,他們有能力擺平,有能力辦妥,有能力辦好,反正我認為一般人就是這樣認為的,這是一個尊重。



二是人們尊重文人。紅白喜事去幫忙辦事的人無非就是寫寫畫畫跑跑達達,前者一般就是賬房先生或記賬或管錢(現金總管)我們大家在現實中是不是有這種感覺:對那些管錢管物的人特別尊重,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好處,他能給你帶來實惠,比如在紅白喜事的請人上:菜譜(菜單)怎麼訂?請人(或謝人)請誰們?抽什麼煙?喝什麼酒?等等他們都有參與權、定奪權和支配權,人們對他們尊重就非常好理解了。



三是人們尊重好人。這裡的好人就是辦事公正的人,堅持一碗水端平的人,從不優親厚友的人,先親薄後的人,一場事下來無論東家還是賓客對那些辦了事,會辦事,辦好事的人都是很尊重的,因為人們從他們那裡得到了實惠,收穫了滿意,既不鋪張浪費,又能做到賓主滿意,你說人們能不尊重他們嗎?


冀之筆

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兒人”在我們這邊又稱為大支客或大執賓,以年長者居多,他們做事幹練、為人友善在村裡雖沒有什麼官職,卻備受尊重。

在農村人們比較看重鄉俗禮儀,尤其是紅白喜事的時候,但不是所有的人對紅白喜事的禮儀流程熟悉,這時村裡的“管事兒人”就發揮作用了。

他們精通紅白喜事的各種禮儀,能安排好整個儀式的人事、調度和策劃,就像拍電影的導演一樣,一切都規劃的井井有條。在跟主家商量好儀式的規格後,就開始安排接待、採購、茶水、飯菜、記賬等環節。幫手們配合默契,過程中有什麼差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

農村的“問事兒人”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他們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積累各種農事經驗,虛心學習,為人和氣,年齡增長到一定程度才開始獨當一面。

農村的問事兒人跟其他的“職業司儀”不一樣,他們主持儀式往往不收一分錢,頂多是拿兩盒煙用來招呼裡裡外外的賓客。在農村這個熟人社會里,大執賓的經驗與威望一年年累積,一點點感染村民,所以有些村裡的一老“執賓”都幹了幾十年了,他們的威信往往不亞於過去的族長。

“管事兒”就像技藝一樣也需要傳承,但現在農村的紅白喜事越來越簡化,大執賓們的工作也被職業的司儀接替了,儀式雖然有了時代感,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大鄉】專注農業、農村、農民,承載您的鄉土、鄉村和鄉情,歡迎關注!

大鄉

我老家對面是我姑父爺家,我們村不論誰家有個啥婚喪嫁娶之類的大事,都要叫我姑父爺去給主事,村裡人稱呼他管事人。姑父爺在村裡很有威信,除了這些婚喪嫁娶的大事之外,誰家要是子女訂婚,或者遇到糾紛,也叫他去做中間的說話人。像我姑父爺這種在村裡沒有一官半職的,大家為什麼都要選他為管事人呢?

1、會說話,會來事,村民比較信服

幾年前,我們村有位老人去世了,老人有四個兒子,兒子們之間的關係很緊張,在老人下葬的前一天,因為各家出錢的數目不同,當著前來弔唁的親戚朋友的面,兒子們在靈堂吵得不可開交,我姑父爺作為主事人把兒子們叫到房裡,說教了一頓,才平息了一場風波,第二天老人順利安葬了。

2、處事公平、公正

去年我發小結婚,結婚前兩天,管事人就已經在牆上貼好了一張紙,大到誰接待女方的孃家人、誰接待主家的親戚、誰坐禮桌(收禮金)、誰看客(吃飯的時候每桌都有一個負責上菜的人)、小到誰倒垃圾、誰泡茶等等,上面都寫的清清楚楚,安排的面面俱到,這樣大家都各司其職,不會相互推諉。

3、瞭解各種風俗禮儀

在農村,不管是婚嫁還是喪葬,裡面包含很多的禮儀和當地的習俗,大多數只有村裡老一輩的人才知道;比如吃飯期間的座位安排,這都是有講究的,安排出錯會被親戚甚至是鄰村的人笑話,而管事人一般都對這些禮儀風俗瞭如指掌。

每個村都有一兩位深受大家尊敬的管事人,正因為有這樣能力出眾的管事人,每家在遇到紅白喜事的時候場面才不混亂,才能有條不紊進行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