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子飄香,海滄團區委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粽子飄香,海滄團區委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陽光灑上綠蔭枝頭

夏意開始喧鬧

街頭巷尾粽子香味越飄越遠

都在提醒人們,端午到了

粽子飄香,海滄團區委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其實,每一個傳統節日

都是古代人民一場盛大而虔誠的祈禱

背後的美好或傷感的故事

都寄託著最樸素的心願或者祝福

粽子飄香,海滄團區委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除了放小長假

吃著粽子看龍舟

關於端午

又有哪些故事呢?




端午由來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該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

關於端午的起源,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大概是就是屈原的故事了。

愛國詩人屈原不忍見祖國被侵略,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划起船隻,扔下飯糰等食物,憑弔屈原。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其實,關於端午的起源,歷來還有另外兩種說法。

一說為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國人,受讒言陷害,自刎而死。死前對鄰人說道:“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

吳王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二說為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習俗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

其中,吃棗粽的最多,棗粽諧音為“早中”,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不過,到了現代,關於粽子——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你站哪邊?團團(一個博愛的吃貨)是兩個都愛。

賽龍舟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到了今天,賽龍舟已成為端午一大樂事。在廈門,人們對賽龍舟的熱情更是高漲。

就在6月初,海峽兩岸龍舟賽剛剛落幕,而廈門大學也已連續好幾年參加世界名校龍舟大賽。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插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發揚傳統文化

2006年5月20日, 端午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30日,中國端午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今天的我們吃粽子划龍舟,沿襲著古老的儀式,同時也傳承著古老的文化。正是這些傳統文化,加固了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認知。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在這個飄揚著粽香的季節裡

團團祝大家端午安康,節日快樂!

粽子飘香,海沧团区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