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用晶片一劍封喉,我們用什麼反擊?--中興事件的經濟學反思

我們從來不相信美國人會這樣不顧市場規則,釜底抽薪,但美國人還是這麼做了。


美國人用芯片一劍封喉,我們用什麼反擊?--中興事件的經濟學反思

為什麼2016年開始的美國商務部和中興通訊的爭執到今天還是中興通訊?中興通訊究竟犯了什麼彌天打錯,會被美國如此置於死地?當然,我們說,中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曲徑通幽”,也許這次中興在和美國商務部簽署的保密協議方面的確出錯,而且沒有彌補周祥,但的確表現出中國對“契約精神”是有一種難以名狀的不削一顧,關鍵是不信邪,在中美貿易尤其是通訊方面年百億美金的交易額面前,美國人不可能說不要就不要,這種損人一萬,自損八千的做法,中國人是不會相信美國會這麼做。

但美國的大刀舞起來,真的連自己都砍,可見美國人的兇狠。

美國人用芯片一劍封喉,我們用什麼反擊?--中興事件的經濟學反思

說實在,美國人找中興下手實在可以說是一招妙棋,首先在中國的各個產業中,通訊產業似乎一直都是中國的一個優勢產業,僅以大家最為熟悉的手機通訊產品為例,我們一直都說從iPhone手機,再到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一系列國產手機表面上都是由中國製造的,背後都會印上made in China的標誌,但是我們不要高興的太早,可能除了組裝的手工、手機殼等少數產品是真正中國製造之外,大多數手機的內部構件其實都是外國生產的。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各種通訊產業、IT產業相關的各種集成電路就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產品,當年的進口總額就已經達到2322億美元,甚至超過了當年2196.5億美元的石油進口量,從而成為中國需要從國外進口最大額度的商品。僅以手機產業為例智能手機所需要使用的存儲芯片的採購,中國每年就要為此支付超過680億美元,而在服務器、雲計算設備、物聯網設備、人工智能設備所需要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採購費用更是有增無減。

與此同時,中國存儲芯片的製造幾乎還是空白,在手機儲存芯片領域著名三星、海力士、美光等三大巨頭就壟斷了接近94%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我們手機裡面使用的1G、2G、4G這些所謂的內存都基本上需要進口。當然,存儲芯片僅僅是冰山一角,最為核心的其實是手機的心臟CPU,全世界移動智能終端的CPU都基本上是由美國的高通和臺灣的聯發科所壟斷。幾乎100%的高端手機芯片都是由美國的高通生產製造的,即使我們退一萬步說我們不用美國高通的CPU,但手機的基帶芯片、射頻芯片都是來自於高通等美國供應商,最終結果就是如果不使用美國的元器件,所有的相關生產商將會什麼都不是。

美國人用芯片一劍封喉,我們用什麼反擊?--中興事件的經濟學反思

4月17日,中國商務部公佈2018年第38號公告,公佈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商務部裁定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存在傾銷,國內高粱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並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根據裁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78.6%)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我們可以看成是中國對美國的反制。

從大範圍看,產業對產業,我們可以鉗制美國的可替代優勢產業,但美國這次用一個小小的芯片對一箇中國的企業,一劍封喉,雖然中興深陷個體與國家整體利益的爭鬥之中,成為了犧牲品,我們可以看成是美國和中國貿易爭奪的一個升級版,但我們竟然發現,自己居然毫無還手之力。

中國這些年,在一些高端領域,獲得了不俗的技術進步。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在一些通用的科技領域,被美國低廉的產品已經豢養成賴在床上的一個懶漢,充分享受著現成產品帶來的產品紅利,樂不思蜀。這麼多年來,我們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財力人力在基建、在房地產、在單純拉動GDP的工程上,對於技術爭論甚至採取一定的限制態度。雖然一直在表達在這些領域願意投入更多,但是實際情況是,一年比一年進口金額大,用簡單的進口模式而不是自我研發模式獲得最終產品的舒爽,讓我們始終停留在口頭,而沒有實際行動。

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認真程度不高,資本市場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於能有發展前途的創業板或者中小板企業的上市,設立過高的門檻,使得這類高科技發展企業早早地在資金投入支持方面就受到巨大的制掣,無法充分成長成熟。恰恰相反,不是科技行業的一些傳統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卻不斷得到支持,在創業板和中小板上不斷創造所謂的中國的“富豪階層”,這對廣大科技投入者來說,的確是個比較大的打擊。

美國人用芯片一劍封喉,我們用什麼反擊?--中興事件的經濟學反思

美國市值前五名的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我們市值第一的是貴州茅臺!如果有人說這是合理的,那麼就請賺得盆滿缽滿的貴州茅臺勇敢站出來,端起一碗白酒反擊高通和英特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