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莫記,受恩莫忘

施恩莫記,受恩莫忘

●李根萍

不一會,小男孩趁攤主不注意,抓起兩個燒餅就跑。光天化日有人搶餅,攤主趕忙在其後面追,一直追到一間破爛不堪的平房,透過門縫發現,小男孩將餅遞給生病臥床的父親,父親連咳了幾聲,問及餅的來歷,男孩低頭不吭聲,父親生氣了,嚴厲批評小男孩,攤主瞬間明白和感動了,情不自禁地推門而進。小男孩見攤主來了,甚是驚恐,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攤主笑著摸摸小男孩的頭,算是安慰受驚的他,然後對他父親說,這兩個餅是我送給他的,千萬不要責怪孩子。

小男孩滿眼含淚,將攤主送出好遠……

施恩莫記,受恩莫忘

歲月飛逝,白駒過隙。四十年後,攤主不幸患重病住院,面對鉅額的醫藥費,他和女兒心急如焚,一籌莫展。出人意料的是,這個科室的主任竟是當年那個"搶燒餅"的小男孩。他獲知攤主的情況後,把攤主的醫藥費全免了,交費單上打印這樣一行字:尊敬的恩人,您的醫藥費四十年前就已付清了,祝您早日康復……

攤主和女兒讀完這句話,滿眼含淚……

人生,就是不斷地施與受。施恩不望報,受恩一定要永不忘,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佛教認為我們應當報"四重恩":父母恩、老師恩、眾生恩、國土恩 。

施恩莫記,受恩莫忘

"父母恩"。"羊羔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此恩不言自明,父母辛勤養育我們,培養我們成人成才,恩重如山。

施恩莫記,受恩莫忘

"老師恩"。老師是我們的"引路人",教我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使我們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之人,這種恩情我們應該永遠牢記,努力報答。

"眾生恩"。 何為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人是社會動物,離不開人群生活。我們吃的東西是別人種的,穿的衣服是別人織的,所有社會一切大眾與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都有恩德。古人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就是這個道理。

施恩莫記,受恩莫忘

"國土恩",又稱報國恩。試想離開了國土的人,還如何能夠生存於世?正是因為國家的培育,才使我們有了立足容身之處,有了生存發展的機會,受到保護,有了依託,有了尊嚴和自由。沒有了祖國,我們將什麼都不是。所以,我們應該熱愛故土,熱愛國家,念念不忘,無論何種原因都不能改變。想想當下歐洲的難民,他們居無定所,食無保障,還受人歧視,自然會天天想念自己的國家,可大多數的難民是被逼迫出走的,因為他們的國家正經受戰火的蹂躪,一時無法回得去,這是何等痛苦和悲傷。阿拉伯世界政府倒臺,給中國人的警醒: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

生活中,有人給過別人一點兒微不足道的恩,喜歡掛在嘴邊上,其實大可不必。如果施恩者常常唸叨,反而適得其反,有違施恩之初衷。福來福往,人施恩於人,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對別人之恩,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銘記於心的,忘恩負義之人畢竟是少數,這樣的人你給他施再多的恩,他都覺得是應該的,而且故意會忘掉。

施恩莫記,受恩莫忘

施恩不記。我娘一生喜歡助人,且不求回報。"人人都有難處,能幫就儘量幫一下。"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小時候,有人到我們村挨門挨戶討吃的。有人家看見討飯的過來了,趕緊關門,故意放狗。我娘卻不這樣,找只乾淨的碗,盛上一大碗飯,還會夾些菜在上面,讓我將其客氣送到門外。要是我家的狗二黃叫了幾聲,她就會揮起打狗棍,把它趕走。鄰居李寶朝患肺病需要營養,我家只要買了肉,她就會悄悄送去幾兩瘦肉,直到寶朝去世,他老太婆告訴我們才知道此事。娘在世時,從未給我們說過。

受恩莫忘。我娘施恩於人的事從不提起,每當別人提起,總是一笑而過,故意說不記得了。她去世七年了,我每次回故鄉,常有人告訴我,他家最困難時是娘接濟過他們,現在都沒還。倒是受恩之事,娘定會記得清清楚楚,且念念不忘。我家建新房,要到鄰鎮毗鄰湖南的登官村買米。父親是主勞力,無法走開,兒女其時都小,只得娘去。每次當天下午去買好米,晚上住在遠房老表家。第二天清晨返回,他家兒子水生見娘瘦弱的雙肩挑這麼重的擔子,走這麼遠的山路,不慌於心不忍,他每次都要熱心送娘一段路,有時還直接送到我家,連口水都未喝就返回了。娘從此記著水生的恩,常唸叨著要去登官報答。可她因腿疾直到去世也未成,但臨終前一再交代兒女,一定要幫她完成此願。娘去世一週年後,我在南京常夢到她的叮囑,趁回家休假之際,特意和二哥專門去了一趟登官村,找到水生,表達了全家的謝意,還了娘之願。

施恩莫記,受恩莫忘

不過,施與受,有時並不是同等的。能力大一點,可多施於人,常施於人;能力小一點,往往受的機會多一些,施的機會少一些。但施與受,並不是指金錢的多與少,也不是事情大與小,有時往往一句溫暖的話,有時是不經意的一次幫扶,有時也許是救助於危難之時。正如那兩隻普通的燒餅,施的正是人飢餓之時,急需之時,讓人一生難忘。但施的人往往沒有要求受的人立馬相報,一定相報,全憑良心使然。

當然,我始終認為,受恩一定不能忘,就像我娘一樣,自己沒有機會去報答,交代兒女也要去完成。我們一定要記住,別人給一個擁抱,一定要回之一個微笑;收到一個禮物,還一個人情;被資助,被提攜,被關照,被力挺,被人引出衚衕,等等,我們眼前要做的就是記在心裡。如果有一日,對方有什麼困難,或正好你能幫他,就儘可加倍還給人家,正如這個"搶燒餅"的小男孩,當年攤主用善良點亮愛心,給了他尊嚴,解了他燃眉之急。今天,小男孩如羊跪乳,不僅解了攤主之難,還治好其病。

有恩不忘,施恩不記,世界就會由此變得和諧起來,人與人之間也會更加純潔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