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鐵板燒」,心靜無所謂冷與熱

四處“鐵板燒”,心靜無所謂冷與熱

●李根萍

"夏日風光,千里清蒸,萬里紅燒。望舉國上下,熱浪濤濤。各個街角,基本烤焦。屋內桑拿,汗水洗澡。躺下更是鐵板燒……"今年似乎較往年熱得更早,端午節過後,氣溫居高不下,火球高懸,熱得泡在水裡不想上來。

四處“鐵板燒”,心靜無所謂冷與熱

不由想起一個典故:相傳古時有一僧人向洞山禪師請教:"大師,寒來暑到,如何迴避?"洞山禪師答道:"到了那無寒無暑的境地就可以了。"

久久揣摩禪師話中之意,原來是要心靜,心真正靜了下來,就會自然覺得涼,即無所謂天氣的冷熱了。

心一動,世間萬物跟著生起,紛紛攘攘,無時或了;心一靜,浮蕩人生復歸平靜,紛爭遁形,塵勞消跡。心的動態千差萬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心的靜態是"涅槃寂靜"。所謂"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世間不管如何差別動亂,在悟道的人看起來,千差萬別仍然歸於平等,動亂顛倒終亦歸於寂靜。

可天天為生計忙碌又奔波的凡夫俗子,如何靜下心來,達到無寒無暑之境界呢?

四處“鐵板燒”,心靜無所謂冷與熱

灼人的烈日下,每天在單位偌大的院子裡,都能見到辛勤駝背的老花工。他頭戴破草帽,肩搭舊毛巾,手握大剪刀,不急不忙地修剪著路邊的雜葉斜枝,似乎全忘了眼前的逼人窒息的酷熱。就連中午,他也一刻不停歇,依然節奏有力地揮舞著大剪刀,執著履行自己的職責。

他怎麼會一點都不覺得熱呢?真令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一次,我故意在他面前停下來,向他問起這個問題。他好不容易停下手中的剪刀,用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珠,爽朗地笑著說:"靜下心來,專注幹好手中的事,就不覺得熱了。"

瞬間,駝背的老花工這番頗具哲理的話讓我茅塞頓開。當前,中國的社會正處一個經濟快速向前發展的時期,社會中既存在著真善美,但同時也有著假惡醜,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無時不受著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以及社會中各種光怪陸離現象的刺激與影響,尤其是受信仰缺失、道德滑坡、金錢至上的影響,人心難靜,稍不注意就會迷失自己,行差踏錯,甚至墮入深淵……

四處“鐵板燒”,心靜無所謂冷與熱

不可否認,想要真正靜下心來,達到無寒無暑的境地,的確不是一件易事,很多人就因把握不好"冷"與"熱"的度,盲目隨流,因此交過不少"學費",甚至還留下終生的遺憾。從近兩年破獲的電信詐騙案來看,罪犯大都市年輕人,好多還是大學生。

生活就像淋浴,方向轉錯,水深火熱。

心亂,一切亂。總會有人說你好,會有人說你不好,但只要我們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就不必執著於他人的評判。無須看別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討好別人,那樣會使自己活得更累。當有人對你施不敬的言語,請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起煩惱。因為這些言語改變不了事實,卻可能攪亂你的心。心靜,一切安好。

四處“鐵板燒”,心靜無所謂冷與熱

一座寺院中有個小和尚,十年間,他每天要翻過兩座山,走崎嶇的路,用肩扛回很重的物品。可他每天都比另外幾個買鹽、路近又平坦的小和尚回來得早。

方丈奇怪地問他這是為何?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裡只有目標,沒有道路了!"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

四處“鐵板燒”,心靜無所謂冷與熱

無論是幹事,還是做人,都應學學這位老花工和玄奘法師,不管眼前酷熱如何逼人,任務多重,首要的是心要靜下來,牢記目標,忘卻周圍一切的境況,專注幹好正在乾的事情,自然就忘記身旁的冷熱,不懼路途的遙遠了。其次,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定準自己努力的目標,樹立努力奮鬥的精神和人格信念,只有恪守人格信念,才會不被眼前誘惑所惑,不被腳下的路障所絆,才能保持清醒勇往直前。此外,還會學會清心寡慾。常言道:慾海無邊。老花工如未淡欲,他隨便與過路的人一比,手中的剪刀就無力端起了,烈日的午間自然也不會見到他的身影。小和尚如果有功利思想,就會失去心中的目標,更不可能寒來暑去比別人回來得早。

四處“鐵板燒”,心靜無所謂冷與熱

人生浮浮沉沉,若能淡然處之,生活就會展現優雅的笑容。活得淡泊,方能平和;心態平和,方能致遠。人生的許多檔次,不在於外在的包裝,而在於內心的品質;人生的許多境界,不在於跟隨,而在於嘗試;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於千上萬水,而在於咫尺之間。

要想達到無寒無暑的境界,還需快刀清除頭腦中不切實際的胡思雜念和不切實際的妒忌攀比,在"熱"的時候不盲目隨流,始終做一個清醒的智者,有條不紊順應其自然的"熱度";在冷的時候不萎靡消沉,凝得住心,定得住神,再大的誘惑都不亂半寸方步,順應身旁自然的寒冷。

人生歷練到了這個境界,方能真正做到連冷帶熱全忘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