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李根萍

"咯咯哩——"黎明时分,接连几天竟被鸡打鸣吵醒。久居钢筋水泥森林中,能听到这种久违的亲切的音声,真是惊奇又惊喜。开始还以为听错了,或是在做梦,但仔细听听,的确是真的,或许是后面住这幢旧楼的人在屋顶上养了鸡。窗帘的缝隙透进一丝丝亮光,闻着这一声声高亢昂扬的鸡鸣,不由想起父亲,忆起他闻鸡出门,为家人生计而奔波的艰难岁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父亲是个老师,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那时农村学校的教师工次极低,他每月工资仅33元,7个儿女尚小,天天要吃要喝,生活甚是拮据。文革动乱时期,造反夺权,串联打架,父亲一概不参与。学生无心念书,学校只好停课,父亲干脆回了家。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遍地是乌金,满山淌茶油。这话形容的是家乡两个知名的特产:做饭烧的炭和炒菜用的茶油。家乡古镇下埠地处湘赣边界,满山满岭是茶树,榨坊常年飘着茶油香,山上四处可挖到乌黑的煤,家乡人称为炭。毗邻湖南醴陵的老表都喜欢来镇里的五四煤矿买炭烧,家门口那条韶井公路上,天天都有操着湖南口音的人,推着满车炭往回赶。乡亲们发现这商机,争相将炭运到当地去卖,赚点辛苦的运费,称之为"打醴陵卖炭"。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那个年代交通工具十分落后,全靠原始的独轮车。这种车在赣西农村四处可见,运炭驭粮,推柴送肥,全仰仗它。造这种土车需要两根弧形的樟木或杂木做车架,中间和顶头部位用横杠交叉相连,前面称之为车把手,后面的车架上各装两个打圆孔的"耳朵",让木轱辘的轴套进去。车架弧形突出部有两个木支撑,俗称撑脚,确保车子保持平衡。在车架上部的卡槽里,再放个篾织的长方形车篓,用来装货。平路推车,重量全压在肩头的扁担上,没有一股子力气,是推不动重车的。唯独下坡时可省些力,但需要撑稳车的方向和平衡,弄不好会翻车,将车篓里的东西撒落一地。

父亲正值壮年,有的是力气,见乡亲们打醴陵卖炭,也想试试,赚点钱补贴家用。一般头天下午,父亲独自到距家10公里外的五四煤矿,买回一车的好炭,天黑前推回山村,停放在自家的院子里。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咯咯哩——"第二天凌晨三点左右,公鸡报晓,父亲无需母亲叫醒,几乎与鸡鸣同时起床。在自然界里,除了鸡叫,还有猫鼠昼伏夜出,牵牛花破晓开放,青蛙冬眠春晓,大雁南来北往等与昼夜交替和四季变更密切相关的生物现象,人们把生物这种测定时间的本领通称为"生物钟"。父亲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这个点就会自然而然醒来。如今看来,主要是生活所迫的原因,家庭的担子压得他每晚难以安睡。

昏暗的煤油灯下,父亲装上一布袋红薯,拉开堂屋的两扇大门,将其挂在车把上。回到厨房,他一边麻利地洗漱,一边叫着二姐的乳名。二姐要陪他同去,主要任务是让她在前面拉绳子,即将绳子一端拴在车架顶部,一头勒在肩上,抓在手里,弓着背用劲地向前拉,这样可省不少力气,尤其是上坡。二姐才八岁,正是贪睡的年龄,常常睡眼惺忪抓着绳子,走着走着就睡着了。父亲怕车轮子碰伤二姐的脚,常常在后面不停地喊醒她。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残星高悬,山路弯弯。父亲推着车子,二姐走在前面,借助微弱的星光上路了。出了夏家源,进入罗家源,过了樟抱枫,翻过了洪水坳,天仍未亮。前面就是邻镇老关了,二姐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她那双小脚实在走不动了,尤其是脚板底隐隐生痛。为赶早让炭卖个好价钱,父亲这个时候不想休息,就鼓励二姐坚持一会,等天亮后再找个地方歇脚。

过了老关镇,前面就进入了湖南地界,这时天开始露鱼肚白了,父亲有些累了,就在八里坳停了下来。他靠在路旁树下,用毛巾擦拭脸上的汗珠,随手从车把上掏出两个冷红薯,一个递给二姐,一个塞进自己的嘴里。那时没什么讲究,这么远的路程从不带水,实在渴了就到路边人家讨口,多是到路旁的池塘里,用手捧点水喝几口就行。有天路上突降大雪,狂风四起,二姐在前面冻得呜呜直哭,父亲怕她冻病了,赶忙找了个废旧的房子,捡点柴火点着,让二姐全身烤暖和才继续赶路。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独轮车吱吱呀呀,一路宛如哼着小曲,慢悠悠地在山路小道上行走。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浪漫,可当时对父亲和二姐来说,根本无心去听这节奏有力的车轮声,心里只想早点赶到目的地,让这车炭卖个好价钱。"卖炭得钱何时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后来我上初中,有篇《卖炭翁》的课文,陡然让我想起父亲,他也曾是个卖炭翁,只是他卖的是煤,而不是木炭,可其艰辛和无奈甚是相似。

父亲推着100多斤的炭,跋涉60多公里,上午10左右,终于到了目的地——醴陵阳三石。当时这里是个小镇。莫道君行早,更是早行人。镇上已有几个来卖炭的同乡,见面后相互点头笑了笑,算是打招呼。当地来买炭的人很多,父亲车子刚停下,立马就有人来问价。二姐嘴甜,见人就说:叔叔伯伯,买我们的吧。对方见这对父女不容易,总是多给点钱将炭收了。除掉成本,一次可赚个四五元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天,父亲刚到阳三石放下车,还来不及喘口气,两个造反派正好干仗,啪的一声枪响,子弹在耳边呼啸,父亲被人流挤出好远后,这时才想起二姐和自己这车炭,赶忙往回找,二姐尽管同样受到惊吓,但她人小鬼精,怕这车炭被人推走,人蹲在路旁的树下,手中仍紧紧拉着绳子。父亲找回来后,见女儿和这车炭安然无恙,倏地眼睛里闪出了泪花,破例给二姐买了个柚子吃,直到今天,二姐还说那天吃的这个柚子特别甜。可我听着这个故事,心里全是酸酸的。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父亲往回赶的路上推着是空车,自然轻松多了。二姐要是走不动了,父亲就会让她爬上车,坐在车篓里,让她这双小脚休息一会。往返130多里路,下午5点左右,父女俩就回到了山村。

楼西残月尚胧明,中禁鸡人报晓声。那时家里没有钟掌握时间,更没有手表,父亲起早干活全是听鸡打鸣。家里那只大公鸡一亮嗓子,他就会一跃而起,开始一天的忙碌。常常是我睡着了,父亲才回来,早上醒来后,父亲早闻鸡出门了。除了打醴陵卖炭,父亲更多的是去湖南边界地带赶集,这些地方的集市上物产丰富,价格便宜。记得他常去几个地方,一个是黄土岭,一个是官陂。这两个地方距离我家来回都有百余公里,全是高低不平的山路,同样是鸡叫头遍就是出发,想想其艰辛不必赘言。

印象中,父亲去黄土岭赶集,多是去买黄豆,因为豆子比大米便宜多了。为了不让儿女们饿着肚子,父亲想了不少办法,买黄豆就是其中之一。黄豆买回来了,做成菜吃,也可放锅中炒熟,给我们当零食吃,还可磨成豆腐,做成豆浆吃……在那个饥饿年代,家中有豆子吃,可是上等的美食和美味了。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吱吱呀呀,父亲闻鸡出门,迈着坚实的步子,推着家中这辆独轮车,送走了春夏秋冬,推回了一车车幸福,变成了一缕缕温暖,把儿女们一个个抚养长大,而我们成了放飞的鸽子,全都飞出了山村,唯独留了他和母亲。后来,父亲不需起早出门干活了,可他只要听到鸡鸣,还会下意识起床,犹如战士听到军号……

遍地关山常翻越,为家辛苦为家忙。几十年闻鸡出门,独轮车将父亲的身体彻底累垮了。他很早就有干嗽毛病,常常人未见,就能听到他的咳嗽声,原来是因劳累过度,患了轻度的肺结核病,直到74岁住院才查出病因。可这个年纪吃抗结核药,身体根本吃不消,导致并发了胸包积液,彻底将他这个硬汉子击垮,走路都喘不上气来,用医生的话说,父亲每走一点,犹如背着几十斤东西上楼,可谓苦不堪言。

8年前的5月20日,父亲或许是真的累了,或许是对病魔妥协了,去了另一个世界。

父亲,天堂里可有鸡打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平凡忙碌一生的父亲,在山村或许他就像飞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痕,只有一点痕迹存在。但对于我们儿女来说,一生忙碌的父亲,尽管普通而又平凡,却似山上一棵棵大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他的仁慈和大爱,永远温暖着我们,激励我们。

"咯咯哩——"如今每当听到鸡打鸣,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父亲。但愿天堂里没有鸡打鸣,没有独轮车,没有病痛,父亲实在太累了,该安心歇息了——因为儿女们现在都过上了他所盼望的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