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在洛川、白水、宜君三縣交界的地方,洛河蜿蜒流過,寂靜的村莊在山水間掩映。

洛河岸邊,有個古老的小村叫吉士堡,是宜君縣一個“雞鳴三縣”的小山村,過了洛河就是洛川和白水。

這裡沒有都市的紛擾,至今依然清寂,靜謐,古樸,猶如世外桃園。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靄靄煙村,小路彎彎,迷人的鄉村風物,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

這鄉間野外的山村意境,令人如沐春光,心緒閒適。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村莊依山傍河,綠樹掩映,錯落有致。遍佈的石牆,石窯是吉士堡的特色。這裡的氣候溫潤,川道里莊稼收成還不錯,村裡的祖祖輩輩在這裡男耕女織,春播秋收,放牛放羊,挑水洗衣,挖藥打柴,玩耍嬉水,乘涼話古,自給自足,一派田園風光。

在過去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裡,旱塬上打不下糧食,這裡卻是吃喝不愁,這樣的村落,的確是百姓休養生息的好地方。

那時候,村裡人為了防土匪,築城堡,挖地道,據險而守,可進可退,保衛著自己的家園。

時光荏苒,歲月滄桑。

後來這裡因交通不便,移民搬遷,好多人離開這裡住到塬上,年輕人嚮往外面的世界,紛紛外出謀生。

這裡漸漸變得蕭條了,破落了,被遺忘了。老村落依然安靜地屹立著。

世事難料,時過境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據當地村民講,古士堡已有五百多年曆史了,這裡有數十戶人家,大都姓賀,他們的先祖究竟是從哪遷移落到此地,無據可考,後人也說不清楚。在那個久遠的年代,吉士堡的先民能到這裡拓土墾荒,繁衍生息,過著田園生活,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舊社會,這裡曾是南來北往的鄉民,商販路過的地方,有馱鹽的,販貨的,趕集的,串親戚的,。。。。。。那時候,緊鄰一河之隔的另兩個村子,有大戶人家開的酒坊,粉坊,藥鋪,私塾,驛站,吉士堡修了老爺廟,祈求風調雨順,洛河川道兩岸在這裡.也算是熱熱鬧鬧的。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這裡有一個洛河石魚的傳說:村前的洛河中間有一塊突出的大石頭,遠遠看去像一條大石魚。有一年夏季暴雨,洛河水猛漲,河水湍急洶湧,河裡一條大黑魚在水中逆水而遊,兇猛的河水在這裡遇到大黑魚時,河水就變得溫順平緩了,河水緩緩流淌……後來,這條大黑魚就變成了石魚,靜靜地臥在河中,佑護著這裡的人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暮靄中,河水流淌,小村入畫,寂靜安祥,頗有田園意境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牧歸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這裡還有一個撲朔迷離的故事,民國時,村裡來了個帶槍的漢子,不知是哪部分的,這漢子看上村裡的一個漂亮女子,在村裡住了些時日,一天,有人朝這漢子背後開了一槍,漢子倒下了。。。。這故事也沒結局,這事是個謎,讓好多記事的村裡人一直耿耿於懷。。。。。。到底是誰打的這一槍,為啥要打,敵人?情仇?。。。。。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這座簡易石橋是七十年代國家修建通往延安的鐵路時臨時修的,往工地運送物資用。鐵路離吉士堡不遠的地方而過。

修橋之前,這裡有渡口,洛河兩岸的人們趕集過往都靠擺渡過河。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鐵路橋站在村子就能看到。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以前的老爺廟,廟裡過去有3尊佛像,有石碑。是村民祭祀求神的地方。現在佛像都毀損了。

後來大殿改成學校。門楣、磚雕、樑棟至今尚存。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簷下的磚雕,這在過去全是手工的,細膩精緻,磚雕上刻著民國五年三月二十日。一看就有歷史,有故事。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村民介紹,"村裡的老院子都修的講究,家家都有門房,院子東西兩邊蓋有廈子(方言,即廂房),然後是側房,後院就是窯洞,有的人家還在窯背上還蓋石板房。”

過去沒有磚,人們就地選材,硬是用石頭建起自己遮風擋雨的家園,可見過去的人們多麼勤勞和智慧,世世代代傳承著黃土地的石頭建築文化。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一戶人家的門樓,門楣上刻的“耕讀”二字清晰有力,莊重,大概是讀書人家吧。耕田,讀書可是舊時文化的傳統,傳家之訓,主人的理想可想而知。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村裡,到處都是石壘的牆,像是石頭城。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物是人非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上鎖的木門仍在,已老舊斑駁。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拴馬樁,殘垣斷壁歷歷在目,彷彿默默訴說小山村的往事。

站在這裡,感到這裡有一種厚重的歷史。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如今,山鄉鉅變,道路通訊便捷,年輕人不甘農村的寂寞,他們紛紛背井離鄉湧向外面的精彩世界尋找自己的位置,傳統的鄉土農耕文化衰落了,老的村落漸漸在消亡。

而城裡面的人又聲稱,受夠了城市裡的喧囂,紛擾,嚮往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想返樸歸真,充其量也只是開車到此一遊,圖個新鮮,發洩一通罷了。誰能真正地靜下來,用心感受這山村遺風之美呢。

時代和觀念和從前不一樣了,生活的壓力讓人不堪重負,能有幾人懷著恬淡的心,享受陶淵明詩情畫意般的田園生活呢?

“雞鳴三縣”的小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