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收費=獲取知識?這樣的「知識捷徑」真的存在嗎?|觀點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從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的2016年開始,如知乎、喜馬拉雅FM、在行、邏輯思維等眾多平臺開始打造和提供各種類型的知識付費產品和形態,在此過程中,大量內容提供者獲得了顯著收益,而一些優質的平臺則迅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知識付費一度成了當今互聯網生態中的熱門詞彙。2018年,知識付費卻又有了新的說法,比如知識付費已經成了過去式,知識付費是以售賣知識的名義透支網民消費。眾說紛紜背後,為何這一新興模式依然擁有大量擁躉,通過傳統讀者瞭解或不瞭解的渠道買單並趨之若鶩?如果知識付費是傳統渠道在互聯網新時期的積極轉型,那麼它的未來之路究竟能走多長?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在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得先釐清知識付費的邊界。依我的理解,所謂的知識付費,就是經驗或者體驗在教育過程中最終變現的過程,從廣義上來說,它包括了傳統的在線教育模式,而現在被廣為討論的知識付費方式,更多是一種對於碎片時間的管理利用,相較於有著更加嚴格教研體系的在線教育,它的目標受眾並不是為了通過某場考試或者取得某張證書的考生。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他們付費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美好的生活。所以在本文中討論的知識付費的主體,基本屬於線上教育——在線付費——知識變現

的在線付費環節。

從本世紀初大熱的百家講壇到《窮爸爸富爸爸》等百萬級暢銷書,在知識付費之前,離開傳統教育體制後的成年人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來自大眾出版傳媒領域,而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在改變大眾生活模式的同時,也改造了大眾的消費模式,從網文平臺的付費閱讀、在線流媒體的付費會員到直播平臺的瘋狂打賞,敏銳的內容製造者開始嗅到了新消費模式逐漸成熟的氣息。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豆瓣時間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羅輯思維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如果說,知識付費打破了時空壁壘和人際之間交流的限制,那是不是意味著類似於出版業、傳統媒體等傳統的內容提供者在當下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當下的知識付費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優質內容的稀缺性導致許多平臺的資源高度集中於頭部內容,名家、紅人的效應能給平臺產生巨大的收益,但同時也擠壓了大量基層內容提供者的生存空間,當收益無法匹配需求時,內容提供者也會選擇離開平臺。與此同時,根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大量劣質內容的出現正在損耗消費者的耐心,而內容是知識付費的核心賣點,作為新興的消費領域,知識付費模式依然處於一種混沌的競爭狀態之中,這個產業的不斷細分和規範,可能需要一段相對漫長的時間。

“濃縮性”究竟是一件好事嗎?

除此之外,知識付費的優勢在於它提供內容的濃縮性:在幾分鐘的節目裡提煉一本書或一部電影的核心內容,在有限的時間裡教授用戶生活、理財的小技巧和相關經驗,這種看似捷徑的知識獲取可以利用很多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完成。

事實上,瞭解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甚至於生活模式的學習和改變,都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體驗和感知,而知識付費中倡導的 “知識捷徑”其實並不存在,反而可能使用戶陷入一種邏輯誤區,以為付過費得到的內容就已經變成了自己掌握的技能,陷入一種坐井觀天的困境,而在一些問答平臺,高度同質化的社群則已經顯現出這種弊端。

正如前文所言,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對知識付費的認可本質上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目前知識付費市場的冷和熱,正是它的優勢和弊端的集中顯現。知識付費中所售賣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工具,工具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工具後,我們能改變些什麼,這才是付費群眾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知识付费:收费=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捷径”真的存在吗?|观点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掃描左邊可進入微店

文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