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發一年美方仍在尋找章瑩穎 最後失聯地點將建紀念花壇

洪領事進一步闡述了中國駐芝加哥領事館對此事件的態度。一方面表達了中國駐芝加哥領事館及社會對此事件的關注,表達了對儘快破案的急切心情,另一方面建議美方提起對此事件的重視,並希望能最終對罪犯進行嚴懲。

2017年6月9日下午,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中國留學生章瑩穎乘坐巴士前往校外公寓簽署租約,途中搭乘一輛黑色轎車,上了車繼而失去蹤跡。

案發一年美方仍在尋找章瑩穎 最後失聯地點將建紀念花壇

洪磊總領事:希望兇手早日得到嚴懲

在視頻發言中,洪磊表示,今天(當地時間6月9日)我們為瑩穎祈福,為瑩穎的家人祈福。希望他們走出傷痛。我們為社會正義祈願,希望兇手早日得到嚴懲。

洪磊稱,事發第一時間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就向瑩穎的家人轉達慰問,促請美方展開調查,依法追究,伸張正義。“我和我的同事們多次前往香檳,促推美方開展調查,偵破案件,搜尋瑩穎,依法對兇手進行懲處。”

洪磊稱,可以告慰的是,嫌犯已經被抓獲。司法程序正在向前推進,兇手必將遭到嚴懲,還瑩穎和家人一個公道。

在發言的最後,洪領事還提醒中國學生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希望留學生加強自我防護意識,自我保護能力,相互關照,遠離傷害。

警方代表:加緊對案件調查

在當天的祈福活動上,負責章瑩穎事件的當地警方代表馬修·麥裡克也上臺發言。他表示,無法對瑩穎失蹤那天發生的事情做出任何改變,但是自己能做的就是加緊對案件進行調查,不懈地為瑩穎和她的家人追求正義。

在章瑩穎失聯之後,有社會愛心人士在瑩穎最後一次出現的樹前捐助建立了一個花壇,為瑩穎祈福。在同學校以及厄巴納市討論之後,中國學生志願者將會和學校合作,共同完成對花壇的翻新與完善,並在建成後定期維護。

該聯合會主席景繼恆(音譯)表示:“希望通過舉辦這一活動紀念章瑩穎,並傳達對她家人的支持,章瑩穎也將永遠被我們銘記。”

據伊利諾伊州當地媒體《新聞公報》報道,該聯合會希望在章瑩穎最後失聯的地點,也就是古德溫大街和克拉克街道間的公交車站周圍建一個永久性的花園。報道稱,在過去的12個月,很多好心人一直在一棵樹下放置鮮花為章瑩穎祈福,因此讓聯合會萌生了建造花園的念頭。

案發一年美方仍在尋找章瑩穎 最後失聯地點將建紀念花壇

理想結果是嫌犯被判死刑

當地時間6月9日,章瑩穎的援助律師王志東也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對於瑩穎的家人來講,在沒有找到瑩穎下落之前,每一天都是慘痛的煎熬,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我們現在唯一能夠希望的,就是最終審判的結果是判嫌犯有罪,並以死刑量刑,給瑩穎家人一個公正和正義的交代。

王志東坦言,目前章瑩穎案的調查並沒有突破性的進展。而對於嫌犯克里斯滕森是否能夠判處死刑,現在也不好評論,理想的結果是嫌犯被判有罪,而量刑是死刑。

2018年1月19日,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公佈了美國司法部長的決定——對章瑩穎綁架致死案的嫌犯克里斯騰森以死刑罪起訴。王志東表示,這一決定表明,美國高層聯邦檢察官員認為嫌犯的作案有預謀,手段殘忍,情節惡劣,應當以最嚴厲的罪名起訴。

此外,今年2月,美國地方法院確定將章瑩穎案審判推遲到2019年4月。在此之前,克里斯滕森將繼續被看押在監獄中。

事實上,章瑩穎案審判日期已被多次延遲。章瑩穎父親章榮高2月曾對美方的決定表示不滿,稱不能理解“極其殘忍的嫌犯”為什麼可以被推遲審判。章瑩穎家人希望能在2019年4月返回美國,參加對克里斯滕森的審判。而在離開美國前,章瑩穎的家人希望克里斯滕森的家人能說服克里斯滕森,講出章瑩穎的下落。

案發一年美方仍在尋找章瑩穎 最後失聯地點將建紀念花壇

“每一個細節都是難點”

王志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美國刑事審判,特別是對於以死刑罪來審判的過程來說,一個審判拖上一年多甚至更長時間很常見。

“被告的律師團隊曾經幾次要求審判延期,最後一次提出延期是在美國司法部決定這個案子以死刑罪起訴。最終,法官裁定的審判時間比辯方要求的時間短,比檢方要求的時間長,是一個折中的方案,當然實際上更接近辯方要求的時間。”王志東強調,這樣的時間安排沒有偏向於檢方或辯方。辯方需要足夠的時間提出所有證據、質疑,在法律程序上需要保證他們有這樣的權利。

對於這一案件的難點,王志東表示,每一個細節都是難點。“要判一個人有罪,需要證明所有的環節,需要檢方在審判的過程當中完勝。如果檢方有任何疏忽或者漏洞,被告都有可能被判無罪。”

案發一年美方仍在尋找章瑩穎 最後失聯地點將建紀念花壇

章瑩穎男友:最大期望是找到並把她帶回家

此外,侯霄霖表示絕不會放棄尋找章瑩穎,“我們最大的期望永遠都是找到瑩穎並把她帶回家。我們希望警方不要停止搜索,我們希望人們繼續關注此事並提供線索。除非找到瑩穎,否則我們絕不會放棄。無論她現在在哪裡,我們都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重聚。”

王志東表示,一週年過去了,當地留學生也更加警惕,但是不得不說章瑩穎案是一件孤立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