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王功權:業務轉型,有哪些基本準則要遵守?

观点|王功权:业务转型,有哪些基本准则要遵守?

观点|王功权:业务转型,有哪些基本准则要遵守?

小海按:消費領域目前處於轉型期,有機遇也有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在大方向上不能犯糊塗,“道”上錯了,再怎麼調整“術”,也很難衝出困境。因此,創業者在一些大的維度上必須認真考慮,仔細分析,少犯錯誤。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維度是“客戶群體”,就消費領域來說,這一群體就是“新中產”。 那麼,創業者必須考慮哪些大的維度?“新中產”這一客戶群體有什麼新的變化和特點?同時,又該如何正確理解“轉型期”這一過渡階段?

观点|王功权:业务转型,有哪些基本准则要遵守?

文 / 黑馬學院

來源 / i黑馬(ID:heima_ying)

1

創業必須考慮的六個維度

1、國際市場

國際市場正在發生一些變化,這需要我們時刻關注。分析國際市場時,可以從關稅、政策准入、政府補貼、勞工權利、福利待遇、環境保護等方面入手,就大的趨勢來說,中國國際化的腳步並非停滯不前,而是持續往前走,比如開始允許外資進入中國股票市場等。

國際市場之所以是一個重要的維度,是因為有些賺錢的項目或者說好生意,在國際一體化的背景下,很有可能迅速貶值,變得不賺錢。就消費領域而言,在國際化的趨勢下,有機會,同時也有顛覆——原來受政策保護的地方,當國際市場進一步開放後,往往會面臨更強勁的衝擊。

因此,創業者轉型也好,避免危險也好,尋找機會也好,都一定要站在國際市場的角度

,去考慮自己的創業項目。比方說,可以觀察和分析消費者喜歡在海淘上購買什麼產品,那麼當關稅降低,這些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後,哪些產品會受到衝擊。

2、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是中國的現狀之一,它帶來的問題有時候特別猛烈,創業者一定要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維度去考慮。產能過剩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正常的去產能,把一些落後的、過剩的產能關閉掉、淘汰掉。但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即有些產能很難去掉。

比如中國酒店行業,其中三、四星級酒店的產能是嚴重過剩的,而因為一些原因,這部分酒店又沒辦法去掉,改成別的也很難。面對這種情況,身處其中的創業者是不是就得考慮轉型,或者變換自己的商業模式等等,產能過剩帶來的一些問題,是需要創業者去仔細思考和分析的。

3、傳播

最近兩三年,傳播的手段和途徑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原來有效的媒體覆蓋和銷售渠道,現在都不太好使了。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之前很多大流量的OTA,效果也不如往昔。它掌握著大量的用戶,但又收很高的錢,你不做,用戶抓不著;你做的話,轉化率非常低,這幾乎成了一個兩難的問題。

因此,在銷售渠道、銷售方式、品牌營銷等整個傳播發生鉅變的時候,創業者必須基於自己的項目在這個維度上多加考慮,避免走上歪路和不必要的損失。

4、技術革命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現在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乃至區塊鏈,這些技術上的革新一直對各個領域有著非常大的衝擊。

五十年前,銀行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今天中國的移動支付會那麼發達,隨隨便便就能用手機掃碼付錢。技術變革是不可逆的,它會造成無數新的可能,同時也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讓許多原來很好的領域瞬間改變,所以,創業者創業時一定要把技術這個維度考慮進去。

5、商業巨頭

很多企業在高速發展時,如果一個商業巨頭看中了你的模式,往往會導致兩個後果——要麼併購了你;要麼抄襲你的模式,用龐大的資金和流量,迅速趕超你。這種現象的存在,其實很影響企業的創新。

巨頭壟斷裡最嚴重的是信用壟斷,會激發出腐敗和惡。舉個例子,華爾街的一小部分大型金融機構,就已經進入到了信用壟斷的階段。它們如果宣稱某些金融產品及衍生產品很好,並要賣它,消費者和關聯方會百分百相信並付諸行動。這種放棄了論證、思考和質疑的無條件信任,就是信用壟斷,它讓壟斷者有了不負責任的欺詐的可能。

不過事情得分兩面說,商業巨頭也有它好的一面,比如物流行業,消費者往往要為這個中間環節花費巨大成本,且這個中間環節本身在效率和資源配置上就不太好,而想要改變整個物流行業的生態,除了商業巨頭,其他企業根本無法做到。話回過頭來說,在商業巨頭已經存在的情況下,創業者一定要將它納入考慮的維度中去,看看面前的機遇和風險。

6、客戶群體

就消費領域來說,客戶群體就是迅速崛起的“新中產”,我們將在第二部分單獨說這個維度。

2

新中產:正在強勢崛起的群體

在中國,新中產這一群體正在迅速崛起,我們希望它能促進社會穩定並優化社會結構,成為中國最強大的一個群體。通常來講,新中產是指30-45歲,年收入在30萬以上的群體。

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家經濟的增長主要靠三架馬車中的兩架:投資和出口,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則一直比較緩慢。但最近幾年,消費這一塊已經越來越可觀,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新中產的崛起。

之前的消費領域,呈現很嚴重的兩極分化。一極是特別看重品牌,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另一極則是便宜至上。高端的那一極我們先不講,因為畢竟數量極少。低端的那一極則正好拉動了所謂的“屌絲經濟”。這一經濟因為人均消費很低,即使人數規模很大,對經濟的拉動也是有限的。

而“新中產”全然不同,他們表現出了非常強的自主性,注重品牌和品質的結合(性價比),不盲目崇拜品牌,也不簡單地追求便宜貨。

這一群體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更為可觀,並使許多新的品類、品牌有了更多機會,比如小米主打“極致性價比”,海量用戶規模是極致性價比的生存前提,而正是“新中產”人數的不斷上升支撐了小米“極致性價比”的產品戰略。

同時,新中產還表現出很強的自尊和自愛。新中產平均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至少是大學以上,不像上一代,還有沒上過學的。新中產說白了,想不上大學都很難。同時他們還在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我、豐富自我,擁有更多的知識和自主的判斷。

因此,創業者一定要把新中產這一群體研究透徹,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契合這一群體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特徵。如果不把這種差別分析清楚的話,完全是一廂情願地瞎想,你的產品和服務,新中產肯定不會買單。

3

如何正確理解企業的轉型?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於轉型。轉型轉型,轉的是更多是“型”,而不是說要把本來做的行業連根拔起,重新換一種行業。比如說我原來是幹房地產的,今天我想幹醫藥,這不叫轉型。這相當於你在另外一個領域重新創業,或者說,這意味著你在開拓新的業務。

轉型是指在你原有業務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調整。如果是這樣,企業要轉型的話,除了上面說的幾個宏觀維度和消費群體的分析,還要將企業元素和相關元素的邊界拆解開來。你要清楚客戶是誰,銷售是誰,上游是誰,下游是誰,原料是誰等等,把相關元素全部羅列出來。

然後去一個一個地做假設性的破解,比如我原來的收費模式是賣饅頭給你,那我現在如果要轉型,就假設饅頭不賣給你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變化,會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最後在這種假設下,你得出不賣饅頭,送饅頭更好;再比如你賣汽車,你假設自己的上游如果換一家會不會更好,或者假設要讓他提供運輸,那麼應該和他建立怎樣一種商務關係等等。

我舉的這些例子,意在說明你要清楚自己企業及相關的各個元素,然後針對這些不同的元素,一一拆解,嘗試做加法或者減法,看看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看看自己的企業需不需要轉型,該往哪轉型。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轉型過程中,往往原有體系的領導者是變革的最大阻礙,也就是說,創始人比公司其他人更能敏感地察覺出公司存在的問題,但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也經常容易成為變革的最被動、最保守的勢力。所以在解構相關元素時,一定要把創始人自己這個因素暫時撇開,避免主觀性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創始人一定要有敢於變革和轉型的勇氣與決心。

观点|王功权:业务转型,有哪些基本准则要遵守?
观点|王功权:业务转型,有哪些基本准则要遵守?观点|王功权:业务转型,有哪些基本准则要遵守?
观点|王功权:业务转型,有哪些基本准则要遵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