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西藏人口75萬的大市 生產總值達到1310.6億元

日喀則,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外與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接壤,國境線長1753公里,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日喀則2017年人口75萬,轄1個市轄區和17個縣。

說說西藏人口75萬的大市 生產總值達到1310.6億元

日喀則是從古到今的後藏重鎮,藏語稱“溪卡孜”,意為“土地肥美的莊園”。14世紀初期,元順帝的大司徒強曲堅增戰勝薩迦王朝,建立帕竹王朝後,得到元、明王室的庇護,設了13個大宗溪,最後一個宗就叫做桑珠孜(在宗山上修建統治中心桑珠孜宗堡),自此,日喀則的全名稱溪卡桑珠孜,簡稱溪卡孜,漢語譯音為日喀則,這就是日喀則的地名由來。

說說西藏人口75萬的大市 生產總值達到1310.6億元

日喀則市大體處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與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間,境內定日縣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湖。首府桑珠孜區建城已600多年。桑珠孜宗堡和江孜古堡都是曾經的政教中心。有扎什倫布寺、白居寺、薩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廟。有亞東口岸、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定日—崗巴盆地很大,還有吉隆盆地。日喀則喜馬南麓六大名溝被稱為西藏小江南或西藏江南:亞東溝,陳塘溝,嘎瑪溝,絨轄溝,樟木溝,吉隆溝。

說說西藏人口75萬的大市 生產總值達到1310.6億元

日喀則1959年開始民主改革,1959年10月日喀則專區成立,轄11個縣。(當時西藏自治區行政轄七個專區、一個市)。1960年西藏全區基本完成了民主改革。1962年仲巴縣劃歸日喀則專區,1964年日喀則、江孜專區合併為日喀則專區,轄18個縣。

1965年恢復薩嘎、崗巴2縣。拉孜縣由拉孜遷駐曲下。轄18縣。

1968年謝通門縣駐地由通門遷吉丁。

1970年日喀則專區改為日喀則地區,地區駐日喀則縣。轄日喀則、定結(駐江嘎)、拉孜(駐曲下)、聶拉木(駐衝堆)、謝通門(駐吉丁)、仲馬(駐紮東)、康馬、亞東(駐下司馬)、崗巴、南木林、薩迦、定日(駐崗嘎)、吉隆(駐宗嘎)、昂仁、江孜、仁布、白朗(駐洛布窮孜)、薩嘎等18縣。2014年6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日喀則地區,設立地級日喀則市。

說說西藏人口75萬的大市 生產總值達到1310.6億元

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310.6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51億元,增長2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3.3億元,增長13.9%;地方財政收入259億元,增長2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330元,增長1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671元,增長10.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2.0%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

說說西藏人口75萬的大市 生產總值達到1310.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