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湘榮獲國際大獎,與工業機器人之父獲得同一獎項!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7月2日

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宣佈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創始人李澤湘教授

獲得了2019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大獎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Award)

同時

獲得此項殊榮的還有其學生汪滔

這是全球工程技術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李澤湘教授及汪滔是

首次榮獲該獎項的中國學者、企業家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IEEE評審專家委員會表示,頒發這一獎項旨在表彰李澤湘教授及汪滔“為民用無人機的發展及商業化、航空影像技術及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李澤湘教授於2008年被選為IEEE fellow,生涯學術著作被引用次數超過11000次,他聯合建立的工業機械臂數學建模理論是如今工業機器人界最常用的標準模型之一。

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大獎設立於2002年,旨在表彰全球範圍內在機器人及自動化科研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個人或團體。

此前該獎項獲獎者均為歐美、日本的知名大學教授或機器人企業創始人,如工業機器人之父Joseph Engelberger,國際機器人巨頭Fanuc的創始人Seiuemon Inaba,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亞馬遜機器人Kiva 系統的創始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Raffaello D’Andrea,iRobot公司創始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Rodney A. Brooks等。

頒發該獎項的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之一,它下屬的國際技術會議發表了全世界電子和計算機科學領域30%的文獻。IEEE擁有來自175個國家的36萬會員,IEEE Fellow即IEEE院士(會士),為協會最高等級會員,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當選者均為頂尖工程師和科學家。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2014年,李澤湘教授聯合原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高秉強教授,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甘潔教授等一眾優秀的創業導師及固高科技、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發起成立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通過連結香港、內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等資源,充分理解創業者的需求,併為創業者提供從探索期、種子期到天使期等全方位資金支持。

基地專注機器人及相關行業的創業孵化,重點關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機器人系統以及機器人行業應用,通過打造完整的機器人生態體系——“基地+基金”的模式,使被投團隊和企業具備更強的核心競爭優勢,希望能培養更多世界品牌,早日實現科技強國之夢。

目前基地已孵化李群自動化、逸動科技、松靈機器人、胡桃科技、全童科教等企業,在孵項目超過40個。這一切背後是基地創始人李澤湘教授通過科技和教育改變世界的初心。李澤湘教授正在實踐一條獨特的創業孵化道路。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未來全球機器人產業格局將發生鉅變

文:李澤湘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創始人

| 學院派創業公司 |

大概在1999年,我們開始嘗試把實驗室的一些科研成果跟珠三角的產業做一些結合。第一個項目是把機器人的一款控制器應用到裝備製造業。那時,大家都是從外面採購標準裝備,但是隨著中國本土製造業的發展,裝備製造的本土化也就需要提上日程。

在1999年這是一個很新的問題,我們花了差不多5年時間來面向企業做理念推廣、運動控制技術的培訓,同時也讓我們自己的產品逐步成熟起來,大概到2005年運動控制產品才真正發展起來。我們見證了整個深圳乃至珠三角裝備產業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最大的一個體會就是人才的匱乏,當時儘管香港科技大學培養了不錯的一批學生,但是他們大部分還沒畢業就跑到硅谷,或者是到美國的學校去深造了,願意到深圳來的學生很少。

在這個過程中,我在科大的幾個學生通過機器人比賽,以及一些動手的項目,瞭解深圳的產業鏈,看怎麼樣跟深圳的產業鏈融合。包括大疆、逸動和早期的雲洲智能,這些公司都是科技大學的學生跟深圳的產業鏈融合創辦起來的,應該算是一批「學院派創業公司」。

| 發展出自己的生態體系 |

大疆為代表的這批項目起來以後,我們希望能找到更寬闊的一些空間,所以來到了松山湖。

來了松山湖大概做了四五年的時間,李群自動化還有另外一家公司就是在創新團隊的系統裡孵化的。慢慢地我們覺得機器人這個領域在逐漸成熟起來,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孵化的模式我們也有一些瞭解了,所以我們就跟松山湖,還有東莞市政府溝通,能不能把過去這些年我們摸索出來的一些經驗跟產業融合,也包括後面我們逐步熟悉的一些資源,包括一些投資機構,像紅杉,高瓴等等,有沒有可能把這種單個的孵化模式上升為一個系統化的孵化平臺,後來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成立了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原先那種單個的創業團隊可以從科大的實驗室過來,但是一個孵化平臺需要更多的團隊資源,這些資源從哪兒來?我們一方面到國內的各個大學裡面進行宣傳推廣,把這個理念和一些成功案例介紹給大學生,讓他們瞭解大學生也能夠創業,不見得非要到企業工作很長時間,積累很多經驗之後才可以創業。實際上最能創業的時間就是在20多歲的這個時候,這個時候犯一些錯誤也沒關係。

我們也跟大學的教育改革做一些配合,例如與廣東工業大學、東莞理工學院聯合成立了一個機器人學院。設置這個這個學院的時候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做了一些創新,選擇交叉學科的專業的學生,包括設計學院、機械、電子、還有計算機乃至數學。在大學一年級進來以後,我們進行二次招生。第一屆大概招了100多個學生。前面兩年他們在自己的本學校上課,但是我們會涉入很多,一個是整個課程體系,由我們來全部重新設計。寒暑假的時候我們會把這些學生安排到企業,展會,甚至到國外的一些公司、展會去參觀學習,開拓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品位。

在課程裡面我們做了很多改革,以前這些學生要修大概是200多個學分,我們砍掉了1/3。

我們的特點是,加強基礎課程,例如數學;加強動手的課程,基於項目學習的課程,尤其是要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一起通過一個一個的項目去訓練他們的動手能力。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第三個方面就是讓他們從工程師思維轉變成能夠自己去去觀察去發現問題,然後才用交叉的技術來找到解決方案。實際上就是大家在市場上練就的,你能夠怎麼去找到有價值的問題。後面兩年這些學生就全部來到這裡,我們從一些公司請一些工程師來給他們上課,從香港科大請一些老師來給他們上課。現在三年級的學生在這裡已經有一個多學期了。他們在這裡待一個學期,我們感覺他們能夠做的東西比在原來體系裡上四年能夠達到的水平還要高。我們的期望是,這些學生到四年級的時候,通過他的畢業設計能夠成為新一批的創業者。

我們在不斷地挖掘創業的資源,包括到國外的高校、國際機器人大會、科技園區等各種各樣的地方發現人才。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最年輕的創業者大概22歲,年紀最大的是70歲。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我們都很驚訝,這些年輕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的進步,超過了我所見到的任何其他地方的創業團隊的成績。我們與幾個美國芯片公司,像TI、ADI,的工程師團隊有一年兩次的會議,他們也都非常驚訝,這些小年輕在半年裡走過了硅谷等其他地方三年五年才走過的路。

有一次TI公司的CTO過來,我就很驚訝——這麼一個位置很高的高管到深圳來幹嘛?他解釋說,幾年前有一家中國的小公司,老向我們諮詢芯片,我們都沒理他。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突然發現他們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這款芯片的最大客戶了。所以他就想過來看看,到底是為什麼?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那家公司就是大疆。

所以現在不管是大疆也好,還是我們下面的一些小公司也好,只要我們有需求,他們工程師的響應速度都非常快,很多還處在研發階段的一些產品,他們也都很願意提供給我們試用。

我們正在逐步發展出一個自己的生態體系。我們在過去兩年的佈局有工業零部件、工業裝備,像李群自動化、工業機器人、安防設備等等,也有消費產品,而且這幾大類的創業團隊有相互支持,例如固高的控制器設備可能會為李群提供支持,李群的設備又會支持大疆電機產品的生產。接下來我們想在一些高端裝備領域做一些嘗試。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在松山湖

不止有李澤湘和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

在這裡,每5家機器人產業

就有1家是高新技術企業

截至目前

松山湖已聚集300家機器人企業

其中,高企就有61家

李泽湘荣获国际大奖,与工业机器人之父获得同一奖项!

研發平臺,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

和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

檢測機構,省級智能製造裝備檢驗站

和運動控制精密測量實驗室

再到由東莞市政府參與出資的

博實睿德信機器人產業基金

松山湖園區機器人產業生態鏈日漸完善

為產業邁向高端提供生態支持

今年,松山湖更是推出了

更精準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

全面吹響加快打造智能製造產業全生態鏈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號角

未來

松山湖將以更加完善的產業配套

吸引更多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和人才

在園區集聚發展

未來,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