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其崇高的榮譽 永不磨滅的記憶——新中國首屆全國勞模代表大會回眸

极其崇高的荣誉 永不磨灭的记忆——新中国首届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回眸

极其崇高的荣誉 永不磨灭的记忆——新中国首届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回眸

那是一個硝煙尚未散盡的年代,那是一箇中華民族迎來歷史鉅變的時代。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那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為新中國的歷史開啟了時代新篇。

一年後的同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國慶日。一個光榮而耀眼的群體出現在天安門觀禮臺上,同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觀看盛大的閱兵式和遊行慶祝。

他們就是在幾天前剛剛參加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的勞模代表們。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他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範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幹,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繫廣大群眾的橋樑”,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共中央的祝詞,也由此奠定了勞動模範在我國政治經濟生活中極其崇高的榮譽和地位。

歌德說,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在那個百廢待興的1950年召開這次全國性的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也被稱為新中國首屆勞模大會,呈現出了一幅什麼樣的激動人心的盛大圖景?此次大會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本文作者開始了穿越68年的歷史探尋,帶您走進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超高規格

至高無上的榮譽

195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百廢待興。

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取得了全國範圍的偉大勝利,大規模的恢復經濟的建設工作業已開始。

為了表彰部隊中的戰鬥英雄,表揚工人、農民及士兵中的勞動模範,鼓勵全國人民共同效力於解放全部國土,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1950年7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42次會議通過表彰決定,於9月25日在首都同時召開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與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由於兩次會議同時舉行,一些慶祝活動是戰鬥英雄代表與勞動模範代表同時參加的,如無特殊情況,本文將不做詳細區分)。

1950年7月26日的《人民日報》刊載了該決定,並號召“各地應該迅速而認真地進行英雄模範的評選工作”。 9月中旬,被選為模範代表的英模們在各地領導與群眾的歡送下,紛紛踏上了開往首都的列車。

极其崇高的荣誉 永不磨灭的记忆——新中国首届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回眸

這是一條鋪滿紅毯的榮譽之路:勞模專列所到之處,受到了當地黨政機關領導、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與歡送。在北京前門車站廣場上,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及全國性的各人民團體5000餘人齊聚廣場,等候著代表們的專車;中央首長代表董必武、林伯渠、陳雲、聶榮臻、李立三等親自等候迎接英模,並在隨後的歡迎大會上先後致辭。

1950年9月25日下午4點,中央人民政府懷仁堂人頭攢動。為期8天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與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分別拉開序幕。在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上,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朱德副主席,李濟深副主席出席致賀,張瀾副主席的代表章伯鈞也一同出席。參加開幕典禮的還有中央人民政府林伯渠秘書長,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羅榮桓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各部、會、院、署、行首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領導,世界民主青年聯盟代表團及其他外賓。朱德總司令代表主席團,正式宣佈大會開幕。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雲致開幕詞。

正在這時,毛澤東主席親自蒞臨會場。毛主席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大會致祝詞,毛主席在祝詞中,高度評價勞動模範“是全中華民族的模範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幹,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繫廣大群眾的橋樑”,黨中央的祝詞號召大家繼續在戰鬥中學習,向廣大人民學習,對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作出優異的貢獻。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的祝詞給勞模代表帶來莫大的振奮和鼓舞,也彰顯了勞模這一稱號從此將承載共和國極為崇高的榮譽。

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的又一重大特點是會期持續時間長:在長達8天的會議裡,劉少奇副主席、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中央各部門首長等領導分別作了講話或報告。劉少奇副主席在講話中表示:新中國讓勞動人民中有天才、有創造的人才,被重視、被尊敬起來了。

勞模代表們也紛紛上臺報告工作經驗和各地生產情況。先後出席發言的共有54人。勞模代表在講話中紛紛表示:響應中共中央委員會和毛主席的號召,更虛心地在工作中學習,向廣大人民學習,團結一致,為建立強大的國防和強大的經濟力量而奮鬥。

會議第七天是國慶日,代表們受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週年紀念典禮,在天安門觀禮臺觀看盛大的閱兵式。時至今日,每到國慶閱兵,天安門觀禮臺上總會出現勞模代表的身影,這也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勞模群體的一以貫之的重視。

盛大的國慶紀念過後,勞模大會也迎來了尾聲。10月2日下午,全體代表赴故宮出席本次會議主辦的勞動模範成績展覽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主辦的戰績展覽會聯合舉行開幕典禮。晚上7點,與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聯合舉行閉幕典禮。

崇高禮遇

一路獻花一路歌

“這次參加全國勞模會,是咱們工人階級的光榮。過去咱受盡壓迫、剝削,誰把咱工人階級還當人;有了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咱們工人才有了今天!這次到了北京,要向毛主席和各位首長問安。一路大夥歡迎、招待,我心裡感覺不安。大夥功勞像大海,我離了大夥什麼也難辦。”1950年9月25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了全國勞模李永《我對大會的感想》一文,充分反映出新中國工人階級地位的歷史性轉變,以及勞模所到之處受到社會各界的崇高禮遇。

為了趕赴盛會,自1950年9月中旬開始,各地區英模們紛紛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9月18日下午,集中於滬寧兩個地區的英模們分別出發前往北京。臨行前,兩地軍、政各界及人民團體設宴招待,舉杯慶祝。上海英模自上海北站出發,南京戰鬥英雄則於下關渡江自浦口出發,兩地人民均敲打著鑼鼓燃起鞭炮歡送。

极其崇高的荣誉 永不磨灭的记忆——新中国首届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回眸

而從漢口駛向北京的英雄列車上,沿途“真像新年樣的熱鬧”。每一個重要車站,都響動著歡送的歡呼聲和鑼鼓聲。即使在靜寂的深夜裡,也常常看到提著明亮燈籠的歡送人群。

9月19日下午4點,西北的英雄模範們動身赴京,即使漫天大雨,也擋不住歡送的人群,當幾輛花車載著全西北98位英雄模範從市政府開出的時候,歡呼聲鑼鼓聲響成一片,千萬人在向英雄模範們招手。在車站上很短的時間內,舉行了一個歡送會,西北軍政委彭德懷主席冒雨趕來參加。就在前一天,彭德懷才剛剛宴請了各位代表,今天又趕來歡送,這使得英雄模範們都非常感動。

9月20日,站在全國經濟建設最前面的東北勞動模範和保衛祖國神聖邊疆的東北戰鬥英雄們,齊集瀋陽車站向北京進發了。途經錦州車站,出現了令人難忘的一幕:在一個不大的月臺前面,十多面紅旗迎風招展。錦州的黨、政、軍、民代表,向著專列舉著千百雙手臂,狂呼:“向英模們學習!”當列車已經走得很遠了,還能看見兩隊紅紅綠綠的秧歌人向站臺扭來。歡送的人群敲著鼓,拍著掌,一直到看不見列車。

9月22日下午4點,中南、西北、西南三大行政區和平原,山西等省的英模代表到達豐臺。差不多就在同時,在天津會合後的東北、華東、天津代表們的列車也到了,全中國的工農兵勞動模範和戰鬥英雄,在豐臺勝利地會師了。這是空前的歡欣大會!歡迎的人們擁擠在豐臺的第二號站臺上,敲鑼、打鼓、唱歌,人人臉上都掛著笑容,爭著去認他們景仰的英雄模範。

一個小時後,各地區出席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的代表們,同乘“毛澤東號”專車,從豐臺站抵達北京前門車站。歡迎大會隨即舉行。飄揚著五星紅旗的“毛澤東號”列車拉著全國各路的戰鬥英雄與勞動模範從豐臺進入北京車站的時候,喧天的軍樂聲與歡呼聲響成一片。

到站歡迎的人群前列,站著中央人民政府各單位軍政首長和各人民團體代表,他們歡欣鼓舞地歡迎載著英雄模範的列車到達首都。車站外面的廣場上,黑壓壓的人群舉著數不清的紅旗,盡力揮動手臂,迎接著英雄模範們的到來。

會議期間,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週年國慶紀念。代表們受邀參加紀念典禮。9月30日下午,全體代表赴中山公園,聽取周恩來總理作的政治報告《為鞏固與發展人民的勝利而奮鬥!》,並應邀參加慶祝國慶紀念晚會。紀念晚會上,毛主席及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勞模代表為了新中國一齊乾杯,留下了珍貴的紀念照片。

10月2日晚7點,會議正式閉幕。然而,代表們並沒有立即離京,而是分赴各機關團體和學校,有的出席座談,有的應邀演講。

10月6日晚上7時,政務院在中山公園舉行歡送晚會,周恩來總理致歡送詞,並代表政務院贈送紀念章。周總理勉勵代表們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後,要保持既得到的榮譽,還要起到帶頭作用、骨幹力量,帶領群眾建設新中國。各地勞模代表在離京後,都以各種方式進行了一系列宣傳貫徹工作,進一步調動了各族群眾的建設熱情。

光榮綻放

會場上的北京勞模身影

1950年7月31日發佈的《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準備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的通知》中指出,華北區的名額,政務院規定為40名,其中北京地區4名。按照這一規定,北京市總工會開展了工人勞模代表的評選工作,並選出4人參加全國工農兵勞模代表會議。他們分別是郵電部長途電信總局副局長侯德原、石景山發電廠汽機場技工劉德珍、門頭溝煤礦採煤工人李書和、石景山鋼鐵廠修理部電焊工李金泉。

侯德原是北京首位知識分子勞模。當時,國內電話網絡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是他主持了全國長途明線電話的恢復工作,設計研製出“88式線路交叉”傳輸系統用以取代美國“ks交叉”系統,不僅增大了通話容量,而且節約了大量原材料,對改造升級當時全國的明線傳輸線路作出了突出貢獻。

劉德珍曾在蘇聯工程師的幫助下,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修好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發電機組6號發電機組,保證了首都的照明和工業用電。他擔任小組長以來,4個月平均完成任務163.6%,質量全都合乎規格。

李書和是京西礦區採煤能手,他帶領大家克服各種困難完成生產任務,班組每人每天採煤一噸,比一般採煤工作效率高四分之一,創造了京西礦區岩石作業區日掘進3.2米的最高紀錄,卻比其他班組節約火藥11.1%。

李金泉在北京石景山鋼鐵廠工作期間,刻苦鑽研,在1950年製造出了生鐵焊條與軟鋼焊條,1951年又4次改進了軟鋼焊條的質量,使焊條在拉力上超過了美國同類產品的20%,成本則低於美國的5倍。他後來還研製出了鐵焊條、軟鐵焊條和鋼焊條等成果,質量均優於日本、美國同期同類產品,投入成本卻低於日本的一半以上。

在9月27日的大會上,侯德原還作為勞模代表上臺作了報告。

在全國工農兵勞模代表會議上,還有幾位其他系統評選出來的來自北京地區的勞模代表們。

极其崇高的荣誉 永不磨灭的记忆——新中国首届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回眸

中華全國總工會直接評選的北京鐵路局豐臺機務段“毛澤東號”機車組司機長李永,首次創造了月安全行車5700公里的全國最高紀錄,還載著從全國各地彙集來北京的首屆英雄模範,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北京石景山發電廠廠長劉英源,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修復了燒燬的發電機,保證了城市的安全供電;北京前進棉紡織廠黨委書記李鳳蓮,帶頭整頓工會組織,建立工會工作制度,辦工人夜校,把工人緊緊團結在工會組織周圍。

其他還包括來自北京房山周口村的農業勞模盧翠英;來自北京市郊海濱區六郎莊的劉金榮;來自部隊的英模、華北軍區部隊推選的李洛山等。

深遠影響

歷史之聲久久迴盪

新中國第一屆全國勞模大會是在“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取得了全國範圍的偉大勝利”和“大規模的恢復經濟的建設工作業已開始”的背景下召開的,既是對那些在革命與生產建設方面做出巨大貢獻與犧牲的優秀分子的首次全國性的表彰與獎勵大會,也是一場盛大的政治檢閱與革命總結活動,具有繼往開來的歷史特徵與承前啟後的時代意義。

1950年召開的首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首次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這屆勞模表彰大會自始至終凸顯的主旨,就是弘揚和宣傳新的革命英雄主義,突出了英模群體在國家建設中的特殊作用。以後歷次表彰的英模們在國家建設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他們的身上體現了主人翁的責任感和艱苦創業精神,體現了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體現了強烈的開拓創新和銳意進取精神,體現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精神。

由於1950年全國勞模大會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生政權的勝利而召開的。因此,大會宣揚了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新思想,彰顯了新社會制度下崇拜和學習革命英雄、尊崇和重視勞動者的新思想新理念。參加大會的464名勞模代表,正式代表350人,列席代表114人。其中,婦女勞模39人,佔勞模代表的8%。可以說,首屆女勞模對傳統的男尊女卑的觀念和歧視婦女的話語形成了強有力的衝擊,促進了傳統性別文化和觀念的改變。

以1950年的全國勞模大會為契機,英模的評選和表彰活動逐漸程序化和制度化,為以後逐步形成英模表彰活動的制度化、常態化打下了基礎。195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1959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群英會;1960年6月1至11日,全國文教群英會在北京開幕。自此以後,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勞模評選活動,勞模表彰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當選勞模、學習勞模成為激勵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1977年至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五次召開大會表彰勞模。1989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首次舉行。之後逐步形成慣例,公曆年份尾數逢“0”和“5”即每五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並且設立“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兩個榮譽稱號。

新中國首屆勞模大會為我國評選和表彰勞動模範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樣板,產生了極為深遠的歷史影響。68年過去了,回眸那段永不褪色的珍貴記憶,至今尚使人心潮澎湃。在中華民族正在向著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攀登的時刻,新中國首批勞模的偉岸身影,將始終鐫刻在人們的心頭。

(本文主要參考了1950年《人民日報》《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紀念刊1950》《北京市全國勞模大辭典》《1950年全國婦女勞模形象再探討》等史料;特別鳴謝:中華全國總工會檔案處、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

□金海鷗 鍾進軍 符宇 張方鼎 /文

极其崇高的荣誉 永不磨灭的记忆——新中国首届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回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