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明清時才成陸地,1942年置縣,全國文明縣城

江蘇省射陽縣,明清時才成陸地,1942年置縣,全國文明縣城

射陽縣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位於江蘇鹽阜平原東部,擁有海岸線長103公里,總面積277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佔總面積的75.56%;總人口97萬。先後獲得全國文明縣城、國家級園林縣城、國家級衛生縣城、中國產業百強縣、江蘇省文明城市、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屬臨淮郡。治所即今江蘇寶應縣東北射陽鎮。東漢屬廣陵郡。三國時廢。西晉太康元年 (280) 復置,東晉義熙九年 (413) 廢。

江蘇省射陽縣,明清時才成陸地,1942年置縣,全國文明縣城

元朝時期射陽還是海面

2、明、清時今射陽縣境逐步成為陸地,原為鹽城、阜寧二縣地。

3、1942年於射陽河以南、串場河以東、黃沙港以北置縣,治今合德鎮。初屬蘇北鹽阜區行政公署、鹽阜分區專員公署。1945年屬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

4、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鹽城專區。1950年駐地遷合德鎮。同年屬蘇北行政公署鹽城區專員公署。1952年屬江蘇省鹽城專區。1970年屬鹽城地區。1983年屬鹽城市。

二、地名來歷

西漢時的射陽縣在今江蘇寶應縣東北射陽鎮。《漢書·地理志》 注: “應劭曰: 在射水之陽”, 1942年再置時,因縣境主屬射陽河流域而得名。

三、風景名勝

江蘇省射陽縣,明清時才成陸地,1942年置縣,全國文明縣城

1、息心寺。原名息心庵,國家AAA級旅遊區,佔地99畝,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海通鎮,寺院既有漢傳佛教寺院的格局,也有江淮建築古樸典雅的特色,堪稱“黃海福地”。始建於宋孝宗年間,明清期間相繼修復,民國十八年有江易園、仇益庵二位居士恭請淨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住持寺院。寺院歷史底蘊深厚,有史可溯至宋初,距今約850餘年的歷史。但文革期間所有佛像被毀,部分房屋1995年因縣城改建而被全部拆除。

江蘇省射陽縣,明清時才成陸地,1942年置縣,全國文明縣城

2、東郊生態農莊。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城東郊,原江蘇沿海防風林試驗站內。總面積121畝,其中:水面10餘畝。農莊裡植物品種豐富,觀賞樹種達100餘種,四季長青。農莊由江蘇射陽東郊生態特禽養殖基地負責投資管理,以注重生態,崇尚自然為主要特色,是一個集休閒、觀光、綠色特禽餐飲和有機農業產品基地於一體的農業旅遊勝地。

江蘇省射陽縣,明清時才成陸地,1942年置縣,全國文明縣城

3、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又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鹽城生物圈保護區”。1983年建立,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生物圈保護區,成為中國第九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1999年被納入“東亞——澳大利亞遷徙涉禽保護網絡”。鹽城丹頂鶴保護區為中國最大的海岸溼地保護區,海岸線長587公里,總面積45.3萬公頃,其中核心區位於鬥龍港與新洋港兩出海河之間,面積為1.74萬公頃,主要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灘塗溼地生態系統。

江蘇省射陽縣,明清時才成陸地,1942年置縣,全國文明縣城

4、十里菊香景區。位於名聞遐邇的“中國藥材之鄉”射陽縣洋馬鎮境內。洋馬鎮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全鎮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其中菊花種植面積4萬畝,為全國之最,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每年的11月份是菊花盛開的季節,綿延數十里的菊花競相開放,黃白相間,景色蔚為壯觀。每年此時,洋馬都會舉辦“菊花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