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各區市金融創新齊發力 打通服務「任督二脈」

青島各區市金融創新齊發力 打通服務“任督二脈”

世界級財富名片正在金家嶺金融區逐步形成。

青島各區市金融創新齊發力 打通服務“任督二脈”

市南區金融業持續逢勃發展。

自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設立以來,我市立足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業創新持續發力。各區市不僅立足於區域發展特點,著力建平臺、聚資源、促改革、推創新、防風險,各打各的“特色金融牌”;而且各區市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也在更高層面上形成合力,服務於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城市的建設,共同叫響“財富青島”品牌。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與金融監管的日趨完善,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青島金融業,也同樣在開放的大道上穩健疾行。

市南區

外資機構集聚“財富高地”

把握新機遇,傳統的“財富高地”正煥發出新活力。市南區立足區域特色優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開創區域金融發展新局面。據瞭解,2018年一季度,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9.9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金融業增加值達63.9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5.6%。

市南區強化招商,優化服務,區域金融規模再上新水平。編制“重點招商項目任務清單”,先後赴北京、杭州、天津等地,對有落戶意向的企業,採取“一對一服務”,實行全程跟蹤全方位服務,確保項目順利落地。截至2018年6月,市南區分行分公司級金融機構近158家,佔全市近70%。其中,分行級以上銀行機構36家、證券機構51家、期貨機構24家、保險機構43家,分別佔全市總量的58%、39%、69%、66%;全市34家外資金融機構中,有31家落戶市南區(包括外資銀行16家、外資保險機構15家),佔比達91%;金融類企業超過1000家,居全市數量之首,是青島市高端金融集聚區。該區加強駐區金融機構走訪服務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需求;不斷完善“市南金融聯絡群”功能,及時發佈政策信息、招商動態等相關資料。建立常態化機制,推動政、銀、企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

強化監管,提質增效,促進了市南區地方金融組織規範發展。該區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轄區融資擔保、小貸和民資公司合規經營與風控情況進行審計檢查,審計檢查覆蓋率保持在100%。集中實施融資擔保、小貸和民資公司的年審與分類評級工作,年審初審通過率為100%。發揮省平臺和區監管系統的信息化監管作用。輔導新設1家註冊資本3億元、可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業務的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備案1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增資2億元,區內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總數達到4家,經營地域地市級擴大到省域範圍,註冊規模增至7.5億元,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與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同時,市南區還創新機制,防範風險,確保區域金融秩序穩定。

市北區

打造“保險創新示範區”

市北區保險產業基礎好,人口資源豐富,對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旺盛,具有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發展潛力。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該區提出“保險+”戰略,立足現代保險業的功能與定位,以打造“保險創新示範區”為目標,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開展保險創新。

經過認真研究和反覆論證,市北區選擇把保險業作為全區金融業發展的著力點,力爭通過政策創新、資源集聚和業態創新,發揮政策窪地效應,打造青島保險業產業高地。立足區域發展實際,成立了市北區推進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強化資源統籌、工作統籌、力量統籌,推動形成上下聯動、各方協同、共創共試的良好格局。著力打造保險“全產業鏈”,加快保險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以保險為核心,打通前後兩端服務環節,實現跨界與融合,釋放保險服務的外溢性,在更好地滿足客戶保險服務需求的同時,推動相關產業提質增效。

市北區緊跟需求、服務創新,不斷優化和完善保險創新服務產品。堅持以保險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鼓勵有條件的保險機構提供量身定製的多元化、個性化保險產品,確定了創新突破類、深化實施類、方向探索類三大類保險創新產品和服務體系。2018年,市北區把為居民購買醫療救助補充保險和建立食品安全責任險制度,列入2018年區辦實事。目前,醫療救助補充保險進展接續上一年度已理賠8451起,共賠付415萬元。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採取公共領域政府出資、商業領域政府補貼的形式推廣宣傳,其中公共領域部分已於2018年3月28日開始實施。這些新產品、新險種,進一步豐富了保險公共服務的內容和方式,為打造保險創新區提供有力支撐。

嶗山區

逐步形成世界級財富名片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金融業是嶗山區重點打造的新興支柱產業,青島金家嶺金融區是國家級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擁有極具吸引力的金融產業扶持政策和高端金融人才激勵辦法。近年來,金家嶺金融區協調推進金融業各行業創新、提質、增效發展,金融生態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世界級財富名片正在金家嶺金融區逐步形成。

自2012年青島金家嶺金融區啟動建設,嶗山區堅持一手抓金融載體建設和規模擴張,一手抓金融生態體系和風險防控,金融業增加值增長迅速。2017年,金家嶺金融區重磅出臺金融產業政策十八條,涵蓋大力集聚金融機構、壯大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私募投資基金業、豐富金融產業鏈、引進和培育金融人才等五個方面,已成為全國範圍內扶持範圍最廣、兌現力度最大、產融結合最緊的金融政策,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引才引智力度。據瞭解,去年金融區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00.32億元,同比增長15.5%,佔全區生產總值的16.1%,金融業稅收64.05億元,同比增長42.6%;累計落戶金融及類金融企業670餘家,涵蓋20類金融業態,引進中路保險、青銀金融租賃等大型法人金融機構15家,佔比超過青島市法人機構總數的四分之三,初步形成了業態完善、功能齊全的金融生態體系;累計建成投入使用金融及配套樓宇面積超過650萬平方米,為金融機構落戶提供堅實的保障。

下一步,青島金家嶺金融區將緊抓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準確把握產業發展導向,著眼於金融生態體系打造,以金融科技為帶動,突出財富管理特色,加快把金家嶺金融區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金融聚集區,助力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設。

青島西海岸新區

注入綠色金融新動能

集聚金融新業態,插上騰飛“金翅膀”。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緊抓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級新區疊加機遇,堅持與嶗山金家嶺財富聚集區錯位發展的思路,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有力度、有實效的政策、舉措,引領西海岸新區金融業加快創新發展,助推該區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積極成效,為我市注入了一股綠色金融新動能。

該區規劃建設了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綠色金融中心,同時研究出臺了《關於促進青島西海岸新區綠色金融中心發展的意見》,重點突出發展新興金融業態,集聚高端金融業態。截至目前,該區已引進註冊36家金融機構,在談項目21個。全省首個數據交易中心——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成立並通過省金融辦驗收,青島西海岸交易場所登記清算服務有限公司完成籌建。

青島西海岸新區積極開展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支持金融機構設立了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小微企業服務中心等專營機構;推廣科技金融“投保貸”服務模式;支持開展稅易貸等小微企業專屬金融產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研究起草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實施方案,開展“保險+期貨”等產品創新,完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體系。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落實《關於開展開發性金融促進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開發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貸結構不斷優化。截至5月份貸款餘額達到355億元。青島西海岸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支持企業“走出去”,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韓國金融開放創新試點》。該區還積極推動企業上市發展,打通資本市場互通渠道,發揮上市政策激勵和資金扶持的槓桿作用。

即墨區

普惠金融惠民生促發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即墨區堅持把金融業作為重要戰略新興產業,始終把推進金融改革創新與加快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相結合,緊盯小微企業、“三農”等群體迫切需求,發揮銀行主力軍作用,做優做強地方金融組織,積極推動金融創新,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提高全區保險保障水平。讓金融力量惠及“小微”與群眾,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普惠金融“即墨路徑”。

加強政策引導和考核激勵,即墨區推動招商銀行、青島農商銀行、張家港農商行等8家銀行實施事業部改革,在即墨區設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截至5月末,該區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38.1億元,佔總貸款餘額的27.11%。近年來,全區各地方金融組織累計通過貸款、擔保、投資等形式為“三農”和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達到18億元。發揮普惠金融超市作用,即墨區著力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其專屬的信貸產品“普惠貸”,由建行審批、超市運營、國有公司擔保,單戶最高額度200萬元。

鼓勵金融機構學習借鑑外地經驗並結合區域實際,創新研發金融產品,不斷滿足小微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據瞭解,青島農商銀行設立的“鑫靈貸”“鑫速貸”等產品,累計支持小微企業1200戶,金額達3.8億元。招商銀行即墨支行在青島率先開展商標權質押為企業貸款3000萬元。

為鼓勵和引導金融企業向小微企業及居民提供多樣、靈活的金融服務,不斷滿足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多層次金融需求。即墨區金融辦與青島銀監局合作開展“雙基聯動”金融惠民試點,加大農村金融支持力度。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有序開展,小麥和玉米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費由財政資金全額負擔,開展馬鈴薯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發揮保險“穩定器”作用。

平度市

加快建設金融小鎮

今年以來,平度市圍繞建設農村金融聚集區,開展多樣化金融創新,優化農村融資環境,激發金融創新活力,促進金融與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以強化農村金融服務為重點,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放大“聚金惠農融通平度”品牌效應,打造全國農村金融聚集區“樣板”。開展國內首單政策性雞蛋“保險+期貨”業務,探索將試點經驗推廣到蘋果領域。進一步擴大馬鈴薯、蒜薹價格指數保險範圍;在青島市首次開辦“西瓜”種植業保險,在今年冰雹受災期間,已累計為投保瓜農賠付48.5萬元。

平度市以拓寬融資渠道為重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提高“政銀保”“助保貸”業務合作銀行及保險機構參與率。搭建銀企融資平臺,實現資源信息共享。省內首創“家庭親情貸+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模式,推出市民貸、信e貸等無抵押擔保的純信用產品。同時,平度市以金融資源集聚為重點,加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建設金融小鎮,打造集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管理、地方準金融機構於一體的金融集聚中心,引進聚合各類金融財富機構或類金融機構20餘家、基金規模達到300億元。制定加快金融業創新發展的補充意見,引導現有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向南部新區集聚發展,打造平度特色“金融一條街”。

膠州市

成為保險特色化專區

膠州市自2015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縣級保險業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發揮地域優勢,不斷探索創新,走出一條保險服務經濟民生的新路子,成為青島市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的保險特色化專區。

政策扶持為保險創新吃下“定心丸”。印發《青島膠州市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並制定了開展小額人身意外保險實施方案、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實施方案等10餘個配套方案予以貫徹落實。為了打消參與試點的保險公司擔心市場風險的後顧之憂,膠州市連續三年將保險創新試點列入政府實事項目,每年安排3000萬元的保險發展專項基金,用於各試點險種的財政補助和高出約定賠率的風險補償,並制定相應險種的風險管控和業務叫停機制,為試點工作提供全面兜底保障。三年來,膠州市累計投入2500多萬元財政資金,為農民、精準脫貧人口等群體和農業生產等提供了390多億元的風險保障。

膠州市通過以點帶面,將保險打造成保障民生的“穩壓器”。先後開展了多個險種的試點,逐步總結經驗,完善政策。通過資源整合,打通金融惠民零距離。依託遍佈城鄉的保險服務網點,建立完善“市、鎮、片(社區)、村“四級服務網絡,直接在基層一線為群眾提供保險政策、產品宣導和理賠服務。對有條件的地區,進一步整合銀行、保險等金融服務網點,建設“一站式”服務的金融財富驛站。目前已建成147個示範站,最終將在膠州市811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打通金融便民最後一公里。

萊西市

基金小鎮做出“大文章”

一片嶄新的財富熱土,正在青島北部蓄勢崛起。去年,全國第33個、全省首個基金小鎮——青島(姜山)基金小鎮在萊西市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吸引了一批大型企業先後入駐,已註冊和正在註冊的基金及基金管理機構214家,募集基金規模超過500億元,通過基金導入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項目50餘個,有效地服務了實體經濟,助推產業升級,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了強大動力。

基金小鎮採用政企聯合開發模式,打造“政府引導基金+基金小鎮+產業新城”融合發展樣板,政府通過引導基金的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吸引基金入駐,成為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牽引力。萊西市對基金公司註冊提供“保姆式”入駐服務,實現了“數據網上行、業務網上辦、企業不跑腿”。近年來,萊西市充分發揮基金公司的資金、產業、信息、人才等優勢,瞄準新興產業開展定向招商,由基金導入項目佔新簽約項目60%以上,總投資超過300億元。隨著青島(姜山)基金小鎮的快速發展,萊西市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有效激發了各領域創新活力。基金小鎮豐富的金融資源,吸引了眾多國字號科研院所並與之開展了全方位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