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一個流」的八大要點

1、單件流動

“一個流”生產的第一要點就是要使產品生產的各道工序做到幾乎同步進行,使產品實現單件生產、單件流動。單件流動是為了避免以批量單位進行加工,前道工序的加工一結束就立刻轉到下一道工序,從而使得工序間在製品的數量接近於零。

2、按加工順序排列設備

在一些工廠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工序的加工設備之間的距離非常遠,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品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和人力才能搬運到下一道工序,這樣的現象被稱為孤島設備。“一個流”生產要求放棄按設備類型排列的佈局,而是按照加工順序來排列生產設備,避免孤島設備現象的出現,儘可能使設備的佈置流水線化,真正做到只有“一個流”。

3、按節拍進行生產

“一個流”生產還要求各道工序嚴格按照一定的節拍進行生產。如果各道工序的生產節拍不一致,將會出現產品積壓和停滯,無法形成“一個流”。因此,應該設法讓生產慢的設備快起來,生產快的設備適當減慢速度,每一道工序都按節拍進行生產,從而使整個生產過程順暢。

4、站立式走動作業

在很多工廠的生產現場都可以看到,工人們幾乎都坐著工作,他們的很多動作都屬於浪費。從JIT的角度來講,為了調整生產節拍,有可能需要一個人同時操作兩個或多個設備,這就要求作業人員不能坐著工作,而應該採用站立走動的作業方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5、培養多能工

在傳統生產方式中,工人通常只會操作一種設備。當A設備的生產能力很強而B設備的生產能力較弱時,很容易造成A設備的操作工人空閒而B設備的操作工人過於繁忙,從而導致生產不均衡。因此,“一個流”生產要求工人能夠操作多臺生產設備,通過培養多能工來均衡整個生產節拍。此外,培養多能工還有利於人員的增加或減少。

6、使用小型、便宜的設備

由於大型設備的生產能力很強,很容易讓後續工序無法及時跟上,從而導致大量的中間產品積壓。此外,大型設備還會造成投資和佔地面積的增加。因此,JIT不主張採用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批量大的設備,而主張採用小型、便宜的設備。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越便宜的設備越好,這樣不但投資少,而且靈活性高。

7、“U”型佈置

如果將生產設備一字擺開,工人從第一臺設備到最後一臺設備就需要走動很遠的距離,從而造成嚴重的人力浪費。因此,“一個流”生產要求將生產設備按照“U”字型來排列,從入口到出口形成一個完整的“U”型,這樣就可以大量的減少由於不同工序之間的傳遞而造成的走動,減少時間和搬運的浪費,增加生產效率。

8、作業標準化

作業的標準化就是要求每一個崗位、每一道工序都有一份作業指導書,然後檢查員工是否按照作業指導書的要求工作,這樣就能強制員工嚴格按照既定的生產節拍進行生產。如果作業沒有標準化,那麼生產一個產品的時間就得不到控制,無法控制生產節拍,更無法保證形成“一個流”。

雖然對於國內企業來說實現“一個流”生產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所有技術的實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國內企業來說必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首先應該以“一個流”為目標,普及全員意識,努力減少工序間的在製品數量,注意實現“一個流”生產的八大要點,相信“一個流”生產對我國企業來說並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