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學錄取率NO1竟不是北京!山東也非「高考最難」

6月底,2018年的高考結果在各省陸續公佈,975萬考生的戰場從考場的試卷,轉移到志願填報。又有多少會拿到心儀大學的入場券?

北京不是第一,這個城市的一流大學錄取率更高

一流大學錄取率在各地表現出較大差異,與大眾印象所不同的,最容易上一流大學的地區並不是首都北京,而是天津。

2017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由42所一流大學、140所高校的465個一流學科組成的“雙一流大學”名單,自此“雙一流”大學錄取率也成了衡量各地教育水平的一個新標杆。

一流大学录取率NO1竟不是北京!山东也非“高考最难”

為什麼“低調”的天津能在一流大學錄取率上佔盡優勢,超過上海甚至是北京?

生活成本低於北京,高考錄取率高於北京,天津一度被認為是“高考天堂”。2018年5月,天津市曾公佈“海河英才”人才引進計劃,針對全日制高校畢業的學歷型人才,本科一般不超過40週歲即可“零門檻”直接落戶。

這一重磅消息讓排隊落戶天津的申請者擠爆了網上報名的服務器,手機端報名入口“天津公安”APP一度突破30萬的下載量 。面對井噴式增長的落戶申請,天津市政府在人才新政出臺後的96個小時後,開始對該政策進行“打補丁”,對準遷條件做了更高的要求,排除了只為落戶和享受戶籍紅利的申請者。

千辛萬苦求落戶的背後,是經歷過高考的知識分子對分佈不均的教育資源的渴求。

而細看作為高招錄取“分子”的錄取人數以及“分母”的報名人數就不難發現天津的“得天獨厚”是怎麼進化來的了。

受地域規模和人口數量的影響,除了重慶以外,直轄市的高考報名人數相對較少。天津今年的高考報名人數不到6萬,比起諸如河北、山東動輒40萬考生報名的高考大省,天津從考生數量上的競爭就要小很多。

各高校確定招生計劃的方式則沿襲了1949年以後不斷完善的“分省定額”制度,即“國家宏觀控制總量,高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對市場人才需求進行分析、 預測,以及結合自身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情 況自主制定分省(區、市)招生名額的辦法”。

有觀點認為,經濟發展程度越高、教學資源越豐富的地方,國家分配的招生數額就會更大。因此,天津憑藉其雄厚的的經濟、教育基礎獲得了較多的招生名額。

一流大学录取率NO1竟不是北京!山东也非“高考最难”

放眼看去,在這些直轄市裡,除了天津之外,一流大學在北京的錄取比例為4.8%,上海為4.42%,重慶為2.39%,都以明顯的優勢超出了全國平均的1.88%。經濟和教育發達的地方會有更多的高校錄取名額,而這些優質生源又會反哺當地的教育資源,從而形成發展閉環。

為了給予來自欠發達地區的、競爭激烈的考試大省的考生以公平錄取機會,打破區域性教育發展的閉環,很多人對於促進高考錄取公平提出了建議,其中對於出卷形式改進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 對“全國高考統一試卷” vs. “各省自主命題”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

雖然錄取率相差甚遠,但體現在錄取分數上,各地相差卻不太多。高考試卷是否應該全國統一的爭論,從未停止過。

認為全國高考應統一試卷的聲音說,統一命題可以衡量全國的考試水平,消除掉考生因地區差異導致的“高分落榜”的現象;認為應該各省自主命題的聲音說,“一刀切”的政策忽視了各地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這對於教育發展落後的地區來說會帶來更大的不公平。

目前,我國採取全國卷和地方自主命題相結合的折衷方案。三個區域各自使用全國A、B、C卷,另有部分地區自主命題。

不同的考卷分區和錄取率有怎樣的聯繫?

從圖中不難發現,全國卷各卷考區內的一流高校錄取率差異不大。 而各地自主命題的地區的平均錄取率則高出全國卷考區一大截,而且一流高校錄取率最高的天津,北京和上海均採用的是自主命題的形式。

一流大学录取率NO1竟不是北京!山东也非“高考最难”

最愛本地生的是這兩所廣東高校,清華北大差得遠

高考是否分卷之外,另一個維度的公平:高校招生的“屬地化比例”也引起了人們的思考。

“屬地化比例”指高校在學校所屬地的招生的比例。例如,比起其他省區,北京的高校一般會給北京考生更多的錄取名額。但是錄取屬地化比例過高意味著高校生源主要來自本省,也就會造成學生構成比例單一。

高校作為學習知識和交流文化的場所,忽視生源地的多樣性會造成教育資源的失衡,也不利於交流和文化互補。因此2009年,教育部曾提出“部屬高校比例一般不超過30%”。近些年的招生政策中也明確指出要“嚴格控制屬地招生比例”。

但是從2018年各校的招生計劃來看,仍有不少中央直屬的一流高校偏愛屬地學生。

在中央部屬的一流大學裡,最喜歡招本地學生的大學是華南理工大學和中山大學(鄭州大學為省部共建,因此在此不納入討論),其屬地化比例分別為50.45%和49.7%,這意味著在這些學校的本屆學生裡,幾乎超過半數的都是廣東學生。

緊隨其後的青睞本地學生的一流大學是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雲南大學。

一流大学录取率NO1竟不是北京!山东也非“高考最难”

確實也在不少一流學校在控制自己的屬地招生,以平衡生源的比例。以北京的大學為例,除了中國農業大學的屬地化比例達到了21%以外,其餘的一流大學都把屬地化比例控制在在了10%以內。

可見北京沒有成為一流大學錄取率最高的地區,又在控制屬地化比例方面做出了表率,但因其一流高校雲集,教育資源優質,尤其是擁有清華北大兩所具有象徵意義的頂尖高校的資源傾斜,北京考生依然是各省考生“羨嫉恨”的對象。

例如,清華大學在北京的錄取比例是4.6984%,而貴州的錄取比例僅為0.0145%,北京地區學生被清華錄取的幾率是貴州學生的323倍。如果說頂尖高校在北京地區的錄取是“百裡挑一”,在一些偏遠地區的錄取則幾乎是“萬里挑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